标签:
杂谈 |
有这样一类女生——经常装柔弱的。
在自己男友面前,可以小女生,可以拧不开瓶盖,可以撒娇卖萌,可以委屈掉眼泪,可以走路要抱,吃饭要喂,可以“你们怎么可以吃兔兔”……这应该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
但如果是在面对除此之外的人,那就算了吧。
没人有义务迁就谁,不能因为你弱,不能因为你哭的让人心疼,就可以享受“被照顾”的特权。
谁不是爹生娘养的,就因为你哭了,所以都该让着你?
打小就听到过类似的言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它明明应该是一个还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的孩子唯一能表达意愿的方法,却慢慢被“延伸”为“只要哭,想要什么就都有了。”
其实我很不解,哭的委屈,就该享特权?
曾遇到过这么一件事,我和班里另一个同学同时成为征文比赛参赛候选人,但一个班只有一个名额。
老师最后选了另一个人,告诉我说,“她哭了很久,她太需要这个机会了……”
以及一条不成为的“规则”,在争取助学金的时候,哭的越惨,选票越多。就像过去某些时段甚为流行的“比惨”,谁说的越惨,谁的得票越多。
这个世界,是不是被我们颠覆了点什么?
同情弱者没问题,关爱弱者也没问题。但是在“善心大发”之前,能不能认真思考一下,你面对的人,到底是不是需要你提供帮助的弱者?
毕竟,不是哭哭啼啼,就能赢得一切。
我们一直以来所接受的正能量的熏陶,难道不是那些坚强励志的人能战胜敌人成为赢家吗?
最近有个很火的创造中国第一女团的综艺节目,里面有位小姐姐,招黑属性很强。主要是因为太爱哭,跳舞跟不上要哭,睡觉睡不醒要哭,不管什么都要哭。当然,有“真爱粉”在维护,她还只是个小女孩,请大家不要要求太高。
真的是观众要求太多吗?
如果哭得够多就能赢得名次,一举夺冠,那这中国第一女团,怕不是想要入水即融水吧。
晚上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一则新闻——凌晨两点多,一位外卖外卖小哥因为被困电梯,无奈只能致电顾客,竟然信息被其挂在网上。
而在该外卖小哥联系到顾客时,对方说,只是因为感觉无聊好玩,就发到网上了。
在他终于意识到错了的时候,和外卖小哥道了歉:“是我做得不对,如果对你造成了影响,我在这边跟你说一声对不起,主要是年轻,对不起。”
“ 主要是年轻,对不起 ”?
不好意思,“年轻”不想背这个锅。
都是成年人了,我们早已分辨事情真相,能判断该如何做和不该如何做。道歉没有诚意,“年轻”也不该成为借口和理由。
为自己做的事情承担责任,无关年龄,无关性别,无关强大还是弱小,当事情发生时,就需要站出来,自己去承担去解决。
不知你是否受过一些类似的“道德胁迫”?
“孩子还小,你别和他一般见识。”
“她不懂事,你让让她怎么了?”
“我都说了对不起了,你还想怎么样?”
“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你还揪着不放!”
嗨,真不好意思,做错了事,不是哭着跟受害者说几句“对不起”就算了的。
你的错应该由你买单,没有人有义务来陪着你来纠正错误。
更不是一边道歉一边哭,只要哭得梨花带雨,惹人心疼,就会有人帮忙说话。
有人习惯性同情弱者。可是,我们真的熟悉过事情的背后,谁才是真正的弱者吗?
做错事,就要接受惩罚。不是在那掉几滴眼泪,就可以化解一切。
哭,不是尚方宝剑,不是免死金牌。
你弱,更不能成为被原谅的理由。
强大的人,往往承受的才更多。
以上,共勉。
- end -
文字/ 安梵
图片/ 网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