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作法例诗选注59

标签:
文学近体诗七绝选注 |
分类: 村翁选注 |
七言绝句作法例诗选注
冯振
作法22
此法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无”“几”等字。
例诗选注2202
夕阳楼
唐·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早年受知于令狐楚。唐文宗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三年春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其女。令狐与王为政敌,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义山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终身郁郁而不得志。四年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旋调补弘农尉。五年秋移家关中,应茂元之召赴陈许幕为掌书记。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为正字,旋丁母忧居家。四年春移家永乐。服阕,重官秘书省正字。唐宣宗大中元年(847)三月,随桂管观察使郑亚赴桂林,为支使及掌书记。二年春亚贬,罢幕归京,补盩厔尉。三年十月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辟义山为判官,得侍御史衔。五年春夏间罢幕归京,妻已病故。任太学博士。七月柳仲郢还,任盐铁推官。十二年病废还郑州,未几卒。义山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还和李白、李贺合称为“三李”。
【题解】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春,义山举进士不第,返荥阳家中,得以拜谒时任郑州刺史的萧澣。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的知己萧澣被贬,诗人登夕阳楼,触景伤情,感慨万千,写下这首情致深婉的诗作。
【注释】
(1)诗题:夕阳楼,古迹名,在河南荥阳,是大和七年(833)萧澣在郑州任刺史时所建。题下原有自注:“在荥阳,是所知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矣。萧侍郎,萧澣也。”[1]荥阳:在今河南郑州市荥阳市。是:指夕阳楼。所知:要好的人。萧待郎:即萧澣。五代·刘昫《旧唐书》卷一七下《文宗纪》载:“大和七年(833)三月,以给事中萧澣为郑州刺史。八年(834)十二月,萧澣入为刑部侍郎。九年(835)七月贬为遂州刺史,八月再贬为遂州司马。”
(2)花明:九月菊花开放,特别鲜明。
(3)柳暗:秋天柳色深绿,显得晦暗。此当是成语“花明柳暗”的出处。
(4)绕:缠。
(5)天愁:天为之哀愁。此指无限的愁绪。
(6)重城:指城墙。此当指荥阳外城夕阳楼所在城墙。古时城市于外城中又建内城,故称。《广雅·释言》:“重,再也。”[2]西晋·左思《吴都赋》:“郛郭周匝,重城结隅。”西晋·刘逵注:“大城中有小,周十二里。”
(7)楼:指夕阳楼。
(8)孤鸿:孤零的鸿雁。唐·李延寿《北史》卷三〇《卢思道传》:“迁武阳太守,位下,不得志,为〈孤鸿赋〉以寄情。”
(9)悠悠:飘忽不定。
【译文】
花明柳暗之景纠缠起人的无限愁绪,就像尽力登上高高的城墙才发现更高的夕阳楼还在前方。想要问孤飞的鸿雁你将飞向哪里,岂不知自己的身世也和这秋日的孤雁一样飘忽不定孑然无助。
[参考文献]
[1]彭定求,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增订本(全十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9:6239.
[2]徐復.广雅诂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