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
(2022-07-18 10:34:10)
标签:
2020课题 |
海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探究
结
南通市海门第一中学课题组
二零二一年十月
目录
海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探究
承担单位:南通市海门第一中学
主持人:施明星
一、研究背景:
深度学习是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促进作用。新时代背景下深度学习主要面向的是学生的思维深度,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从而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构建更有深度的知识构建体系,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灵活应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深度学习理念,能够让课本中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鲜活和立体,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夯实基础。
活动型课堂的实施成为当前开展深度教学的有效路径,而深度教学的推进,成为破解当前教学表面化、浅层化的重要抓手。深度教学,“深”在主旨立意,“深”在情境创设,“深”在理解批判,“深”在评价反馈,教育的本质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深度思考、 自我探究,形成对知识的真正认同。在活动型课堂的设计中,要进一步发现和提升核心素养的落实,进而促使教学行为发生改变,反思提升学科教学的信度和效度,反思展示学科教学的魅力和影响力,反思发挥学科教学在促进高中生成长中健全生命人格的作用。
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活动型学科课程,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纷纷开始探求深度学习与思政课教学的一致性,以及培养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的教学如何为思政课教学改进提供助力问题,以期为思政课教学效率的提高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寻找更为恰当的路径和方法。但是要破解当前教学表面化、浅层化的现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和检验;有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尝试的教学路径和方法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需要我们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做更多的实践探究。
二、研究价值
教育学上的深度学习,在学习主体、学习程度和目标追求方面都有自己的显著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深度学习在育人方面的明确要求,而政治课的教学在理念追求等方面与这些要求具有高度一致性,本课题的研究将深度学习与活动型学科课程紧密结合,将研究的内容拓展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
从深度学习的视角来思考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从“以学生的知识掌握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将铸魂育人置于目标的中心,以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在课程的推进过程中,让深度学习为学生“越来越全面了解社会、越来越具有担当意识”提供助力,实现为党和国家培育“有用人才”的根本任务。
三、研究目标
(一)校本目标:在本校有容课堂的课堂改革活动中找到适合政治学科的课堂实施策略。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自我对话,实现学习的深度。
(二)生本目标:学生树立深度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己的学科思维能力,形成客观理性、主动探究的品质,逐渐形成在将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师本目标:教师树立深度教学意识,掌握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活动设计技巧,发挥好在活动型学科课程中的引导作用。
四、研究内容
1.研究网上收集的相关文献资料,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的同时,通过对已有方法的实践,找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方式方法。
2.研究如何根据学生情况构建问题支架,激发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思考和讨论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能力。
3.研究如何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课堂实践中落实深度学习的要求,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五、研究人员分工
|
|
姓名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中的分工 |
研究成果 |
|
主持人 |
施明星 |
学科教学策略 |
教学实践、资料搜集 |
讲座、公开课、论文、优课比赛 |
|
核心组成员 |
施敏捷 |
学科教学策略 |
教学实践、资料搜集 |
公开课、论文 |
|
段文菊 |
学科教学策略 |
教学实践、资料搜集 |
讲座、公开课、论文 |
|
|
陈燕华 |
学科教学策略 |
教学实践、资料搜集 |
优课比赛、公开课、论文 |
|
|
冯冬云 |
学科教学策略 |
教学实践、资料搜集 |
公开课、论文 |
|
|
毛水莉 |
学科教学策略 |
教学实践、资料搜集 |
讲座、公开课、论文 |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20.03—2020.04)联系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酝酿出课题,召开课题开题会,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主要职责和工作,查找资料,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拟定研究方案,确立申报。
2.实践阶段:(2020.04—2021.12)按计划开始实施课题研究计划,了解学
生情况,课题组成员根据已有思路逐步进行课堂实践的探索。根据实践情况撰写
论文,并通过公开课展示教学成果。
2020年4月,段文菊老师在海门市普通高中“课堂革命”现场推进会上开
设公开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020年5月28日,段文菊老师在海门市高一政治研修活动中开设讲座《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2020年5月,施敏捷老师发表论文《立德树人思想下高中政治表现性评价研究》于《海门教育研究》;2020年6月,毛水莉老师发表论文《时事政治: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不可忽略的一极》于《南通教育研究》;2020年8月19日,段文菊老师在海门区高中政治教师暑期培训中开设讲座《聆听 内化 整理》;2020年8月,施明星老师发表论文《社会实践资源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于《文理导航》;2020年9月,冯冬云老师发表论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内涵与方法》于《新课程导学》;2020年10月,陈燕华老师和段文菊老师分别发表论文《教学情境创设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究》和《谈高中思政课新课标下的体验式学习模式》于《文理导航》;2020年11月23日,施明星老师在海门区高二政治研修活动中开设讲座《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2020年11月25日,冯冬云老师在山东莒南新教育代表团来海考察活动中,开设公开课《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2020年11月,陈燕华老师在南通市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021年3月5日,毛水莉老师在海门区高三政治研修活动中开设公开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2021年3月,施明星老师在南通市教科研协作共同体推进会(高中)暨“高品质学习能力建设”专题研讨活动中,开设公开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2021年4月毛水莉老师在海门区课程导航“六学课堂”现场推进会上开设公开课《国际社会》;2021年4月,毛水莉老师在连云港市赣马高级中学来海考察活动中和与江苏江安高级中学课堂交流活动中,两次开设讲座《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研讨》;2021年7月,陈燕华老师发表论文《“要”“忌”结合,培养政治核心素养》于《中学政史地》;2021年10月,段文菊老师在海门区高三政治研修活动中,开设公开课《我们的民族精神》;2021年11月,施明星老师发表论文《建构有容课堂,开展政治分担教学》于《中学政史地》;2021年12月,施敏捷老师在南通市“立学课堂之海门一中实践”教学活动中,开设公开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施明星老师参加海门区第十六届弘謇杯优课评比,获二等奖。
3.结题阶段:(2022.01—2022.07)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会,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可行方式,做好结题准备工作,写出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出课题研究成果。2022年2月,段文菊老师在海门区第四次高研会上,开设公开课《一模试卷主观题评讲》。2022年7月,施明星老师发表论文《科学精神视域下政治思辨力的培养策略》于《名师之路》。
七、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网上收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
2.观察法:密切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兴趣偏好,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动态,从而及时发现教学方法是否有成效,逐步调整方式方法。
3.经验总结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总结经验,再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方法是否得当,最终得出最适合的结论。
4.案例研究法:研究同行的优秀课堂实例,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八、研究成效
1. 认识成果
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核心素养和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依然固守原来的教学模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得课题组成员开始转变教学设计的思路,在传授教材理论的同时,开始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也开始适应新的学习活动方式,认识到自身需要进行深度学习。
2. 操作技术成果
强调课堂活动的有效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思维,要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对理论知识进行领悟和理解,在掌握课本知识点的同时,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质疑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素养。
重视社会大课堂的利用,有条件的情况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 效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初步做到了教学中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贯彻,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时,重视了核心素养的设计,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
九、问题讨论与建议
1. 问题讨论
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考试检测,但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检测,还没有能够形成统一的方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交流。
2. 建议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政治科目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只停留在课本知识上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活动的设置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建议从高一年级开始,教师要舍得时间给学生慢慢提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