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共读绘本的一年》

(2016-10-21 21:47:13)
标签:

育儿

早教

分类: 读书—观影—出行

《共读绘本的一年——孩子如何在故事里探索世界》  作者:【美】薇薇安.嘉辛.佩利   枣泥  

  新星出版社      来源:纸质书 

http://s12/mw690/006ipNoKzy75NDcIKojdb&690

《共读绘本的一年》

一、慢的教育艺术

今天用了三个小时才读完这本120页的书,从速度上来说真的是很慢了,但是我清晰的记得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曾不断告诉自己“不急,慢慢读,慢慢读”。除了过程中不自觉的放慢节奏以外,当全书读完的时候,我整个人除了心里暖暖的,真的还有一种宁静,一种满足。自从生了女儿,我每天的生活就像打仗,可读完这本书,真觉得人一下舒缓了许多、舒适了许多。薇薇安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带着孩子慢慢的读一个人的作品,老师和孩子都在慢慢的成长,而这正是教育的艺术,慢的艺术。正是他的这份慢也带着我慢慢舒缓了下来,我想也许这也正是这本书给人的心灵的洗涤和安慰,这是它的力量所在吧!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有位妈妈这样感概:“读完这本书让人心里暖暖的,一位天使般的老师带着一群天使般的孩子徜徉在李欧.李奥尼的作品里整整一年,那感觉真如在天堂一般。”这也是我的感受之一,原文摘录下来。

“幼教工作者是未知领域的热情探索者、嗅觉灵敏,能很快找到那些不断揭开无尽可能的人。”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曾问过一个幼儿园老师,问她都有些什么活动,回答是“三餐两点”,没有告诉我更多。我想幼教工作绝不仅是“三餐两点”,绝不仅是吃饭、睡觉,这是件多么需要艺术和激情的工作,它需要灵敏的嗅觉,需要老师找到像“瑞妮这样能不断揭开无尽可能的孩子”,需要找到“像田鼠阿佛这样能够令人深思并有着无限延伸可能的某种东西”,进而来开发孩子们内心蕴蓄的宝藏,释放孩子们本身就具备的能量,来修复、塑造、完善孩子们的人格。

二、专题阅读让师生共同成长

薇薇安老师带领幼儿园的孩子们用一年时间来读李欧.李奥尼一个人的作品,在幼儿园就进行这样一种文学色彩浓厚的、周期漫长的智力活动,不断唤起和引发孩子们的深层感受和思考,最后是师生都共同成长了。感觉就像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读《边城》,吴老师用三个月时间带孩子读《诗经》一样。这种长时间的、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师生共同成长的这种阅读其实就是一种专题式的深度阅读。

我们先来看一些摘录:

“李欧.李奥尼的书下一本要读什么,完全是随机的,可是每本我们都看得同样认真。我们先把书读得滚瓜烂熟,几乎可以倒背如流,然后排成短剧表演,画成海报,讨论最喜欢的地方,将新的人物和以前的做对比。书里的人物闯进了我们编的故事,我们演的短剧,我们的日常谈话。

“我们从第一次读到最后画成海报,一般总共要花上一个星期,有时是两个星期,这取决于我们的忙碌程度,........而且我们还要保证每天读一本别的作家的书。可是对我们来说,李欧。李奥尼仍然占据着最主要的舞台,活动在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和游戏里。

“李欧.李奥尼的书我们已经读完了——有五六本了吧?每读完一本新的,再加上相关的讨论和所有的活动,我们对之前书中的人物的理解便加深一层。”

“它就像哈奴曼那条神奇的尾巴,可以不断变长变长变长,直到把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都圈进来。”

就是这样,他们通过读绘本原著,画海报、表演短剧、讨论讨论最喜欢的角色,将新的人物和以前的做对比,把不同的书中的人物串联起来,甚至不同民族(印度)的故事、自己想象的故事(棕娃娃)都放在一起,重新组合、改编,重讲、重演。这个过程既是对作品的解读,也是对孩子语言、思维等能力的训练,更是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你看文章最后瑞妮的那段话:“嗯,也许他们会说:‘我们不要继续和你做朋友,因为你有金翅膀’,不过,瞧,这时蒂科就会说:‘可以的,你们还是我的朋友。我不想把金翅膀送人,是因为我喜欢它,我觉得金翅膀很漂亮。但我并不是说我比你们漂亮。只是我在想,为什么你们不留下来,和我一起讨论一下呢?先别急着飞走嘛。瞧,这样我们就能一直聊下去了,怎么样?”这说的多好、多漂亮,这就是思维、语言能力提升后表现,这就是人格完善的表现。

而同时这里面的薇薇安老师也在不断的反思、反观、反省自己,且从头至尾都在。例如“我想象了一下,如果跟自己的幼儿园老师说‘这个跳舞的犹太小女孩就是我’,这根本不可能, 我不禁微微笑了笑。”“瑞妮一点儿也不胆怯,而曾经的我却做不到。”“这段日子我经历的每一次心灵之旅似乎都是向内的,通往我藏在心中的回忆和遗憾。李欧李奥尼也可以将我画进书里,起个名字叫‘想当初’,或者换个更好听点的,叫‘后悔药’”。这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成长。

“好比戏剧要按一个节拍进行,又好比每天晚上都要听伟大的史诗的故事,现在我们的实验是李欧李奥尼的作品。他能提供另外一种媒介,以切合人对连续图像和戏剧事件保持长时注意的本能需求,现实是教育机构的惯常做法是不停干扰孩子们想要对故事保持长时注意的每一丝努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同时也帮助我们自己重回正轨。”这里的“保持长时注意”,也就是我们专题阅读中说的“长时间的关注”。我不得不感叹这个幼教育专家的厉害,而20年前的美国就在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相比于我们当下的中小学课堂,我们真是差的太远了。

三、关于瑞妮

这本书1995获得哈佛大学出版社年度教育社科类杰出出版物大奖,那这本书上发生的故事就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了。我真的很好奇这个小姑娘瑞妮长大了是个什么样子,这本书里的她我只能用一个次来概括,那就是“精灵”。她乐于助人、关心朋友、自信、热情,具有超强的感知力、洞察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说话总是一语中的,此外还有很好的发散性思维,善于思考、想象力丰富,还相当据有领袖气质,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小女孩”。

我们一起来看看她说的话:

“呃,瞧,他忘了他在幼儿园里他也只是个小男孩,却一直以为他待在另一个奇怪的地方,所以他才会什么都害怕。”“我认为奥利弗更像阿佛,你们都是看着他、等他讲故事的田鼠朋友。”(评价奥利弗)

“外婆,你忘了小黑鱼的故事吗?他是小红鱼的领袖,小红鱼哦。这就是说小红鱼也可以成为其他颜色小鱼的领袖。”

他发现了沃特和《佩泽提诺》的练系,她还一下就明白了安心树的意义。而这样的5岁的小女孩,是什么让她这么富有“人格魅力”。从书中我们可以得知:1、她的爸爸、妈妈、外婆都是很会、很擅长讲故事的人,她从小就在故事中长大;2、她的爸爸妈妈都是黑人中很成功的人士;3、他们家的晚餐时光都很愉快,都会探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4、家人希望她成为黑人中的领袖人物的高期望5、薇薇安老师的灵敏嗅觉发现了这个独特的女孩,并艺术的培养着她6、我猜想她确实有天赋。从这六点上来看,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她的家庭,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神奇的故事

“其实讲故事的人是另外一种的小黑鱼式的英雄,将一群心志散漫的人聚在一起,震动想象力和语言的翅膀飞起来,一起翱翔。”这句话说的真好,这正是讲故事的魅力,我想这也是故事的神奇力量所在!

 

最后的感悟:

日本儿童文化家柳田邦男说:“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我们都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李欧李尼奥的绘本还没有回来,我已经好期待了。目前,我正处在柳田邦男说的人生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没有读过的,第二阶段我要全都补上,时常有种感觉就是自己30岁了才开始对爱和美的启蒙,但是还好没有更晚。而这样的学习既是出于一个母亲的身份想要为孩子提供心灵滋养的需要,也为了未来某职业之需求,更是为了自己内心的某些干枯坚硬之处,需要这些清流的洗涤和安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