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中文系能否培养作家?(4)
| 分类: 文艺撷英 |
爱荷华大学的第一门创意写作课是在1897年春季学期开设的“诗歌创作”[32]。1922年,研究生院院长卡尔·西肖尔(Carl
Seashore),针对文学艺术学科引入了一种新的学术研究模式,他宣布爱荷华大学将接受创意作品作为高级学位的论文。文学院开始提供常设的写作课程,选课学生由驻校作家和访问作家指导。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于1936年正式成立,在首任主任威尔伯·施拉姆的指引下,诗人和小说家们聚集在一起。[33]
严格来说,爱荷华创意写作的主导人物,还不是作家工作坊的首任主任威尔伯·施拉姆,真正的主导人物是诺曼·福斯特,1930年至1944年担任爱荷华大学文学院院长。福斯特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白璧德的学生,他对于文学教育的主张,深受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白璧德在文学教育上的人文思想,通过《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为捍卫人文学科而作》等知名著作已为我们所熟知。白璧德同样是语文学的鲜明反对者,在白璧德的时代,语文学在美国大学中依然处于统治地位,韦勒克在《美国的文学研究》一文中曾深入分析当时的语文学:“它(语文学)一方面满足了美国人对过去,尤其是对欧洲的往昔和中世纪的怀旧情绪,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对事实、对精确性、对一种由于现代技术的成就而声威赫赫的‘科学方法’进行摹仿的愿望,而这种现代科学的成功在美国又格外显著。而隐含在这种文学研究方法中的批评的相对主义,它那种考察历史先例的方法,那种公开摒弃评价任务的态度,都同一种对自己的价值判断感到困惑或怀疑的文化模式一拍即合”。[34]

白璧德《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为捍卫人文学科而作》中文版书影
对于创意写作阵营相关的人物来说,反对语文学是他们共同的底线,白璧德在《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为捍卫人文学科而作》一书题记中,引用了爱默生的一句话:“存在着两种分立的法则彼此无法调和——人的法则与事物的法则”。[35]白璧德对于这两种法则在文学研究上的具体看法是:“就语言受制于‘物之法则’而论,它是文献学[36];而如果它表达了‘人之法则’,那么它就是文学。”[37]如白璧德在《什么是人文主义?》一文结尾所谈到的,要像曾经捍卫免受神学的侵犯一样,捍卫人文学科免受科学的侵犯[38],这是白璧德批评语文学的立足点。语文学的研究方式,意味着文学研究的科学实证主义,白璧德曾经谈道:“随着这种僵硬的考订做派(hard
literalness)步步进逼,人文学科本身不再是人文的了”。[39]在原译中,译者保留了英文原文,显然也觉得“僵硬的考订做派”无法完全翻译出这个词的意蕴。白璧德这里的批评,不是批评考订等等语文学的方法本身,而是批评这种研究方法的“物化”倾向,即将对于文学的理解止于“字面”(literalness)。
福斯特是白璧德人文思想的忠实拥趸,他接任爱荷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后,将理解文学的方式分为四类:语言学研究、文学史研究、文学批评、文学创作。他专门指出语言学研究与文学史研究让文学成为科学的旁支;与之相对,他提倡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并亲自负责文学批评课程。[40]这是爱荷华大学创意写作兴起的重要背景,在教学构想上,是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并重;在教育宗旨上,是以重视价值的人文主义对抗科学化的文学研究。[41]
斯蒂芬·威尔伯斯(Stephen
Wilbers)考证,1931年爱荷华大学第一次有同学以文学作品获得硕士学位,这位同学的名字是玛丽·胡佛·罗伯茨(Mary
Hoover
Roberts),她提交的是一部诗集。1932年又有五位同学获得硕士学位,其中之一就是后来推动创意写作走向国际的保罗·恩格尔(1908-1991)。[42]就作为MFA学位的创意写作学位来说,斯蒂芬·威尔伯斯认为1941年罗伯特·怀特汉德(Robert
Whitehand)是第一个获得创意写作MFA学位的学生。[43]大致可以说,从1930年代开始,今天我们理解的“创意写作”学位教育已经在爱荷华大学等美国高校出现并走向成熟。
前一篇:黄平:中文系能否培养作家?(3)
后一篇:黄平:中文系能否培养作家?(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