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云南省七上期末考试阅读理解题《平炉台上的绿豆汤》及答案
(2023-11-11 11:50:38)| 分类: 语文教学 |
2023云南省七上期末考试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平炉台上的绿豆汤
我发现,八十多岁的母亲竟把晒绿豆当成了一件每天必做的事。
每天早晨,母亲洗漱完毕,第一件事就是把阳台擦拭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绿豆倒在竹簸箕里,小心翼翼地端起簸箕,放在台面上,轻轻拨开。做这件事时,母亲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起先我并没在意,直到有一天才发现其中的秘密。
那天下午,一只小鸟正在簸箕上吃着绿豆,我透过窗户的玻璃望去,小鸟吃得优雅从容,并不怕人。显然,小鸟不是第一次来我家阳台吃绿豆了。
“宝山啊,你慢点吃……”母亲站在阳台门边,望着小鸟,小声地自言自语,“现在国家富了,我们家也富了,不像以前,吃绿豆还要凭票供应……
哦,原来,母亲把天上飞来的小鸟当作去世的父亲回家了。难怪她每天那么勤快地晒绿豆。
穿过漫长的光阴,重重叠叠的往事浮现在眼前。上世纪60年代中期,父亲在大冶钢厂宣传部任报道组组长,为了报道工人们的先进事迹,他总是深入到火热的平炉台上和炼钢工人一起劳动。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夏天气温很高,火柴似乎在空气中就能燃烧,平炉台上更是酷热难当。为了防止炼钢工人中暑,工厂每天给平炉台工人供应降暑绿豆汤。父亲一次都没有喝过,总是把他的那一份留下来,用饭盒带回家给我喝。
每天下午五点多钟,太阳还没有落山,我就会端个小木凳,坐在家门口的大树下,眼巴巴地望着山下那条小路的尽头,等待着骑自行车的父亲出现。 时间在慢慢过去,大树的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隐隐约约看到了山下父亲的身影,我欢呼着从山坡上飞下去迎接。
看着我双手捧着冰绿豆汤喝的馋相,母亲总是会轻轻地问一声父亲:“今天又去平炉台了?”
突然有一天,父亲的饭盒里没有绿豆汤了。“以后不能带绿豆汤回来了。”父亲小声说。
那时,生活物资非常匮乏,绿豆要凭票供应,有时很难买到,但炼钢平炉台上用来防暑的绿豆汤是保证供给的。炼钢工人的福利比企业机关干部好,工人便常常将自己的绿豆汤省下来带回家给家人喝。然而,厂部出于对炼钢工人防暑的考虑,要求工人只能自己喝不能带回家。父亲是干部,更要带这个头。从此,喝平炉台前那碗冰凉甜糯的绿豆汤,成了我的奢望。
多年后,我大学毕业,恰好被分配到炼钢厂。母亲为此心里十分不愿意,她心疼儿子在基层工作要吃很多苦。父亲坚定地说服她:“年轻人想上进,就必须选择生产一线,从最艰苦的平炉炼钢干起。”就这样,我穿上白色的帆布工作服,脚蹬大头帆布工作鞋,头戴红色安全帽,爬上了平炉台,在高温环境里抢修设备,手握钢钎干活,常常全身湿透。当然,我也喝上了心心念念防暑降温的绿豆汤。
难忘啊,青青的绿豆汤,高高的平炉台,慈爱的父母!
2019年10月,我以工作过的大冶钢厂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钢的城》在《十月》杂志上发表了。
那天,秋雨绵绵笼罩了阳台。母亲在杂志封面上撒了些绿豆,又一次等待小鸟飞来。她一边抚摸着杂志封面,一边喃喃地说:“……”
我的眼眶湿润了,轻轻地走过去,陪母亲等待那只灰脖子的小鸟。过了好久,它终于从空中飞过来,落在杂志上,慢条斯理地啄食着绿豆。 母亲颤颤巍巍地说:“宝山啊,下雨了,回家的路太长了,太远了……”看着眼前的一幕,我的眼泪像绵绵秋雨,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父亲啊,儿子现在天天都喝着平炉台上的绿豆汤……
(节选自2022.11.18《光明日报》,作者罗日新,有删改)
读了选文,关关和小渡展开了讨论,请结合阅读体验补充讨论内容。
关关:小渡,碰到景物描写,我一般都跳读,第段划横线的景物描写可以跳读吗?
小渡:不能,这个句子有用,它的作用是:
关关:小渡,你看,第段母亲的话被省略了,你能根据上下文推测出来吗?
小渡:我觉得母亲说的是:
关关:第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太啰嗦了,我想把“像绵绵秋雨”删掉,行吗?
小渡:不行,你想删掉的内容很生动,
关关:选文的标题挺好的,我觉得它好在
小渡:你说的真好!和你一起阅读真是太开心了!
【知识点】
情感
【答案】
写出了时间的变化,烘托出“我”想喝绿豆汤的焦急。
示例:宝山啊,这本书里有你儿子写的小说,里面有你工作了一辈子的钢石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受到母亲的触动泪流不止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绿豆汤”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寄托着“我们”对父亲的思念,提示了文章主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作用的分析的能力。“时间在慢慢过去,大树的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写出了时间的变化,“我”等待的时间之长,烘托出“我”对绿豆汤的渴望。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2019年10月,我以工作过的大冶钢厂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钢的城》在《十月》杂志上发表了”分析,母亲会把“我”写的小说的事情对父亲说。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赏析的能力。“我的眼泪像绵绵秋雨”运用比喻,把我的眼泪比作绵绵秋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受到母亲的触动泪流不止的情景,写出母亲对父亲的思念让“我”心疼和感动,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作用的分析的能力。“绿豆汤”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的空间;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寄托着“我”和母亲对父亲的思念,揭示了文章主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