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文言文测试题《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凿壁偷光》对比阅读

分类: 语文教学 |
七上文言文测试题《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凿壁偷光》对比阅读
(2023·北京市·同步练习)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南朝刘义庆编《世说新语》)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节选白晋•葛洪《西京杂记》)
[注释]逮:及。穿壁:在墙上找洞。文不识:姓文名不识。资:资助,这里指借。大学:大学问家。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
相委而去 _____
主人怪而问衡 _____
遂成大学 _____
(2)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 以书/映光而读之 D. 家富/多书
(3) 翻译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4)
【知识点】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
句意:主人感到很奇怪就问匡衡。怪:对……感到奇怪。
句意:最终匡衡学有所成。遂:终于。
2.
本题考查断句。
A.“日中”是“期”的时间,断句为:期/日中;
B.“对子”修饰“骂父”,故断句为:对子/骂父;
D.“而”表修饰,故断句为:以书映光/而读之;
故选C。
3.
4.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第一篇文本中的“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面对出言不逊的友人,不卑不亢,直接指出其无礼无信之处,既维护了父亲的新来,也表现自己的智慧与胆量。所以可以同元方交朋友。
根据第二篇文本中的“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可知,匡衡读书勤奋,引来隔壁的灯光读书。无偿给别人干活,只希望能看主人家的书。他少年大志,学习勤奋,追求上进,所以可同匡衡交朋友。
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