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前写的我看《朝花夕拾》(一、二、四)(之三可能被删)

(2022-11-05 09:00:35)
分类: 语文教学

我看《朝花夕拾》之一 (2019-10-22 15:28:49)

作为七上的第一本必读书,我也没有看懂。为了给学生做表率,拿起书来,硬逼着自己看看,写一点吧。

《朝花夕拾》定位于回忆性散文集,“回忆”是从题目和小序上可以看出的,但也有一些虚拟,如“闰土”就是虚构的人物,或是从现实来的化名。还有些杂文的内容,由于不是主要,就不算了。

鲁迅的文章是有些难懂的,但这本应该是最好懂的。篇幅不长,故事性也有,人物、事件都是具体的,大多是事实。在小序(“小引”)中他说这10篇小文或断或续,写了9个月之多,那是1926年,正是中国和作者处在苦闷的时期。小引的最后说,文体很乱,写时的环境也改变,前两篇即《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写于北京寓所东壁,中三篇写于流离之中,医院或木匠铺,最后5篇写于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当时已经被挤出集团。

开始以“旧事重提”的总题在《莽原》发表,这个小引是1927年五一写于广州的白云楼,后记写于同年的711于广州东堤寓楼西窗下。1928年结集出版,改名为《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第6篇,也就是与其后的《藤野先生》等5篇写于厦大。是写他的童年生活,先是在自家后园的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玩耍,之后告别这个乐园到三味书屋上私塾念书。

开始,他说他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这个“后面”我理解是后园,或者说后花园,这在大户人家是必备的,一般不是用来种菜,主要为了栽花种草,用来观瞻消遣。至于“百草园”这个名字,我想是作者根据“大约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来杜撰的,不是它的本名,所以作者说是“相传”,既然是传说,就不会确切,说错了谁也不会找你的事。

叫百花园还差不多。因为已经卖给姓朱的人家了,大概是朱熹的后代吧,是作为房子的附属物一起的,也卖不上多少钱,之所以是荒园,是因为家道中落无人管理以致荒芜了吧。作者在写此文时与它最后的相见已经过去了七八年了,虽然只有一些野草,确实没有什么好东西,但那时却是他童年的乐园。

他还记忆犹新,他曾在那里看着碧绿的菜畦出神,那可能是仆人开荒种的吧。还有一个光滑的石井栏,可以从上面跳下去,这里应该是有危险的,但也没必要担心,没什么危险。可以想象,他和小伙伴一起,摸着井栏的光滑能玩得很快乐,孩子啊有时一点不起眼的东西就能玩很长一个时间。

另外一些东西如高大的树,是做肥皂的一种树,很高很大;吱吱的知了声声叫着夏天,还有一种轻快的小鸟,当你走近它在的草丛时,忽然从草里直飞上天,把你吓一跳!这一切都是童年的乐趣,那时的无忧无虑是什么也换不来的,可那时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人一旦长大了就有无数的烦恼,还有这个令人窒息的世界,这世道啊何时是一个尽头!

那时的欢乐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就说短短的一点泥墙根吧,就有无限的乐趣:虫鸣低吟,像是在弹琴又像在唱歌,如诉如泣,那时听不到它们的哭泣,只听到它们的演唱,那是一个怎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没有一切世间纷扰,那才是世上少有的宁静,就像作者在当时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却总是寻不出,很难。因为他的心里非常杂乱,所以还是在回忆中去寻觅宁静吧!如果只剩下回忆那是非常无聊的了,有时连回忆也没有,更是可悲的了!

童年的回忆里还有什么?那肥胖的黄蜂还是很可爱的,一起一伏地叮在花朵上,叮住了就把柔弱的花枝压折了,因为它身躯实在太重了,轻了吧又叮不上,叮上不如叮不着啊,叮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泥墙根一带的趣味还有很多,拔何首乌根是最不厌其烦的,因为听老人说,可能就是那个保姆长妈妈说的吧,有像人形的吃了可以成仙,那对一个孩子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渴望成仙却不知成仙是什么样子,可以长生不老吧。于是就不断的拔,乐此不疲,连续不断,也不管弄坏了或弄脏了泥墙,才不管它呢,只有找到像人样的何首乌根才能罢休,但总没有找到,也许是人小力轻还没有拔到,也许世间就是没有。到了最后,终于疲了累了,希望渺茫,便放弃了。

再有按斑蝥的脊梁,实际就是放屁虫,如果用手按住它的脊背,便会有一阵烟雾喷出来,简直太好玩了!

还有带刺的一种野果,叫覆盆子,色味比之前摘的紫红的桑椹要好吃得多,酸中带甜,色味俱佳。

童年有没有恶作剧呢?除了从石井栏上跳下来、拔何首乌根弄坏泥墙,还把找蜈蚣和斑蝥翻开的断砖扔到隔壁的梁家去了,这些都被作者怀疑是被送到三味书屋读书的原因,当然这些只是他的猜测,实际是因为他长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了,所以他不得不和这些可爱的东西告别了。

百草园里的草长得很盛,有很多长的地方,那里是不敢去的,怕有蛇,赤练蛇听说很毒,能致人于死地吧,所以不敢去。更甚的是,长妈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惊心动魄的美女蛇的故事,是说一个书生独自在书房读书,有一个美女的头在墙头上向他笑,他当时被迷住了,却不知道美女是蛇身的妖怪,叫了人的名字晚上就来要这个人的命。一个来夜谈的老和尚看他脸色不对,问他怎么回事,他实话实说。老和尚说他遇见了美女蛇,专门吸人的脑髓要人命的。这个书生吓坏了,问老和尚怎么办,老和尚说不用怕没什么,给了他一个盒子,让他睡觉时放到枕头底下,到半夜时沙沙沙地来了,虽然有老和尚的盒子,他还是非常害怕,吓得要死,抖成一团。只听豁的一声从盒子里飞出一道金光,把美女蛇的脑髓吸走,又重新回到盒里。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专门对付美女蛇的。

听了这个故事,他不仅不敢到长的草里去,一到晚上就不敢出门,路过墙头时不敢往那看,怕看见美女蛇。更怕有陌生的声音叫他,如果叫他是绝对不敢答应的。后来也有陌生人叫他的名字,却都不是美女蛇。当然最迫切的是,他想见到那位老和尚,向他讨要一个那样的小盒子,但始终没有如愿,没能见到老和尚,更无从得到那个具有神奇功能的神盒子。

这才只写了百草园的一部分,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就不必说了。但下了雪就不一样了,可以拍雪人和堆雪人,因为这需要人来看,这是荒园没有,只好来捕鸟了。这是闰土的父亲教他的捕鸟方法:用一根木棍支起一个大竹筛,用绳子远远地牵着,底下撒上秕谷,看鸟雀来啄食,把绳子一拉就把鸟雀罩在里面了。

写到这里还没完,三味书屋就不要写了,总是虎头蛇尾的,也是很多人做事的大忌,不只我一个,所以我也就不会自责了。

本来想一篇写完,可是很难,简略吧不是我的风格,面面俱到吧确实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的,把题目后面加上“之一”吧,有空再写。

我看《朝花夕拾》之二 (2019-10-22 20:42:4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没有写完,不想写了。本来是想为学生做读书笔记来个示范,也想把10篇文章大体一写。不用读,是有很多现成的介绍的,所以学名著太有捷径了,不用读原文,背背提纲大意就能应付考试了。

要真正考名著,就不要考成题,出从没见过的题目,真正能做出来的都是认真读书的。考个新颖的题目,是考查名著的关键,现在条件还不具备。

晚上回家,张扬正愁老师布置的题目,可能从网上也能搜到,也是人家出过的题。但我不想找,还是自己好好读读书再说吧。

《二十四孝图》是一篇比较难的,以致我还从来没有认真读过。对于24个孝子的故事也只是听说过一二,不能全及,更难做到,自省自己确实不是孝子,孝有时是顺,可有时我和父母争吵。所以,一看孝子的文章就自形惭秽,不敢看下去。

先看文中提得最多的是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

老莱子是春秋时一个有名的隐士,他非常孝顺,经常用各种手段来讨得父母的欢心,让父母高兴。开始养鸟,逗鸟发出好听的声音来取悦父母。后来,他年纪大了,七十多岁了,父母看到儿子都白发苍苍了,就觉得自己会不久于世了,心情很沮丧。老莱就做了一身五彩的戏服,装扮各种角色来逗乐父母。一次他为父母挑水的时候,不小心跌倒了,怕父母看了伤心,就假装婴儿哭泣,故意在地上打滚,父母看见他很长时间不起来,就让他赶快起来,他只好强忍痛苦站了起来。

后来我看写得太多了,就精减为:老莱娱亲:老莱子为了讨得父母欢心,做了一身五彩的戏服,装扮各种角色来逗乐父母。一次他为父母挑水的时候,不小心跌倒了,怕父母看了伤心,就假装婴儿哭泣,故意在地上打滚。

《二十四孝图》说明孝是应该的,但古人孝的故事有些迂腐可笑,根本站不住脚,封建的一些糟粕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应该摒弃的。

《琐记》中写作者求学的原因是因为流言,为了冲破封建的束缚,寻求新知识。他先到S城中的中西学堂,后到南京的雷电学堂,再到矿路学堂,最后到日本留学。主题思想是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

《二十四孝图》后面部分并不难,说的郭巨埋儿奉母的故事。因为家里穷,养不起母亲和儿子,就把三岁的儿子舍弃,挖坑而埋。没想到却感动了上天,挖出了一坛黄金,并说官府和平民谁也不能得,是天赐他的。

这故事有些牵强附会,特别是后文,都是从因果报应、孝感动天来以神的力量来馈赠孝子,都是这样的巧合,实在让人不齿!

作者说实在替这孩子捏把汗,如果没有挖出黄金,那孩子就必死无疑的。所以,他不但自己不想当孝子而害自己的亲生儿子,更怕自己的父亲当孝子来活埋他。如果他的父亲当了郭巨,要埋的就是他了!如果挖出一坛黄金来,那是他的福分;相反如果挖不出来,那就是他的祸端了!虽然他年纪尚小不大懂事,但也明白岂有这样巧合的事,明明是骗人的假话!

所以,他一听到父母说穷就害怕得要死,知道他要和祖母势不两立,不是她死就是他死,主要看父亲孝子的程度,如果要当孝子就得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骨肉,被自己亲手活埋:挖一个二尺深的大坑,不见黄金,就把儿子狠心推下去,连一摇咕咚响的“摇咕咚”也一同埋进去,然后填上土,再用脚踏得严严实实的,决不会再让儿子爬出来,吃母亲的粮食。

可这个和他有些妨碍的祖母,竟然在他之前去世了,是父亲的不孝,还是家里还没有穷到易子而食的程度,都不得而知,更是那些送孝道书的人所意料不到的了。

再说《琐记》,开始说衍太太是极好的,她不会和母亲告状,虽然对自己的儿子狠,但对别家的孩子好,所以他们愿意到她家或她家周围玩。

虽然见了他们的母亲有时也说曾经劝阻的话,但还是喜欢到她那里玩。如果玩受了伤,不敢回家,因为不但没好气,还得挨骂。而衍太太“却决不埋怨”,还给你包扎,涂上药好不留疤痕。

父亲去世后,他经常到她家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和她与她的男人聊天。那时他很想买很多东西,有看的也有吃的,但是没有钱。有一回,她竟然让他去偷家里的钱,他说家里也没有钱。她说总有母亲的首饰之类的吧,可以偷一点拿出来卖。他当然也想到处翻一翻,看橱子里柜子里到底有没有珠子之类的东西。

但是他还是不大敢,因为母亲是很厉害的,如果知道了肯定要挨一顿揍,或者要揍个半死。

后来,谣言终于传出来了,是他偷母亲的首饰,拿出去变卖,卖了钱去买什么什么东西。天哪!真是巨大的流言蜚语,他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造谣中伤,于是就开溜了,表面是为了求学,实际是为了躲避这些谣言。

求学的经历也很有戏剧性,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完的,我看书也不仔细,不能细细来讲,就等明天吧,好在还有明天。

 

我看《朝花夕拾》之四 (2019-10-24 21:36:37)

今天没有看《朝花夕拾》,连昨天整理的新部编本的目录也没有接着完成。电脑卡得要命,本来想晚上给人整理一个整改材料,也没有弄。

张扬上了初中就感到很累,整天的作业压得她小脸焦黄,饭也吃不下,晚上熬夜,今晚实在撑不住了,早睡没做完,明早要早起来做。

语文老师除了布置打印培优之病句专题资料外,还有数学两套试卷、历史好几章的提纲,以及时政题目。语文还有名著的两道题,一是《父亲的病》,二是《藤野先生》。我只得给简要总结,并从网上抄来现成的:

《父亲的病》写了父亲的水肿越来越严重,先请了一个圆而胖脸的名中医来诊治,他的诊金当时很高,是一元四角,当时是巨款。他用药的药引非常特别,有时很难得,忙一大场。

最后他说无能为力了,推荐了生手陈莲河。他用药更不同,一张药方上总有特别的丸散和奇特的药引,后来推荐一种点在舌头上的丹药,最后竟说是前世的冤愆。

通过父亲被江湖庸医治死来揭露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藤野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他对学生一视同仁,关心被歧视的弱国学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前者登了我们的社刊,也没有细究。后者是八上的课文,中间一部分弃医从文也是很难懂,记得说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道出心酸,围观杀人深深刺激了他的神经,一看只用医学医治国人的身体是无用的,不如唤醒他们的精神,毅然决定回国写文章,于是写了《呐喊》等等。

我也每天到夜半12点,中午不睡,但困得很,迷糊一会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是早睡,做完强国就睡,明天再接着写一点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