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龚爱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为经典的启示(6)

(2022-07-19 14:07:43)
分类: 语文教学

“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没有辜负毛泽东的这一殷切希望。

一九三六年丁玲离开国统区进入苏区以来,至一九四六年开始《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写作,整整十年的时间。这十年,是丁玲创作思想的准备时期,也是生活经验和感情积累的准备时期。正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鼓励和鞭策下,丁玲凭着自己多方面的历练,扎下了打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经典力作、走向辉煌人生的坚实根基。

就思想的历练而言,在国统区,当丁玲从文学走向革命的时刻,尤其是在“左联”工作的时期,她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革命文艺思想。自进入陕北保安以来,丁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她全身心和脚踏实地地投入到了火热的革命斗争和抗日斗争之中,其军旅生涯极大地深化了她对所处时代的认识,在文艺思想得到新的提高的同时,她的作品也产生了新的飞跃。尤其是一九四一年底,当丁玲担任了《解放日报》文艺栏主编,成为了党报文艺副刊的创始人和党报文艺副刊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之后,在这一岗位上,她的文艺思想与文艺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她在推动党的文艺事业的发展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客观地说,丁玲是一位在国统区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尽管这一时期创作的小说无疑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文艺观指导下进行的,但还是有着诸多不足。就丁玲而言,虽然从步入文坛之始的“为人生”的文学理念,从参加“左联”、主编《北斗》所组织的“大众化”讨论以及进入苏区后去部队、下农村所写的反映革命斗争和根据地生活的作品,从总体来说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相吻合,但她的认识还是比较零碎,缺乏高度和深度,主观愿望虽然好,“也难免流露出一些我们旧有的情绪”。因而这种不足在来到陕北苏区后,也还一时难以摆脱,在其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不时地呈现出来。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尤其突出的就是《三八节有感》。

由于在《解放日报》发表了《三八节有感》,丁玲受到了批评。丁玲在《解答三个问题》一文里,特别谈到了毛泽东和她的谈话。毛泽东对她说:“我们要不要自我批评?要的。如果一个党没有自我批评,这个党的生命就停止了。但是你要进行批评,先得肯定别人的好处,说他怎样艰苦,怎样打胜仗,怎样有功劳;说我们这个党是了不起的,是伟大的,光荣的,然后再说我们还有一点缺点,还有封建残余,一些男同志对女同志的看法还不一样。你开门见山就说女同志受压迫,受歧视,人家就受不了啦。”毛泽东的话使丁玲信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