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谁来吃晚餐
(2020-07-13 16:19:29)
标签:
随笔 |
分类: 低头斋笔记 |
《猜猜谁来吃晚餐》是一九六八年拍摄的一部美国片子,反映的是美国的种族问题,一九七九年还是一九八零年,被中国青艺搬上话剧舞台。改编更加突出了美国的社会、阶级、种族矛盾,以衬托我们国家的美好。我在北京做学生时看过,所以记忆中只有它的话剧形态。它和我下边要说的关系不大,因为套用了它的剧名,才提到它。
美剧《黄石》第三季好像更新到了第三集。剧中有一场戏,达顿一家晚餐时,女儿贝斯想跟他爹老达顿说说生意上的事,老达顿制止她,说进餐时间不谈工作,意思是晚餐就应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不要破坏了。后来,在另一场戏里,他们一家吃早餐时,老达顿跟小儿子凯西交代事情,贝斯反唇相讥:你不是说进餐时不要谈工作吗?老达顿硬掰:我指的是晚餐。贝斯不依不饶:这是早餐吗?早餐在厨房里吃,这儿是餐厅。
这里有几层意思。一、有钱的美国大户人家,厨房很大,有“中岛”,有吧台,也可以摆张餐桌。属于填饱肚子的进餐,一般就在厨房解决。二、餐厅的陈设、餐具都讲究得多,主要是用于请客和全家共进晚餐的场所。三、在西方人心目中,晚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每天团聚的时刻。吃什么和聊什么同等重要,最好会讲故事、说笑话。还要有仪式感,比如吃喝的顺序、座位的安排。
我去过一个讲究的美国人家里,住了两天。有一天晚餐吃烤肉什么的,算大餐,在餐厅进行,各种餐具,比食物多多了。另一天晚餐吃自制汉堡,随意一些,就在厨房。除了厨房餐厅的区别,还有,客厅是客厅,起居室是起居室。起居室是家人休闲的地方,客厅才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不能混为一谈。甚至,客人又分在客厅接待的和可以在书房接待的。这也不是我要说的。没错,题目已经表达清楚了,我要说的是晚餐。
在看重晚餐上,咱中国人跟美国人差不多,只是没那么在乎仪式和规矩。这好理解,早餐匆匆忙忙,午餐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都在外边,只能随便对付,唯有晚餐才能一家人一起好好吃一顿。
可是,现在成年的孩子下班后喜欢呼朋唤友在外吃吃喝喝,中老年的父母呢,为健康计,为形象计,晚餐越来越简单,直至干脆过午不食了。于是,一家人围坐一桌其乐融融的温情时刻,渐渐消亡了。家,真的越来越像个旅店,而我,都没有反对这个变化的自信。这不是历史的进步吗?
就这,我要说的就这几句话。不存在晚餐,哪有赴宴的客人?没啥好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