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2018-12-07 16:46:13)分类: 精品课例 |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旬阳县城关小学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才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理解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会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2.经历操作、观察、比较、交流、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抽象概括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渗透模型思想,体验数据分析,数形结合方法在探究过程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相等或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学资源:每组 6、5、3、2厘米的小棒每组各一根,共有15组。多煤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1.(课件)主题图。
(1)
(2)
(3)小明为什么走中间这条路?(这条路最短)课件演示:三条连线比较长短(师: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2.实物展台上放三根小棒:
吗?谁来围一围?刚才没围成三角形,现在就围成了,围成三角形的关键是什么?(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3.如果从三根小棒中拿走一根,剩下的两根能围成三角形吗?
(1)能想办法变成三小棒吗?(把一根小棒剪成两段,变成三根小棒)把两根小棒变成三根,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操作演示,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四根小棒)有四根小棒6、5、3、2(单位:厘米)
(课件:6、5、3;6、5、2;6、3、2;5、3、2。
2.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并填写好学习单,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
种类 |
(1)6、5、3 |
(2)6、5、2 |
(3)6、3、2 |
(4)5、3、2 |
能否摆成三角形 |
|
|
|
|
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条边比较 |
|
|
|
|
|
|
|
|
|
|
|
|
|
3.组织全班交流:学生边说,
(1)我们用6、5、3摆,能摆成一个三角形,我们还发现其中两条边 6+5>3,6+3>5,5+3>6;
(2)我们用6、5、2摆也能摆成一个三角形,我们还发现两条边6+5>2,6+2>5,5+2>6;
(3)我们用6、3、2摆,能摆成一个三角形,我们还发现两条边6+3>2,6+2>3,3+2<6;
(4)我们用5、3、2摆,能摆成一个三角形,我们还发现两条边5+3>2,5+2>3,3+2=5。
4.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课件: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在这句话中你觉哪个词很重要?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cm)
2.用7厘米、2厘米、(
3.用2、2、5、6、6、6厘米这六根小棒任选三根,你能摆出几种三角形?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