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365大齐通宝的故事(二)

标签:
365历史收藏杂谈 |
分类: 争鸣 |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21世纪以来,“大齐通宝”钱的新发现,这些发现与近年来各地探宝有关。
1、大齐通宝小平钱概况
在刘存忠先生的《唐五代十国钱币鉴赏与辨伪》一书中,介绍了六枚大齐通宝小平钱:
这六枚钱币中图一的两枚大齐通宝,应该是私人藏品:
其中第一枚可能是刘先生的藏品,应该是生坑薄绿锈。
下面四枚钱币:
除去著名的“四眼大齐”外,均为钱币界比较认可的所谓“蓝锈大齐”、“绿锈大齐”和“红斑大齐”,这三枚钱币均为生坑钱币。
据说“红斑大齐”是天眷堂,在2013年,花费百万以上的重资,从东北购入的,是传统钱币界公认的品相最好的“大齐通宝”钱:
从书体上看,大齐通宝为隶书,直读,通宝二字,仿唐开元通宝的书体,特别是“通”字为“方头通”。
下面是大齐通宝与南唐大唐通宝的比较图:
严格地说,这枚红斑大齐通宝钱的“通”字,其“辶”,多少有些楷书的韵味,而真正的隶书“辶”比较平直!
此外,上面提到“蓝锈大钱”和“绿锈大钱”均出自报国寺收藏市场:
其中,“蓝锈大齐”已经为新加坡陈光扬收藏。
严格地说“绿锈大齐”和“红斑大钱”并不是一个版别,这说明大齐通宝可能有多个不同版别。
据说“绿锈大齐”与“蓝锈大齐”出土地点相近,于一处唐宋遗址,罐装窖藏几十斤,其中包括唐、五代、宋等朝代钱币。
据笔者所知,在报国寺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这两枚大齐通宝都是出自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据说,陈光扬收藏的许多珍稀钱币均来自报国寺的钱商,绝大多数是东北出土辽金窖藏钱币。
至今为止,在《唐五代十国钱币鉴赏与辨伪》一书提到的“大齐通宝”钱,只有四眼大齐和绿锈大齐有部分数据,它们直径分别为23.2和23.5毫米。
而数据是研究钱币,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材料,非常重要。
而在实际中给出基本数据的大齐通宝钱并不多,下面是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铁质大齐通宝的这批与数据
目前所知,大齐通宝小平钱的直径不大,在22.2-23.5毫米之间。
下面是“拓缘斋拓泉集”中收录大齐通宝小平钱的拓片图:。
《拓缘斋拓泉集》一书收入吴革胜先生 20 年来访遍全国所拓、所藏近十万古钱拓片中甄选的珍奇拓本 196 帧。
应该说“墨拓泉缘聚珍奇”,这枚大齐通宝小平为真品,得到了钱币收藏界的认可。
二、李卫先生对大齐通宝小平钱的研究与收藏
李卫先生是笔者泉友,笔者对李先生在钱币收藏中表现出的严谨科学态度极为钦佩,特别是李先生提出的收藏与研究古钱币的“三亲原则”,对我收藏与研究古钱币启发很大,受益匪浅。
李先生在《古泉捃珍》中谈到,“二〇〇〇年之后,笔者相继见到过两枚大齐通宝,一枚出自金代信州城遗址(今吉林公主岭),据云是出土于二十世纪末;另一枚也出在北方,亦是近年来所处之物。以笔者看两钱并不相通,神韵风格皆类南唐。”
李卫先生所藏大齐通宝,直径22.4毫米,重3.45克。
此钱应该来自东北窖藏,就此枚钱币的繁体“齊”字写法而言,应该是真正的繁体“齊”的写法,而不是赝品那种打马虎眼、不甚了了的繁体“齊”字写法。
三、笔者的几枚大齐通宝小平钱
李卫先生在上面提到的金代古城“信州”遗址,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李卫先生在《古泉捃珍》、《辽金钱币》中多次提到,许多辽金古钱就发现于此。
笔者有一枚“大齐通宝”小平钱,这枚钱币也来自信州遗址:
据说,这枚钱币是从出土窖藏钱币中挑出特殊品种钱币,这批窖藏钱币,基本为宋代钱币,除去极少数,五代、辽代钱币外,金代钱币只见“正隆元宝”、“大定通宝”和折十篆书“泰和重宝”,其中金代钱币在这批钱币所占百分比很小,还有刘豫的阜昌钱。这批窖藏钱币,这些验证了《金史.食货志》所说,“金初用辽、宋旧钱,天会末,虽刘豫“阜昌元宝”、“阜昌重宝”亦用之。”的记载。
在笔者得到的五代钱币中,有“天成通宝”、“广政通宝”小平钱,“ 唐国通宝”篆书折二钱,难得可贵的是有一枚“大齊通宝”小平钱:
此钱锈迹入骨,使得钱币似乎蒙上一层铁幕面纱,字迹多有“不甚了了”之感,甚是“其貌不扬”,但是确实为出土真品。
此钱约直径22.5毫米、郭厚1.3毫米,重量约3.43克。与天眷堂、李先生的的大齐通宝相比较,观其文字:
应该说,从小版别的概念看,大齐通宝小平钱还是有多个小版别的,下面是笔者收藏三枚吉林出土的大齐通宝小平钱:
其中1、3两枚钱币是生坑绿锈钱币,1、2两枚分别来自长春附近的德惠和农安,直径在22.2毫米左右,重量3.6克,其中来自德惠的,应该为“红斑绿锈”,来自农安,背面极其光润,而第3枚钱币,为一个公主岭老藏家的旧藏,估计也是出自公主岭附近。这三枚钱币,与李先生的藏品,应该是同一版别。
最为奇怪的是下面这枚钱币,它是与篆书大齐出自同一个罐藏,正面为黑漆古包浆(篆书大齐将在专门文章中研究):
此钱直径23.4毫米,但是不算厚重,郭厚1.15毫米,重量3.4克。从文字上看此钱文字粗大,文字峻深,文字有刀刻修饰的可能。
下面是这枚钱币与武德开元、南唐开元的比较图:
笔者愚见,此枚大齐通宝的钱文,其“通宝”二字,无论从风格,还是具体写法,更似唐代开元钱,特别是南唐开元。
这枚大齐通宝的“齊”字与唐代隶书“齊”字更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