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是开启综合性学习大门的钥匙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领导下自主进行学习活动的一门课程,它离不开教师的激发兴趣,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有教师指导正确有效,才能体现综合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关键词:兴趣
自主
展现 合作探究
创新
综合性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它所提出的观念和形式都是全新的,它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注重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强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优势选好研究专题,多途径地收集资料,经过归纳和分析,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课程标准从课程观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建议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建议.综合性学习的显著特点是,自主性、综合性、社会性、经验性和实践性.简言之,综合性学习就是各级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整合各学科知识,综合利用语文知识和听说读技能,完成某个活动主题的探究、拓展的实践活动过程.
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出现,为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全新的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它的实施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尤其是社会视野.使学生形成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良好品质,并将本人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结起来,推动自身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但它同时也对广大的一线老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一线老师总以为这些综合性学习环节属于鸡肋环节,食之无味,弃之惋惜,只是迫于考试的压力对这部分内容做走过场式的应付教学,课堂中只是围绕与之关联内容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单调地重复练习,甚至为了使考试成绩出色,索性把答案让每个学生抄下来并多次背诵,整个活动的进行步骤荡然无存。用这样的方法来完成这些内容,与教材编者的目的背道而驰,已经忘却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的理念,已经疏忽了学生的活动能力、研究探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只能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反感,使他们减弱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综合素养更无从谈起。部分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交给学习者的自我支配权拿捏不好分寸,结果使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成为学生乱哄哄的自习课,还有一些老师在教学构想上没有完全考虑地域有特色的资源,导致教学与生活分离等等。
那么,怎样把综合性学习这一最能展现语文课改特点的课程实施好,真正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标准,有很多问题急需我们去解决.根据近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激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兴趣)是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把金钥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参与活动的欲望,就愿意就想就乐于去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也就为活动开展成功奠定了扎实的根基.那么又该怎样“激趣”呢?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开展以“戏曲大舞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在活动开展之前要求学生做的准备中“搜集一些戏剧的VCD光碟”环节,就激发了学生参加活动的兴味。从课上展示的情况看,学生搜集的光碟涉及面广,内容十分丰富。全班只有一个人未提交作业,它表明学生课后都去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充分显示了“激趣”的推动作用。“导语”前播放京剧《打虎下山》视屏片段,导语环节中我激情地指出“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被称为‘国粹’”时,学生全都张望着我,露出“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之情。这些都最大限度地点燃了同学们参加活动的激情。它表明同学们想去探究为什么,也能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活动开展”环节中“多媒体链接”项目,既让学生享受了视觉美,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特别是“请爱好戏曲,能表演,会表演的学生为大家表演,同学们鼓掌欢迎”项目,不但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的兴味,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更为他们在今后积极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奠定了积极参与的热情。很明显,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活动的开展就会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也就能较好的达成新课程提出的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
综合性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农村学生的特点和他们一起确定活动的方向,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如自己选择合作小组,小组成员自己确定活动内容、自己确定活动时间、自己确定活动方案等。这样,按同学们选择为前提的综合性活动,结合它独有的社会实践性,就为学生们创造了不同工种的多次实习机会。这就向我们提出了要相信学生,让学生放开手脚在自由自在的时间和空间学习的基本要求。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会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例如我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教学时,活动开始前,根据学生的喜好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人名探源”、“店名荟萃”、“广告集锦”、“标语展览”、“错别字举隅”、“流行妙语”来搜集资料,做足课前准备。第一组上台之前,我首先以名人为例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取名方法。如:刘翔(寄托希望)、蔡国庆(纪念意义)、李秋生(时节)、陶行知(蕴涵哲理﹚……然后,我以学生喜爱的湖南台女主持人李湘为例解释她的姓名的由来。‘李’姓最早从‘嬴’姓而来,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代,皋陶曾任大理(主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尧赐以嬴姓,从此他的子孙历三代都世袭大理一职。依照那时候的习俗,他的子孙用官为氏,称理氏;皋陶后辈理徵商纣时在朝廷做官,
因为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带着儿子利贞避祸的妻子契和氏因为用李子充饥,才保住性命,由于害怕称理,就改姓姓李。”
“湘”是湖南省的简称,李湘楚生在湖南,所以取名“湘”。因为这些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接着我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姓名来历,并让他们给自己取笔名,学生跃跃欲试,气氛热烈。第五组“错别字举隅”环节,首先让两名同学表演相声“白字先生”,一下子就把大家的目光吸引过去了。接着多媒体展示媒体上明星也念错别字的片段。“快乐大本营”主持人何炅把“对簿公堂”“duì bù gng táng”读成(bò)。•白岩松在宣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时把“模样”读成“mò yàng”,正确读音应该是“mú yàng”。天后王菲在演唱歌曲《水调歌头》时,把“低绮户”,唱成“低y户”。《步步惊情》女主角张晓有一句台词:“每当我灰心丧气或不快的时刻,总会收到一个玄之又玄的人送给我的茶食。”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这句台词中的“沮丧”竟被演员刘诗诗读成了“且丧”。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参与观看的过程中很自然的意识到“维护语言文字,人人有责”。第六组“流行妙语”环节,学生们把课前收集到的网络流行语“赖校族”、
“啃老族”、 “月光族”、“卡奴”、 “车奴”、 “证奴”、 “房奴”;新词语“菜鸟”、“东东”、 “拼二代”、“网络移民”利用班班通呈现在大家面前并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解释。然后全班交流创意短信、微信,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参与,热火朝天,意犹未尽。另外每年的“语文节”,我让学生自编自导课本剧、名著经典剧情表演、美文朗诵、成语接龙等,这些节目能联系实际生活,贯通平行学科,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由此实现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的目标。
以上实事说明,让学生本人设定活动的中心内容,自己分工,自己收集资料,安排步骤,自己安排活动,他们就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其表现往往会给教师们意外的喜悦。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热情高涨、踊跃参与,在实践中夯实言语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艺,接受陶冶感染,养成了良好的就学习惯,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底子,学生树立了在一切场景学语文用语文的认识,促进了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鉴于此,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要想真正把综合性学习这一最能体现课改特色的课程利用好,一定要做有心人,留意身边、社会上等领域的人和事,并将自己获取的信息记录下来,事先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储备材料,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兴趣,让综合性学习这一崭新的语文学习方式之花越开越盛!越开越艳!
参考文献
[1].《浅述语文综合性学习》, 努尔尼沙·居麦 -
《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
2009
[2].《语文活动课教学浅谈》,
曹学斌;陈福华 - 《资治文摘(管理版)》
[3].《李姓》, 《百科》
[4].《探讨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 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