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将心比心,以爱感化

(2024-06-11 08:52:42)
标签:

教育叙事

将心比心,以爱感化

   ----师德典型案例

宿松县孚玉镇中心小学   黄文龙

    目前社会上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在近几年的工作中,也不时的会遇到心理需要疏导的学生,他们冲动任性,脾气暴躁,爱激动,会因一点小事大吼大叫,甚至攻击别人,把怒气发泄到同学身上,或者自残博取老师的关注以达到维护自尊的目的。如果任其发展和爆发,会对学生以及本班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学业进步等方面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具有强烈侵犯性,易引起同学间的冲突,不利于互助、和睦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严重时甚至会演化为校园暴力,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给班级和学校正常秩序带来严重影响;另一方面会影响到儿童自身的长远发展,因为儿童的这种行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就可能积累和发展到少年期、青年期,易形成暴躁、易怒、任性等不良品格,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关注班级儿童的身心健康,对心理需要疏导的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同时做好其他同学的思想教育工作。讲大道理作用不大,采取强硬措施制止,更是收效甚微,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关爱学生,又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要有足够的智慧引领他们成长。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有一句名言:“教育必须从了解人心入手。”只有了解人,才能教育人。而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就必须真诚地做学生的朋友,要让学生信赖,这样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所以,要想成为良师,首先应该做学生的益友。“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自尊。我们教师绝不能以领导者自居,一味地发号施令,搞强权和专制,而应该多一些民主作风,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将心比心,以爱感化,多进行换位思考,多替学生着想,多倾听他们的心声,真诚地做他们的朋友。

     一、案例呈现

    小涵(化名)同学是我曾经带五年级时的学生,同学们都说她脾气“火爆”,动不动就喜欢发脾气,是班上的“小狮子”,易怒, 一幅无法无天的样子。跟同学发生矛盾,不管大事小事,谁说就跟谁急,经常与同学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有时候,甚至老师的话也不听。脾气倔,她认定的事情十匹马也拉不回来。有一次,自习时上有两个女生传纸条,被小涵看到了,纸条内容是议论小涵爱发脾气方面的,小涵马上就急了,对方道歉也听不进去,站起来指着对方的鼻子就破口大骂,完全不顾对方的感受止。老师在了解情况时还冲老师发起了脾气,丝毫听不进别人的劝。总而言之,小涵性格很执拗,总是责怪别人做得不好,遇到不如她意的事就会撕本子,她摔过课桌、扔过笔,老师询问情况时喜欢推脱责任,根本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二、分析

    一开始,我也对小涵很愤怒,也总是指责她的易怒,后来我仔细想想,我是班主任我要帮助她去改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这样只会进入恶性循环,让事情更棘手,更加不利于小涵的成长,冷静过后开始寻找原因帮助孩子。

    愤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一些学生由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学生个体的健康损害也是极大的。过度的愤怒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或其他后果,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十分重要。小涵同学因为无法合理正确发泄自己愤怒、不满的情绪而影响了和同学之间的友谊,事件发生后也无法平复心情,而让不良情绪影响许久,导致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

三、辅导过程

   (一)蹲下来倾听她的心声

    首先我蹲下身子亲近孩子,真诚地听孩子的内心话。面对面的和孩子进行心理交流和辅导。交流与辅导更要“将心比心,以爱感化”。有一则寓言说:一把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硬撬是打不开的。只有真心和真情,才能把我们一把细腻的钥匙,深入人心,去了解别人。我及时和小涵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希望通过真心的交谈,让她主动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多次交心过后,小涵向我袒露心声,她只是当时很愤怒很生气,遇到这样的事又控制不了自己,所以就对同学发了火。

     我心平气和地蹲下来和小涵聊了好几次,她也从一开始的生气和沉默到敞开心扉,深入了解到她生气发怒的原因后,我问:“我知道你听到别人背后议论自己,这个确实让人很生气,换成是我,我当时也会有点小生气。但是你那样做后不但没有解决问题,相反你俩关系越来越不好,你现在想想会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下一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当你做错事后不停的道歉,对方还咄咄逼人,不管不顾,此时你心里会怎么想?”静静地等待孩子的回答不要催促,让她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冷处理”等待

     事情已经发生了,教师再来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批评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冷处理”不是不闻不问,相反当孩子情绪已经失控时,立即制止他,先把他叫到办公室与其他同学隔离开来,避免其他同学围观他,导致他产生更激烈的反应。这时教师也不要急于询问他,先等他平静下来。

(三)背后的故事

任何事情发生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在和小涵母亲多次沟通过后,我发现小涵一直是由母亲带着,父亲工作比较忙。在聊天的过程中,小涵母亲表示有时小涵父亲脾气暴躁,教育孩子简单粗暴,动不动冲孩子发火、甚至大打出手。母亲苦口婆心,性格也比较温柔,比较没有原则,当亲子关系出现危机时,父母都不知道危机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总是从孩子方面寻找原因,认为都是孩子的错。其实家长的情绪调控能力不仅影响着亲子关系,还会对子女的发展带来影响。

    四、反馈情况

     通过一段时间对小涵爱的引导和调控,小涵遇到不如意的事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发脾气,摔东西,也不会用暴力解决问题。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小涵由以前一味地指责对方变成了先询问原因后再判断,当对方道歉时小涵也慢慢接受并原谅了对方,不再是动手解决问题。

、案例反思

在小学教育阶段,部分孩子因为缺乏家庭式的温暖、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或缺乏对孩子的明确行为指导等因素,火药桶式的学生并不少见,如何矫正这类孩子的不良行为?结合本案例,对应情绪化式的学生的策略如下:教育必须从了解开始。具体实践也证明,只有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要去了解学生的秉性脾气、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等,这些工作虽然很繁琐,但这其中往往就隐藏着我们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在本案例中,教育契机的显现来源于。师生有了情感的铺垫,教育得以顺利进行。针对具有攻击倾向的孩子,不仅需要爱,还需要智慧。我对智慧的理解就是多找一些方法和策略。针对他们自律性不强,与同伴关系紧张的特点,我多管齐下,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游戏或体育比赛等活动来改善。如游戏,开展班级篮球赛,通过团队合作,既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又改善了他和同伴间的关系,感受到同学们的爱心,体会到友谊的美好,从而唤起自己对人、对事物的爱心。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表扬,不断地鼓励,给予他信心。当然,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影响和社会环境也很重要,可以加强与家长合作,帮助家长发现自身的教育功能,重视家庭教育,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成长。学生的不良行为容易反复,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给予细心指导,耐心交流,让他始终感受到老师真的在帮助他,对他有信心。爱心化雨,慧心润物。相信,真心的付出,将心比心,以爱感化,正确的引导,有效的教育,一定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