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爱也在
(2024-06-05 17:09:34)
标签:
教育叙事 |
风在,爱也在
宿松县凉亭镇中心小学
教书育人,责无旁贷,爱洒桃李,无怨无悔。我是一名从事教育工作十年的乡村老师,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知道,这些年收获的从来不只是名次和奖项,更是沉甸甸的爱和信赖。
我们学校在一个小乡镇,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早在2008年就成立,而我——当年的一名留守儿童,当过几年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员,接触了一大批留守的孩子,才知道当年的我已经多么幸运。
岚岚,我班上的孩子,父母离异,妈妈不知道去了哪,爸爸在外打工,而她长期和奶奶生活。她总是喜欢一个人,不爱说话,也很少完成作业。那次去家访我才知道奶奶很不容易,年纪大,腿有风湿,常年去摆摊卖点自己种的菜。家里经常只有她一个人在,慢慢的,也就性格孤僻。
这样的孩子,怎能不让我关心?我把她列为我重点帮扶对象之一,平时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关心她。轮到我们班孩子去留守儿童之家的时候,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看书。我欣喜地发现,她看书的时候非常投入,嘴角还时不时还带着微笑。于是,我和她约定,如果能坚持两个星期好好做作业,就送给她一本书作为奖励。而她做到了,那本书是她平时最喜欢看的《爱的教育》。到了下学期的时候,这个孩子就有了更明显的进步。我正月结婚回来,她还给我送了一张自己做的贺卡,上面画了两个人,旁边写着“新娘”“新郎”。她还在上面写着:“老师,新婚快乐,谢谢你!”我看到鼻子一酸,真心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让我最高兴的是,她慢慢开朗起来,在班上有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留守儿童之家会主动和爸爸通视频,还会提醒爸爸工作不要太累。学期结束时,她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我给她发了张奖状,她羞涩地笑了,那笑容真美好。
贺奥宇,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课堂上总是喜欢看窗外,下课铃声一响,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喜欢追逐打闹,不喜欢背书,写字姿势有问题。刚接手304班的语文学科教学时,贺奥宇给我留下的就是这样的印象。渐渐地,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他的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课堂上精神恍惚,注意力很难集中,作业能按时完成,但非常马虎,喜欢欺负小同学……但奇怪的是,只要我一提醒,他就有所改善,并没有不知悔改,只是这种良好表现较为短暂。
学到第九课《古诗两首》时,我要求学生背诵两首古诗。等我第二天检查背诵的古诗时,他并没有完成。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站在我面前,像是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没有说话。我问他:“为什么没有背完古诗呢?”他说:“老师,我忘了。”“那今天回家去背,好吗?”他点点头。但是,新的一天,他还是没有完成。我只能中午把他留在办公室,要他当面识记、背诵。本来我很担心以他的性格会反抗,但他没有。我心里高兴了好一会,却发现二十多分钟过去,他还是不会。我有些动怒,想到他的情况,又觉得不该光生气,该好好指导指导,于是我一句一句地带着他背。又花了二十多分钟,他终于会了。 我心里也舒了一口气,突然想到一件事,就问他:“为什么回家背不了呢?”他挠挠头,又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也不知道,背的时候没认真吧。”看着他的样子,我也生气不起来,也冲他笑笑:“那下次认真点!好吗?”他点点头,转身出办公室,又马上转身说:“老师再见!”我一愣,笑着点点头,倒也没有多想,直到新的周记交上来,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一向调皮古怪的他,还愿意听我的话。他说,开学第一天报名,他坐在教室里看窗外, 我经过看到他,朝他笑了笑,第一次有老师看见他看窗外朝他笑。心里突然之间就被触动了,其实我已经记不得了,可是没想到他还一直记得。这个孩子,真的有那么调皮吗?
通过家访, 我得知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顾他和姐姐。爷爷奶奶对孩子是宠爱的,但爷爷奶奶不识字,且较为沉迷打牌,每天只负责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好、睡好,对其他方面的教育实在匮乏。爸爸妈妈因为常年在外,感觉对孩子有所亏欠,于是极力在物质上补偿,孩子要什么买什么,给孩子的零花钱比较多,不太约束他。而孩子的性格从小就较为古灵精怪,缺乏管束后,更加顽皮,对学习兴趣不高。
经过细心观察,多次沟通、了解之后,我便进一步和“他”做起了朋友。他自律性很差,我帮他在班上找到一个“师父”监督他。他的“师父”偷偷告诉我,他擅长跳绳,但由于较胖,一直不敢在同学面前跳。其实,看似调皮的他,内心非常脆弱。喜欢以外表的强势来掩饰自己的脆弱。当学校举办又一轮冬季运动会时,我便点名要他参赛,他一愣,看着我信任的眼光,没有拒绝。比赛的时候。他拼尽全力,其他学生也大声给他加油!然而,最终他并没有获得名次,我能感受到他的失落,还没等我安慰,其他孩子们就去跑去安慰他。下午,他还参加了拔河比赛,这次,他打头阵,和其他孩子一起为班级赢得了第一名。比赛结束,孩子们兴奋地抱在一起欢呼起来。也许是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在这之后,他再不曾欺负其他同学,对班级活动也特别积极主动。这更让我认识到,爱的确能够温暖心灵。
现在的他,还是那么机灵古怪,但从不捣乱。每次作业得了最优的时候,兴奋得不得了。学到24课《果园机器人》时,他还和另两名孩子给大家演示了一番机器人跳舞的样子,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到留守儿童之家去的时候,他喜欢和同学下棋,和爸爸妈妈通电话。那次,看到他给妈妈 的样子,我知道,他很想他们。是啊,这么小的孩子哪有不想父母的。但是倔强的他,从不曾提过。
我唯一一次看到他哭,是在“口语交际”课上,他讲到小时候过年时,自己不小心撞到了玻璃门,旁边亲戚的笑话他,而当时他鼻尖上已经磕出了血。那个地方至今隐约能看到一个小伤痕。他在讲台边抹眼泪边说,为什么大家不是马上关心他,而是笑他笨呢?每当想起这一幕,我内心总是无限思绪。这个孩子何其敏感,何其脆弱,然而在我们的一般印象里,他只是个不听话的“坏孩子”。对待这些留守儿童里的所谓“问题少年”,我们要多花心思、多做实事。
这两个孩子只是我们学校几百名名留守儿童中的缩影。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真正关心孩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事实上,这两个孩子今年已经初中毕业了,一切的一切,却仿佛就在昨天。时代的轮子还在向前转动,城乡的差距似乎在缩小,可留守儿童始终都存在农村的土地上。他们有的看似无忧无虑,却在接通爸妈电话那一刻埋头啜泣。也许现在我们能给的并不多,但我们会尽力地布置着我们的这个“家”,精心地安排活动,真心地关爱他们,希望尽可能地给他们家的温暖。我愿意,一切都在变得更好!
我是一名农村老师,也曾是一名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员。我愿乘着教育的风,去坚守自己的初心,去爱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