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高初中文言诗词记忆的有效办法

(2023-02-05 16:07:16)
标签:

教学随笔

                                     提高初中文言诗词记忆的有效办法

摘  要:熟读、理解、方法指导、背诵时间的选择、巩固强化是提高初中生
背诵效率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文言诗词;背诵;有效办法 
引 
新课标要求学生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以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学生的背诵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中等程度以下的学生往往花了大量时间去背,结果还是背不出来,或者是今天背明天忘,背诵效率极其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背诵指导。

一、要背诵先熟读。
心理学告诉我们:识记是一种反复的感知过程,通过反复感知形成一种巩固的联系。无论是古诗,还是古文,要让学生背诵,首先得让学生读熟。所以熟读是背诵的前提。要做到熟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读准音。读音准确的要求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以及古音破读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课文对这些都有注释,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阅读注释,养成依据注释,结合文意把字读准确的习惯
(二)读顺文。首先要做到正确停顿。郭沫若曾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正确理解才能正确断句;反过来,断句的正确也说明对这个句子理解的准确。如“其一/犬坐于前”就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杨花/落尽/子规/啼”,(二二二一)“闻道/龙标/过/五溪”(二二一二)就不能读成“闻道/龙标/过五/溪”。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仔细注意学生的断句情况,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其次还要句读流畅,语气恰当。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要读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美好的祝愿,要读出词人内心乐观豁达的情怀。熟读是背诵的前提。
二、要背诵需理解。
    熟读是背诵的前提,而理解则是准确而迅速地背诵课文的基础。搞不清文章内容,理不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和作者的写作思路,靠死记硬背也能把一首诗、一篇古文背下来,但那只能是事倍功半,而且还容易背错,这也是一部分学生背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加强对文章理解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做到了如指掌,思路层次清楚,背起来脑中有纲目,胸中有成竹,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背《狼》这一课,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列出课文的提纲,抓住一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这一心理发展过程。有了这么一个制作提纲、了解屠户心理变化的过程,学生背诵起来就会快捷得多,一般两节课下来,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将全文准确无误地背下来。又如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我们可以这样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再加以概括,制作出背诵提纲:奇丽雪景,雪后严寒;白天雪景,饯别盛况;傍晚送别,依依不舍。学生背诵起来就很快。因此在文言诗词背诵中,如果你对要背诵的文章的内容、层次、写作思路弄得比较清楚,对要背诵的文章的意义理解得比较深刻,那么,对这篇文章背诵起来一定会如鱼得水,一定会顺手拈来。
三、要背诵离不开好的方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方法就是过河的桥,就是砍柴的刀。不言而喻,好的方法对于背诵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文章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去快速背诵课文。
1、联想法。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诗的标志。因此,如果我们能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记忆就会更加牢靠,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如背诵《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我们发现诗中描绘了天街、小雨、小草、薄烟、杨柳、皇都等意象,如果我们借助形象背诵法,运用联想和想象,就会将这些意象描绘成一副画面“京城的街道上飘着像乳汁一样的淅淅沥沥的小雨,烟雨朦胧中,柳枝轻拂,诗人望着天空,望着远处,小草似乎已经发芽,呈现出青葱的颜色,此情此景,诗人觉得比烟柳满城的皇都要好得多。”借助想象,运用形象背诵法背起来就轻松多了。
2、专注法。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记忆的关键。因此,最好给自己限定时间,规定数量,按慢读——快读——特快的程序,迫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深刻,记忆效果就好。如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我限定时间,告诉学生一个早读必须背完,早读下课检查。从检查效果来看,效果很好;如果不限定时间让学生背书,学生背书没有压力,一节早读结束,能背出来的学生寥寥。同样的课文,同样的学生,为何结果迥异,就是学生若没有背书的压力,就不会聚精会神、集中精力,背书的效果自然就差。
3、抓关键字。背诵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本来记得很熟的诗,突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或关键字),就会很快地接上。这说明每句诗的领头字(关键字),都具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尽可能将它记牢。如背诵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我就提醒学生抓住每句的第一个字“浩、吟、落、化”,读着读着连起来就是谐音“好吟落花”,学生自然就不会忘记。
4、接力法。在背诵古诗时,用接力竞赛的形式,几个同学在一起,你说上句,我接下句,并不断轮换同学间的背句次序。这样,就会在兴味盎然的游戏中熟记全诗。
四、要选择好背诵的时间并加以巩固
1、好时间,好记忆。根据生理学家测得的数据分析,上午6:00—8:00;8:00—10:00;下午4:00—5:00;晚上8:00—10:00;这四个阶段是人的记忆力最佳时间,特别是早晨起床后没有前干扰和晚上就寝前没有干扰,记忆效果尤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记忆时间。只要坚持下去,定能收到良好的记词效果。
   2、巩固复习。除选择恰当的时间促进记忆之外,还要根据遗忘规律定时进行复习,加深巩固记忆。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看,起初是急剧下降,过一段时间后下降减慢,曲线趋于平稳。这条曲线充分提示了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再者,许多科学资料和实践经验也表明:在学习材料刚能记住的一小时后,人们对所学的材料仅保持40%左右。第一天保持仅1/3,到第六天逐渐降到1/4左右。根据遗忘规律,我们在记忆时,只有对信息进行及时和经常合理的复习,才能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具体方法就是学习——复习——再复习。
基于此,我在文言诗词教学时,要求学生学过新知识后第一天、第三天、一个星期、半个月、一个月按照这样的时间间隔进行复习巩固,开始时复习的频率较快,后来间隔的时间就比较长,从学生背诵的效果来看,成效非常明显。
   《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文言诗词的要求是: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古诗文背诵是学生强化知识积累、接受文化熏陶、发展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做到积累,我想唯一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对文言诗词的记忆,而记忆离不开好的方法。初中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我想若能记住大量的文言诗词,一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