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阅读,阅读予我

(2023-01-12 12:02:46)
标签:

教学随笔

我与阅读,阅读予我(二)

 

——教师是学生与阅读之间主要媒介

 

我与阅读之间故事,始于父亲的启蒙,更得益于老师的引导。

师范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一次千人大阅读的培训会上,我的老师、我、我的学生同坐一堂,同听大阅读的培训报告,这让我不由地感慨道:阅读是一种引领,更是一种传承。阅读如江浪,推动着一代又一代师生在前进,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师,是学生大阅读的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广大教师何尝不是学生经典阅读的引路人。

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冰心先生也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大家都知道读书是好事但要读就读点好书。但何为好书?我认为:经典是阅读的源头,适合的就是好书!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高达25万册,但图书市场纷繁复杂、鱼龙混杂,尽管我们提倡不做只盯在一处的蜜蜂,然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各类书籍,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去阅读,去读适合自己的书。

何为经典?经典名著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浩如烟海,仅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推荐的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目就有36部,其中必读书目有《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这12部,除此之外,还有24部选读的书目,这些都是经典。经典还有《诗经》《楚辞》《威尼斯商人》《巴黎圣母院》《伊索寓言》《荷马史诗》等,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为何读经典?全球读经首倡者王财贵教授说:经典是智慧的源头,是民族文化精髓的结晶。人的生命有限,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的吸收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的启迪自己的理性。让每一个学生从小就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是要他长远的默默的变化气质,是使他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气。

 

如何荐经典?只要是学生当下、当下学生缺失的、需要的都让他们去读读,不能只为了应付考试,仅仅读些课程标准要求的。如意志消沉的学生可以推荐读《平凡的世界》《人生可以美得如此意外》等,内向自卑的学生则可以读《堂吉诃德》《解忧杂货店》,抗挫能力不强的学生推荐读《约翰·克里斯朵夫》《受到打击时拯救你的语言》等,对传统文化不太了解的学生可以去读《中国民俗史》《中国传统岁时节日风俗》等,让经典在悄无声息中教人、育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

 

老师向学生推荐的阅读对象,可能会转变一个孩子,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本好书就像是一艘轮船,可以载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驶向成功的彼岸;一本好书,就像是一柄放大镜,透过它可以去探索世界的奥秘;一本好书就像一枚指南针 可以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一个人对书的选择,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人生期许,就是一种渴望理解和达到的世间永恒。

 

教师,更是学生阅读的示范者和指导者。

人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榜样,一个热爱读书的老师必将带领出一批热爱读书的学生。读书,对教师而言,是最好的备课,是最高的职业素养、是最美的化妆品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文本则是学习的客体。虽说读一本好书就好像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但实际上,高尚的人们有些谈话,学生是听不懂、弄不清的,有些则是短时间内、现阶段懂得不多、悟得不深的,还有一些是学生不愿意去听的、甚至反感的。这就需要老师介入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其中起穿针引线和催化剂的作用,充当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媒介。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需求,还要求教师对文本本身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较为深刻的认识,要求教师对阅读文本要知其然,方可知其所以然,方能将文本内容的精髓、表达的技巧、人性的光辉等引介给学生,故在学生大阅读之前 ,教师要先学生一步,广泛涉猎。

 

阅读也有策略。

单篇阅读要注重培养学生用预测、猜读等方式来激趣展开阅读,阅读时还要留下阅读思考的痕迹——圈画、批注,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学生的思维等。除了单篇阅读以外,还有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项目阅读等阅读形式。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将多文本用导引的方式让学生宽泛阅读,从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的教学实践过程。在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师生围绕群文议题,通过合作、对话、交流、探讨、协商等方式, 一起来发现大家认可和接受的对文本的解读成果,从而实现对某个知识、某类现象、某种理解、某方观点的共同认可,自然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共达 群文阅读教学甚至更能延展学生的阅读宽度,更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如两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以引领学生理解朱自清和俞平伯笔下一样的景致,却不一样的笔法和不一样的情。但教师长期从事传统单篇 阅读教学,要实现从单篇阅读教学到群文阅读教学的转变,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破除固有育人思维。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有选择性的、有详略之别、有主次之分的过程,如读《水浒传》,分三个阶段来读:初读读浅层,可以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打通书本内容之间的阅读通道,让不同人、事、物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联系,构建起书本框架;再读读中层;让学生读出36天罡星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细读读深层,探究其官逼民反的主题和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项目阅读: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阅读,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之后,可以开展一次有关桥文化的专项阅读;再如学习完杜牧的《清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可以开展一次节日习俗知多少的专项阅读,这样通过阅读文本、查阅资料和实践体验等形式,不断地提升着学生阅读与研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篇无定章,在大阅读的路上,吾辈还将上下而求索

 

(三)教师,也是学生阅读的督促者与激励者

人说香饵之下,必有死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要想让阅读思想融进学生的血液,让阅读习惯成为学生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形成长效激励机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是孩子前进动力之一。树立榜样与奖赏是激励常用的措施:

一、树立榜样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力求上进而不甘落后的。如果有了阅读榜样,学生就会有努力的方向和赶超的目标,从榜样成功的阅读经历中得到激励。阅读的榜样或许就是身边的同学,这就需要老师善于发现与挖掘,引导榜样同学传授自己的阅读经验与体会,再引导其他同学结合自身的条件展开个性化的阅读;阅读的榜样也许熟悉却素未谋面的名人,这又要求老师善于推荐与引荐,如莫言的《童年读书》、孔子韦编三绝、匡衡凿壁偷光读书、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曹禺真读书假洗澡、高尔基大火中救书等等。

二、奖赏具体到位

人是需要赏识的,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最高的肯定,当他们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赏识时,会再接再厉,从而增强阅读的内在驱动力,那么老师就不要吝啬你的奖励

奖励其实很简单:当你看到学生的阅读旁批写得仔细认真,你可以在全班学生面前夸奖他做事认真仔细,看待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学做阅读批注;当学生的阅读成果体现在作文中时,就可以把其作文当作范文来朗读,让他和其他学生深切体会到阅读终有回报;在阅读分享汇报会上,不要吝啬头衔和名号,一纸奖状和证书更能锦上添花;老师还应是阅读成果的收集者与汇编者,老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做个阅读有心人,将学生的习作、阅读手抄报、阅读思维导图等收集整理归纳,一段时间整理成册,再分发给学生,这在那些册上有名的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这里面除了有成功的喜悦,更多的还是对下次获奖的憧憬,以及为了获得奖状而专注地投入阅读的热情。

 

总而言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学生与阅读之间主要媒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指导学生、督促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不断提高阅读学习能力、丰富其知识、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情操、熏陶其品质、完善其人格,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遇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