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上看飞泉--第三课段第一课时作业

标签:
课堂实录 |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套餐1
(一)作业内容要求
学以致用。结合梁衡的《壶口瀑布》,从景物选取和观察视角方面,谈谈梁衡的《娘子关上看飞泉》一文对你写作游记有何启发。
娘子关上看飞泉
梁 衡
娘子关,雄踞在太行山东侧,正当晋、冀两省的交界。史载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曾奉命驻兵于此,创建城关,故而得名。盛夏七月,我们一行数人出平定县城,驱车九十里前来造访。这里山高谷深,草茂树稀,迎着山风还有几丝寒意。山上现存新旧两关,旧关只剩两楼和一些阶梯残石,共二十七级,极陡,人登时须俯身弯腰,手脚并用。新关尚完整,有一条小道直通山下,关门仅能过一车马,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墙顺山势起伏,逶迤而去,谷底风回水响,声若雷鸣,使人不由生发凭吊古战场的幽情。
我们先去看玉龙泉,泉已修一电厂,用此水来发电。过去喷水的玉龙头已不复见,只见一处很大的泉口,上加石盖,盖的东西各留六孔。水从泉眼内向上喷出,直顶石盖,然后向两边穿孔而出,汇入大池中。我们站在石盖上,脚下砰砰然如立鼓面。水池中建有石舫,舫边另有一个石条砌就的大游泳池。难得的是这急喷流的大水却无一泥一沙,一池碧波清若空无,这时一群顽童正在池里嬉水,他们一丝不挂,来去翕忽,宛若游鱼。
娘子关的泉眼有一百多处,最壮观的当数水帘洞泉。我们转过一个山崖,只见对面山嘴上一挂飞泉飘然而下。这时人恰好与飞泉的半腰相齐,隔岸平视,看个正好。那泉后的山石在流水的浸润下满是苔藓、葛藤,一层叠一层,厚重、滑腻,像一幅墨绿的挂毯。那飞泉白光一闪,当空划破厚重的浓绿,散成一挂珠帘,轻轻贴着石壁垂下来;又像是一轴素绢,靠着绿壁,浴着艳阳,时舒时卷,楚楚有情,就专等谁来作画题诗了。我看着看着,忽而心里不知足起来,就攀藤附葛,向谷底探去。同伴们直喊使不得,但我哪顾这些。谷底多巨石,光滑、圆润、洁白,是上游洪水冲下来的,其状如卧牛、奔象、驯羊、飞马……而深谷两峰的石壁却另是一种奇观:石形或凸或凹,石面若松针杂陈,若蜂窝相叠,石色又似白似黄,莫能确指,一起构成这面千奇百怪的大浮雕。这时谷底细雾蒙蒙,仰观山岩、飞泉,如面纱相遮。
到谷底观飞泉,不仅能默察其细微,还可领略其声威,仰望蓝天一线,两山壁立,谷中激流湍急,虎啸雷鸣。水帘后深草茂树,不知其底。传说那里面有个神仙住过的老君洞。我突然记起县志上的一首题咏:“娘子关头水拍天,老君洞口赤霞悬。惊雷激浪三千丈,洞里仙人不得眠。”稍近帘底,水烟雾气,缠臂绕腿。我大着胆子靠前几步,大珠小珠,立时劈面盖顶。这时仰观水帘,真是银河泻地,云翻水怒。苏东坡观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我看这娘子关飞泉堪称“远似淑女近如虎”。我喜滋滋地淋了一身水,退坐在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我细品着这水,她是泉,但又不是一般的涓涓细流;是瀑布,但又不是泥沙俱下的洪水。她从山顶进石而出,又飘飘落下。黄河滚滚没有她这样妩媚,长江浩浩没有她这般激越,那排空的海浪又没有这样俊美。她豪爽、多情、开朗、大方,把大把的珍珠悬空撒下,摔得粉碎,然后又在谷底,掬拢成一泓清潭,再转山绕石,悠然而去。空谷独坐,我吸着湿润润的雾,听着水在石上弹奏的歌,看着水珠在阳光中幻成的五彩的霓,任清泉在我心头静静地淌。山顶上伙伴们已招手催行了,我却一片痴情,好像对这水还有许多未说完的话。
(节选自梁衡《娘子关上看飞泉》)
(二)作业时间要求
(三)作业评价设计
星级评价量表
序号 |
评价标准 |
评价方式 |
评价主体 |
1 |
拓展阅读,选取能表现文章主题的景物,多角度观察景物。 |
选景不明确,得1颗星; 所选景物特点不突出,得3颗星; 能多角度观察景物,加1颗星; 所选景物能突出景点特色,得5颗星。 |
自评 互评 |
2 |
学以致用,熟悉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景物特点。 |
单一运用记叙方式,得1颗星; 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各加1颗星; 各种表达方式运用得体,得5颗星。 |
互评 师评 |
(四)作业质量分析
此项作业是在第一课段文本阅读的基础上的拓展阅读。有课堂上的文本感知为基础,学生基本上可以找出文中的主要景物和观景的角度。从全文来看,《娘子关上看飞泉》以地点的变化来选取景物。同时,又从平视、俯视、仰视等不同视角定点观景。玉龙泉一池碧波清若空无,水帘洞泉如面纱相遮,谷底飞泉呼啸雷鸣。如此写景,皆因作者“一片痴情”。由此可知,在写作游记时,景物的选取必定要能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一致,多视角观察,使得写景层次清晰。
此项作业是基础型作业与探究型作业的综合,因而可能有少部分学生不能从景物选取和观察视角联系到文章的主题。
(五)作业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阅读,检测巩固学生把握景物选取的方法、景物特点的表现,让学生深刻理解游记作品中景物选取对表现文章主题的重要性。
作业套餐2
(一)作业内容要求
1.设计路线。如果让你带父母参观自己的学校,你会如何设计参观路线呢?
2.亮点推荐。学校是你熟悉的学习场所,是你奋斗成长的芳草地,你会向父母重点介绍学校的哪些景观呢?
3.归纳整理。陪着父母参观学校跟平时自己观察学校,心情一样吗?请同学们借鉴作业1,记录观察收获,整理内心感触,为第二课时拟写提纲准备素材。
以宿松县城关初中为例。
(二)作业时间要求:
(三)作业评价设计
星级评价量表
序号 |
评价标准 |
评价方式 |
评价主体 |
1 |
积极参与课堂研讨及课外实践活动。 |
无文字呈现无课堂展示,得0颗星; 有文字表述无语言展示,得2颗星; 课堂参与积极,得4颗星; 有精彩的课堂呈现,观察细致记录详细,得5颗星。 |
互评 师评 |
2 |
语言表达连贯,紧扣文本特点。 |
语言单调,主题不明确,得2颗星; 语言流畅,素材积累有侧重点,得4颗星; 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紧扣游记特点,得5颗星。 |
互评 师评 |
(四)作业质量分析
此项作业为实践型作业,参观地点是学生熟悉的校园,在可控范围之内,易于操作。此题是作业1的拓展作业,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从学校大门处的钟楼、“润泽”雕塑,到右边的阅览室,雕塑后面的连廊文化,少年宫各功能室、社团活动室,都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学生基本上能选取校园中的主要景点。此题的难点在学生不一定能由这些景观激发自己的感想,在写作时不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五)作业设计意图
针对学生在生活与写作之间存在的体验及情感阻隔,进行相应的“前置性补偿”。作业特意设置父母的加入,这对孩子是一种特别而有意义的生活体验。
此题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特定场所--城关初中,开展实地参观的实践活动,构建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选择感受深刻的景点,紧密链接个人兴趣与实际生活,观察记录,激活写作思维,为下一节课拟写提纲准备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