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五单元第二课段作业设计第一课时1
(2023-01-10 15:09:20)
标签:
课堂实录 |
五、
作业自助餐
第一课时作业
【作业菜单1】
1.我能说一说:
(1)如果我要向我的同学介绍我家的小院(菜园),我会采用______的写景手法,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2)如果我要向我笔友的介绍我的校园,我会采用________的写景手法,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3)如果我要向从未来过县城的奶奶介绍家门口的龙湖公园,我会采用_______的写景手法,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二)作业时间要求:5分钟
(三)作业评价设计
星级评价量表
序号 |
级别 |
评价方式 |
所选题及答题数 |
评价主体 |
(1) |
|
能够采用恰当的手法合理介绍景点的景物得一颗星,否则不得星。 |
|
互评 |
(2) |
|
能够采用恰当的手法合理介绍景点的景物得一颗星,否则不得星。 |
|
互评 |
(3) |
|
能够采用恰当的手法合理介绍景点的景物得一颗星,否则不得星 |
|
互评 |
(四)作业质量分析
此项作业为拓展性作业,采用固定句式进行说话,难度较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对写景对象的熟悉程度,自由选择一句或者几句进行说话。
介绍菜园,我们可以采用定点换景的手法,选好立足点,依次介绍菜园不同的景物,更可以模仿《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通过联想想象,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相同角落种植的不同农作物,来丰富写景的层次。
介绍校园,我们可以模仿《壶口瀑布》,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相结合的手法一步一景介绍校园的大门、萌芽石、教学楼、食堂、操场等建筑物。
介绍龙湖公园,则适合综合采用移步换景、定点换景、详略得当的手法。龙湖之景很多不需要一一介绍,要学会取舍。
此项作业虽然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对于写景手法的把握,但是大多数同学可能会忽略这还是一道口语交际题,学生可能忽略对话的人物身份、年龄特点等。
(五)作业设计意图
“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此题是对课内所学的游记写景手法的直接运用,利用说话形式,选择自己熟悉的场景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意在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景物特点选择不同的写景手法,达到熟练掌握游记写景手法知识点的程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作业菜单2】
(一)作业内容要求
我能练一练:
1.【课内练.夯基础】
《《壶口瀑布》一文中,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独到的观察角度来写景,试着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2.【拓展练.提能力】
阅读老舍《济南的冬天》写雪景的片段,结合具体内容完成练习题。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选文中,作者对济南的冬天雪后山景采用_________的写法,立足点是________,先写________的矮松,然后写_________黄白相间的草色和雪色,最后写_______的黄昏阳光下的美丽雪景。
(3)这种写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业时间要求:12分钟
(三)作业评价设计
序号 |
级别 |
评价标准 |
评价方式 |
所选题及答题数 |
评价主体 |
1 |
|
能够找出详略写的景物和分析出作者如何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主观情感 |
能够找出详略写的景物和分析出作者如何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主观情感得两星,答出其中一方面得一颗星 |
|
师评、互评 |
2(1) |
|
能够简单概括文章内容 |
能够准确概括文章内容并且不超过规定字数得一颗星,否则不得星 |
|
自评、互评 |
2(2) |
|
正确判断写景手法和立足点 |
答对四空得一颗星,否则不得星 |
|
自评 |
2(3) |
|
分析定点特写写法的好处 |
答出两点得一颗星,否则不得星 |
|
自评、互评 |
(四) 作业质量分析
1.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手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明“壶口”之来历;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赏瀑之源头;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最后视线收回脚下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河底巨石。文中对枯水期黄河之景进行多个画面描写,呈现多种景物,表现出多种意境,层次分明,鲜明逼真,给人如临其境、如在目前之感。
2.此项作业是第一课时学习后的由课内迁移出来的拓展阅读。所选的文章是七年级上册一单元的写景文字,采用填空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小,主要是检测本课游记散文中写景手法的掌握情况,是课内知识的直接运用。
从选文内容来看,选文主要是采用定点观察的手法,描写了冬天济南的雪后山景图。立足点在山脚,先写山上的矮松,然后写山坡上黄白相间的草色和雪色,最后写山腰黄昏阳光下的美丽雪景。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描写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人如临其境、如在目前之感。
此项作业基础性作业,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参与其中,可能有少部分同学不能正确判断出写景手法和立足点。
(五)作业设计意图
本课时作业有课内和课外两部分,也是课内阅读的一个延续,由说到练,是难度上的一个提升,根据核心素养导向下认知迁移理论,达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通过利用课内所学的写景手法知识去阅读同类写景文字,赏析定点写景手法的好处,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本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