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变与不变——浅说重章叠句里的唯美追求

(2023-01-10 15:08:19)
标签:

教学随笔

变与不变——浅说重章叠句里的唯美追求

像所有诗词爱好者一样,我也素喜诗词,尤其是《诗经》里的美句。

每当教学《诗经》里的篇目时,我都特别用心用情地揣摩、设计,总希望能选择最新颖的角度和用特别的方式,带孩子们进入诗文里,品读诗词字里行间的韵味与情致,当然,我更希望孩子们也能在品读中结合体验读出更个性化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关雎》《蒹葭》时,我采用了跟以往完全不同的做法。我先带他们把两首诗并在一起,用比较的方式品读了其作为爱情故事的动人魅力。

《关雎》中这一魅力在于它讲述了一个男子对河畔采摘荇菜的女子一见钟情式的心仪与追求;在《蒹葭》里它就变成了男主人公跋山涉水执意求索水中“伊人”的执着与坚韧。

有故事且故事的内容关乎爱情,所以正处于懵懂少年的男孩女孩们自然很感兴趣,无论是诵读还是品味都很投入。我设计的主问题是“从哪些词句能感受到‘君子’和‘淑女’的形象?在‘君子’对‘淑女’的追求中,在对‘淑女’形象的品味与揣测中,你能读到怎样的爱情?”围绕这个问题,孩子们进行了积极的品读和热烈的探讨,其发言内容令人欣喜,也让我感动。

其实细想,在倾听爱情故事中,少男少女们自然不乏敏感与热情。即便他们所要解读的材料是相对已有两千年生活距离的诗歌作品,但诗句中流淌的动人爱情和唯美情思却可以穿越千年依然对我们的孩子们起到积极、健康的引领。

若跳出爱情故事这一窠臼,再从诗句的形式入手,我们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蒹葭》所采用的鲜明创作手法——重章叠句的魅力之所在。(其实《诗经》中几乎所有作品都采用了这一手法)于是我又有了第二节课《变与不变中的唯美追求》的设计与安排。

 

这节课,在简单的诵读交流后,我很快提出探究问题“这首诗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孩子们在仔细地观察之后很快发现:这首诗每八句话一重复,形成三个结构、句式大体相同的表述单元,每一单元可看作一章。三章中相同句式里只有个别词语稍有改变。我继续追问“一般不变的部分重在强调,变化的部分又所区别,你能在变化中读出什么?”围绕这一问题孩子们展开了对《蒹葭》细致深入的品读。从“蒹葭苍苍”“蒹葭萋萋”到“蒹葭采采”,从“白露为霜”“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虽然同样是在写景,所写景物也基本相同,但在这些词语的变换中,我们还是隐约读出了时间的悄然推移。“苍苍”芦苇的茂密,“萋萋”芦苇的繁密而茂盛,“采采”芦苇的鲜明而茂盛,你看,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河畔芦苇的长势越来越清晰鲜明起来,同样,白露“为霜”即露水还很浓重,到白露“未晞”,则露水随着时间推移已然渐干,紧接着白露“未已”,自然比之“未晞”,空气中潮湿的程度逐渐减弱,水分逐渐减少,甚至几乎要消失,但又没有完全消失,如此细微的变化学生都能感受得到自是令人欣喜,也让人不觉心中一动。

《蒹葭》三章中,每一章的前两句写景就在如此细微的变化中体现出了爱情故事演绎中时间的推移,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随着时间的变化,主人公追寻路上所见景致也一直在变化。同时,一种萧瑟、冷寂、凄清的氛围也就在这些词语的变换中悄然营造出来,如此氛围毫无疑问会折射出主人公失落、惆怅的心境。随着追寻渐久,伊人位置“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似乎不断变化,这也暗示男主人公行踪与观察角度在相应改变,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由“长、跻、右”可知,前行的道路充满坎坷与险阻,但这些都无法抵挡住他前进的脚步,更无法止息他内心深处追寻伊人的意念。

 

可一任他克服重重阻碍,踏遍千山万水,苦苦追寻,伊人似乎永远可望而不可即。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那意念中的美妙身影好似愈来愈模糊,愈来愈缥缈,愈来愈让人觉得无法抓住。这时,男主人公心中涌起的自是万般失落与惆怅,甚至还有几许迷惘。“可望”说明二者有生命中的交集,“不可即”则暗示出他们之间永远只可远观,不可靠近;只能品尝,不能深味;只能欣赏,但却永远无法拥有这一预感。一念及此,他心中无奈、失落、怅惘和遗憾之情自是难以掩抑。

即便如此,追寻之路上他依然没有放弃,三章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一直在重复,它于细微变化中清晰而明确地传达出一种永远的“不变”,《蒹葭》里柔中亦刚的意念——那便是诗人内心执着探索的精神和深挚向美的情怀。

“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矢志不渝”,因为爱,因为美,抑或是因为真,只要心里为此有憧憬,有渴盼,有念念不忘的“伊人”,生命之中就值得“赴汤蹈火”;前行路上,即便“道阻且长、且跻、且右”,也当“在所不辞”“深情向美”,这样的深情与意念,一般性的抒发自然未免轻淡,也绝不过瘾。于是采用重章叠句式的反复吟诵,似乎才能带给读者一种淡淡忧伤的渐渐弥漫,一种唯美诗意的轻轻晕染,一种执着意念的缓缓渗入,一种人生坚韧的静静舒张……

在大体相同的三章词句中,有变化,变出清新,变出灵动,变出时空的转换和情感的层递;有些不变,它们坚定地守护着人们内心最真切的向往和生命中最本真的追求。

是的,生命里不能没有这样一个向往,一种追求,一场执着的寻觅,一怀美丽的深情。而将唯美真情的生命追求如此生动、形象地呈现,这又不得不感谢这首后人传唱了千年之久的凄美古风。

两千多年前一个深秋的早晨,《蒹葭》就这样清新脱俗地走来了,走进了所有文人的内心深处,轻柔地摇曳成一片诗意唯美的风景,迷醉着所有不愿轻负生命的人于漫漫长路中,上下求索,永生不悔。

 这,就是《蒹葭》所带给我们的思想启示与美学价值。

摘自陕师大杨凌实验中学   王莉的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