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下第五单元第一课段教学设计

(2023-01-07 12:14:35)
标签:

课堂实录

第一课段

梳理游踪览山河,欣赏风景读壮美

【主要任务:整体感知,梳理游踪,概括所选景物的特点,思考选景原因。】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了解游记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3.梳理游记中的作者游踪、观景视角,概括所见景色及其景色的特点。

4.引导学生把握观景角度与景物特征之间的关系,体悟游记选择写景角度的重要性。

(二) 学习任务

1. 自读《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一滴水经过丽江》。

2. 梳理游记内容的所至、所见、所感三要素,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习资源

《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一滴水经过丽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通过复习回顾《小石潭记》中作者游览小石潭的踪迹,了解游记特点。

2.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积累词语。

3.勾画圈点出作者行踪的句子,并把握作者的观景角度。 根据《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一滴水经过丽江》中的行踪、观景角度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学习任务单一:梳理游踪,把握观景角度

课题

游踪

观景角度

《壶口瀑布》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一滴水经过丽江》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小石潭记》中所描写景色及所描写景色的特点。

明确选择景物,要避免不加选择,一一写来,而是应当有所侧重,要能选择最能触动自己的景物,这样景物才有灵性、有生命;同时要选择表现景物最集中、最典型的美。

游踪

所见景物

景物特点

发现小潭

清澈见底

潭中景物

生机活泼

小潭溪流

溪身

曲折蜿蜒

潭中气氛

溪岸

交错不齐

2.按照游踪梳理所见景物,并概况归纳所见景物的特点。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明所见,知特点

《壶口瀑布》

立足点

观景视角

所见景物

景物特点

河滩

俯视

 

 

河心

 

水、石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立足点

观景视角

所见景物

景物特点

驶向各拉丹东,营地

远观

 

 

砾石堆

四顾

 

 

接近冰山、冰塔林

近看

 

 

置身冰库

细看

 

 

再入冰河

半卧细查

 

 

《一滴水经过丽江》

立足点

观景视角

所见景物

景物特点

玉龙雪山

俯视

 

 

     丽江坝

平视

 

 

丽江古城

仰视

 

 

四方街

近观

 

 

二、例题分析

【例题】在《一滴水经过丽江》中,作者化身为一滴水经过丽江,默读课文,请勾画出水的游踪,并画出路线图。

分析以“一滴水”为线索,由雪山到地下,由地下到平地,空间范围广,通过不同的视角,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或远眺,或近观,将以丽江古城为中心的重要地方串联起来全方位地展示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人文景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参考答案:玉龙雪山(雪)——瀑布——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玉河——四方街——城外的果园和田野——金沙江——大海

三、练习分析

【练习】在《壶口瀑布》中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作者站在河心,观察水的视角是先俯视,再仰视,然后视线由上至下,最后是平视龙槽两边,依据视角的变化,作者写出了什么样独特的景物特征,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分析】 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雄”;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以上三个观察角度所见的景物特点都属于阳刚。崇高一类。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最后,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文中描写的多个画现出多种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相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这样就使得《壶口瀑布》展现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立体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