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琼瑶歌词中的古典意蕴与现代元素
(2022-07-15 18:45:16)
标签:
教学随笔 |
题目:论琼瑶歌词中的古典意蕴与现代元素
题目:论琼瑶歌词中的古典意蕴与现代元素
摘
琼瑶的歌词创作取得了较大成功,重要原因是她在歌词的古典意蕴和现代元素的处理上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她的歌词注意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手法、修辞方法、语言风格,形成了极富古典美感的表达风格。她的歌词创作重视从古典诗词中汲取养分,充分借鉴运用了古典诗歌中的经典意象,使得作品古色古香、古意盎然。传承总是与发展联系,琼瑶的歌词创作中也表明了这一点。她的歌词创作中借鉴并发展了传统诗歌中的经典意境,或是对意境进行现代知识的扩充,或是巧妙的组合传统经典意境形成新的意境。同时她的作品中有丰富的现代元素,有现代女性意识和现代文学意象的运用,这些不见于古典诗歌的新的意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表现了现代人的情感与思维,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特点,使得她的歌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她的作品表达了中国人从古至今共同的情感、情调,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创造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琼瑶歌词
目
前言
一、琼瑶歌词对古典诗词的借鉴
(一)古典诗词语言风格与形式的借鉴 1
(二)古典诗词经典意象的借鉴与运用 3
(三)古典诗词意境的传承与翻新
二、琼瑶歌词中的现代元素
(一)现代女性意识的渗透
(二)现代文学意象的运用
结论
参考文献 8
前言
琼瑶,原名陈喆,言情女作家。以长篇小说《窗外》为作,共计发表了近六十部小说,并几乎全部被改编拍成电影或电视剧,使其拥有庞大的读者和观众群,在华语文坛形成了罕见的“琼瑶现象”。而琼瑶为她的影视作品创作的两百多首歌词更是脍炙人口,配乐之后便流行。她的歌词在中国现当代歌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琼瑶的研究非常多,但都集中于她的影视作品,她的歌词被忽视了。对歌词的研究为数极少,这些研究也只是针对其作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其作品中对传统文学的发展与创新、具有时代特点的现代元素没有得到重视。所以本文对琼瑶的歌词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对古典诗词的借鉴与发展和现代元素的运用,试图探讨现代文学发展中的某些规律。她的作品中古典文学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运用是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分析和学习的焦点,所以本文从琼瑶作品对古典诗词的借鉴与新的发展,以语言风格与表现形式、经典意象的运用和经典意境的传承与发展三个角度进行进行分析。对琼瑶歌词作品中现代元素的分析则主要从现代女性意识和现代文学意象两个角度进行,探讨现代文学创作如何从内核到内容形式表现现代人的情感与思维,反映时代特征。
一、琼瑶歌词对古典文学的借鉴
关于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中国古籍中早有论述。《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就说明了诗歌与音乐联系紧密。[1]琼瑶歌词的风靡与经久不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大力传承和成功借鉴。她的父亲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母亲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在六岁时接触古典文学,七岁已能背诵唐诗中的名句。她在成名后回顾自己的写作生涯时,说与自己小时候背唐诗的日子紧密有关 。借鉴主要体现在对古典诗词的语言风格和形式的借鉴以及古典诗词经典意象的运用两个方面。而对古典诗词的发展就体现在对古典诗歌意境的翻新与发展。
(一)对古典诗词语言风格和形式的借鉴
用古典诗词的风格和形式来创造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歌词创作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精炼与表达方式的含蓄内敛,对避免现代表达上的过分直白有着巨大的作用,增加了语言的美感,“大众传播媒介意识到必须讨人喜欢和赢得大多数人的注意,它不可避免地变成媚俗的美学。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整个生活的与渗入,媚俗成为我们日常的美学观与道德。”这大概是我们社会的主流,而琼瑶的歌词与古典诗歌紧密联系,似乎使它远离了媚俗[2];另一方面,在主题的表达上有先入为主的捷径,古典诗词往往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加了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远的韵味。正如苏珊•朗格所说“衡量一首好歌词的尺度,就是看她转化为音乐的能力……歌词必须传达可以谱写的思想,提供某种情感基调和感情线索,以此来激发音乐的想象力”。[3]这就歌词本身具有音乐性。琼瑶在歌词创作方面同样受到古典诗词的浸润,她的大多数歌词即使不谱曲,也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复沓是琼瑶歌词中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抒情方法,也是古典文学中最常用的修辞方法。琼瑶的歌词《婉君》、《把酒问青天》、《月朦胧鸟朦胧》、《一帘幽梦》、《却上》、《问斜阳》、《青青河边草》、《一颗红豆》是典型的复沓结构。如歌词《西湖柳》:
西湖柳,西湖柳,为谁青青君知否。花开堪折直须折,与君且尽一杯酒。 西湖柳,西湖柳,湖光山色长相守。劝君携酒共斜阳,留的香痕满衣袖。 西湖柳,西湖柳,一片青青君知否。转眼春去冬又至,只有行人不回首。西湖柳,西湖柳,昨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化旧垂,可怜攀折他人手。
全词反复咏叹,回环复迭,有如流风回雪,乐音袅袅不绝。词中诉还休的哀婉心曲得到了反复重叠的传递,在读者(听众)眼前醒目的展示了妙龄女子在满城,翠柳垂丝的季节里,望着远方,思念在外的游子的画面。忆起旧时亲密场景,对比此时的孤单身影,不由得感叹青春易逝、红颜易老。感情在回复中如长河叠浪,一发而不可收拾。而复沓的章法结构的作用不只是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它还能在回环往复的咏叹中,使抑扬错落而又余音袅袅的旋律回荡其间,从而使得全词前后呼应,产生一种整体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巧妙而频繁地使用复沓修辞,也是琼瑶歌词别具一格的重要原因。
琼瑶在歌词中很好地学习和运用了《诗经》手法,表现为对“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扬,这在她的许多歌词中都有所体现。所谓“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4]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突出鲜明。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有的诗整个形象都是比。如《西湖柳》中每一小节开头用比,以柳喻人以突出自身在时光中逐渐老去,归人却依旧不见身影的心境;“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咏叹的内容。如《鸳鸯锦》先写梅花若雪,发端至红尘如梦,接着再展开了回忆的画卷,情节舒展,感情抒发温婉而略带哀愁,清新动人而又极具传统美感。
在琼瑶的歌词中还有很突出的表现手法,这就是对称的语言结构。“倘从文化语言学或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对偶,汉语中独有形态的词格,汉文化中的珍品,最富有中国风和中国气派,历来为汉民族人民所喜闻乐见、广泛运用。”[5]讲求对称,以对称为美,这是中国传统的语言乃至汉文化中自和普遍的审美追求。而琼瑶在歌词的创作过程中在追求美。一方面,她自追求歌词句式整齐、结构匀称的均衡美;另一方面,她的歌词又不像古典诗词那样规矩严格,而是采用更为的形式,是一种参差美的对称。如《山一程,水一程》上下两段之间工整对称,上下段的每一句也工整对称,是其作品中对称美的代表;而她的另一首作品《往事难忘》全词共九段,前八段工整对称,第九段以重复“往事难忘”结束,感情澎湃。琼瑶的歌词创作除了以上的几种表现手法外,还大量的运用了比喻、象征、用典、借代、双关等传统修辞方法,使其歌词具有传统诗歌的美学风范。
(二)古典诗词经典意象的借鉴和运用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经典的意象,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在漫长的时间里一代代流传。“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情趣,都不能。”[6]所以琼瑶借用了古典诗歌的意象,展开一段现代故感,拓宽了她的写作思路。如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桃花表示美丽佳人或者是美好的的时光。在琼瑶的《梅花三弄》中有“柳丝正长,桃花正艳,你我相知情无限”句,忆及初见时的怦然心动,那淡淡的欢喜和懵懂的爱意是如此的甜蜜,恰如三月桃花开,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中国古代有长亭送别的习俗,所以古典诗词中常以“长亭”表示分离。琼瑶歌词中有“携手长亭,相对凝眸”句正是对这个意象的运用。而“柳”取其谐音“留”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则是表现分离的不舍和留恋。琼瑶歌词《西湖柳》以柳为题,全词以此展开表现分离后的怀念和不舍。深具古典美感而又情真意挚,让人感动。
中国古典诗歌中“月”意象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如表示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福,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期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中国人普遍的愿望。在琼瑶歌词《山一程,水一程》中连续两段以重复“且记西湖月一轮”结束,说明自己对过去的美好的记忆和再聚的期盼。瑶歌词《青青河边草》则是化用自《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句为歌名,借用了其中的“小草”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歌中“小草”意象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生命意识就是比较通用的用法。在这首词中“小草”就是象征着生命的不屈斗争和成长的经历、在苦痛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的生命意志。联系同名电视连续剧更是会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与。
(三)古典诗词意境的传承与翻新
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窗外更深漏重,今夜落花成冢。春来春去俱无踪,徒留一帘幽梦。谁能解我情衷,谁将柔情深种,若能相知又相逢,共此一帘幽梦。
琼瑶在歌词《在水一方》中借用了《诗经•蒹葭》全诗,整首歌词是对古诗的白话翻译和再创造。这首歌词中对原诗的故节借用,在一些小的细节方面做了现代化表达的处理。“依偎在他身旁”、“找寻她的方向”是具有现代意识的表达方式,感情的炽热与坚定直接表现在读者面前,不再是含蓄的暗示。又如琼瑶歌词《当》的创作灵感显然来自汉乐府《上邪》,琼瑶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原诗中提到山无棱、江水竭、夏雨雪、天地合等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出现了才能分开,而琼瑶加以现代的时间停顿、万物虚有、太阳不升、地球不转等现象,是现代知识对古典诗境的完善。《当》的歌词增加了“你的温柔,是我今生的守候”、“你的笑容,是我今生的眷恋”感情的表达较原诗充沛。《当》内容里增加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共同意识,这就使得爱情从个人化的情感需要上升为追求人生价值的价值取向;而变“乃敢与君绝”为“还是不能和你分开”使情感的炽热和坚贞。整体而言,歌词的创作对原诗的意境既有借用又有翻新,具有新的时代气息。
二、琼瑶歌词中的现代元素
流行歌曲作为现今社会的一道大众文化快餐,已越来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文化已经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总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消费品。”[8]与古典诗歌的流行歌曲,也正是这样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的消费品。而大众对流行音乐的接受是作为生活来接受的。因此,能在当行的音乐必然是现代生活的反映、现代情感的表现载体,所以能引起读者、听众的共鸣,这是其生命力之所在。琼瑶的歌词能够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其歌词中的现代元素,使作品具有现实的生命力。本文试从琼瑶歌词的现代女性意识和现代文学意象的运用两方面展开探讨。
(一)现代女性意识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