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却不平庸
(2022-07-11 11:52:29)
标签:
优秀习作 |
平凡却不平庸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家风”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自我记事以来,我的家庭没有赫然入目的白纸黑字的家规,父母也未煞有介事地对我进行关于家风家训的专门教导。但是,我的父母一直用自己的言行叙写着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我渐渐懂得,一个有追求的人,即使身处平凡的工作岗位,也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不断积累,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就像那小小的苔花,虽然娇小,也学牡丹开,默默倾吐芬芳,绽放生命的光华。
在我心中,我至爱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用自己的坚韧和恒心,生动讲述了一个平凡却不平庸的人生。沐浴在这样的家风中,我走过了每一个春秋冬夏。从童稚走向青春,从学生走向职员,从无忧走向历练,从懵懂走向追寻。
言传身教释家风
我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他一直坚持学习,领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笔耕不辍,撰写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几次申报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却没有立项成功。无知的我曾劝父亲打退堂鼓,省级教育规划课题都是中小学校和高校或教研机构联合申报,你一个初中语文组能申报课题立项吗?父亲听后,静静地对我说:“课题未立项,说明我们学习没到位,践行不深入,研究方向不科学,我们还要多努力,这和申报单位的级别无关。”父亲认真反思,积极创新,坚持不懈,愈挫愈勇。终于成功带领学校语文组完成省级规划课题立项并结题。
现在,父亲已经是省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父亲像一束强光,引领着我勇敢前行。
父亲扎根一线教学工作已经30多年了。在身边同龄教师基本都退居教学一线的情形下,他仍保持着深厚的教育情怀,坚守教学一线岗位。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的真谛。
潜移默化沐家风
父亲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教育我要树立目标,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自强不息,久久为功。
上大学后,父亲教育我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要不断提高自己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期间,我担任了班级最小的职务——寝室长,经常要调和室友间的矛盾。当我处处碰壁被误解时,父亲总是劝导我,要勇于担当,平等尊重,友善沟通,我也成为了室友和谐相处的桥梁。
当我在为毕业论文的数据来源苦恼时,父亲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写论文也是这样。只有实地调查,采集真实的数据才最有说服力。于是我勇敢地主动联系当地机构,深入调查,获得了珍贵的一手数据。因为这充分详细的数据的支撑,我获得了“校优秀毕业论文”的荣誉。
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中,在家风的春风化雨中,我获得了成长。
爱岗敬业传家风
如今,我幸运地成为了文成县供电公司人资处的一名职工。在刚上班的时候,父亲给我发了一条微信:“如果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棵松,就做山脚的一棵树。但必须努力向下扎根,成为最经得住大自然考验的那一棵。”是啊,虽然我在平凡的岗位上,但是不管现在条件如何,都要尽力而为,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让自己做到最好,以求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外地员工,在公司里,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关心,这也更激励着我在平凡的岗位追求着不平凡。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平凡的岗位上我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恪尽职守,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学习相关政策法令,掌握职工培训的科学模式。我主动参加了融媒体通讯员培训,为新形势下公司的宣传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还报名参加了电力专业的函授学习,补充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虽然我还只是一颗小树,免不了要历经风雨,但我会汲取雨露,向阳而生。
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2020年春节前,我的母亲刚动过开颅大手术,远在七百多公里外的我归家心切。然而,就在这时,突发新冠疫情。举国上下,严阵以待。父亲深深懂得我的心情,及时通过微信给我写了一封家书,告诉我“疫情严峻之时,全国一盘棋,每个人都是棋子,必须服从大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优雅、快乐面对。”身在一线岗位的我,也明确了自己的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就地过年。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有了安定的国,才有平安的家。疫情当前,个人生活必然让位于国家大事。
置身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一定要努力进取,传承家风,践行家风。责任与热情同在,梦想与信念比肩。像牡丹一样,在工作和生活中灿烂快乐地绽放,开得实在、开得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