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过
宿松振兴学校 石爱枝
一口气读完余华的《活着》!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在我眼前艰难活着。看着他们一个个惨然离世,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悲过哭过又跟作者一样冷静坦然了,过去的苦难已然成为历史,福贵跟他的老牛福贵仿然倔强活着啊!
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贵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不懂事,又赌又嫖,后来龙二设下赌局骗光了他的家产。败光家产后,幸得妻子不离不弃,他也决定发愤图强。但在去给生病的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丁加入了国民军。后被解放军俘虏,给返乡钱让其返乡,与家人重逢。本以为就此以后可以安安心心过日子,但又不得不经历三反五反,大跃进的潮流更迭。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他的儿子有庆因为跑去给县长夫人输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医院。他本想着和那县长拼命的,但是后来却没想到连报仇都不行,因为这县长刚好又是他被抓去当壮丁时的战友春生。
再后来他的女儿在生孩子的时候也因为大出血死在了这所医院,他的老婆家珍没过多久也因苦痛的命运而去世,他的女婿因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外孙。但没想到的是,最后连他的外孙也因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撑死了。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看完这本书,让我意难平的是:书名是《活着》,但我们读者却见到了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死去。凤霞,美丽善良,遍尝生活苦楚,也有过短暂快乐时光的福贵女儿,总算能迎来好日子的时候却因难产而死。二喜,凤霞苦难人生中的曙光,我眼中凤霞的救星,福贵的好女婿,以为他一定会不付凤霞的遗愿把苦根养大。谁知他却因工地事故而亡。家珍,跟着福贵没享什么福,吃尽了生活的苦,却毫无怨言,一心一意撑起她和富贵的家的好女人,却也过早去世。
他们相继死去,书名却是《活着》。
最让我肝肠寸断的是有庆的死。有庆非常懂事,也很心疼一直为家里默默做着贡献的姐姐凤霞。当父母为了供他上学,而打算把凤霞给人的时候,他不止一次以“我不要上学,别让姐姐走”去“要挟”父母,想让他们别把姐姐送走。姐姐真的被送走之后,他挨过福贵的打,却也一直都惦记着姐姐,和凤霞之间有深厚的姐弟情感,好在最后凤霞被要回来了。
同时,有庆也非常善良勤劳,很活泼乐观。小小年纪的他很早就承担了家里的一部分任务。家里要养羊,他天不亮的时候就要去割草,喂完羊再跑着去上学,每天反复,他也没有怨言,反而尽职尽责地照顾小羊羔。哪怕是灾年,饿得有气无力的时候,还想着不能饿着小羊了,得把小羊喂饱。当小羊被送去公社的时候,仍然每天割草去喂羊。在他身上,有一种少年人的天真乐观和朴实真诚。
有庆也非常富有正义感,可这股正义感却也变成了杀死他的凶器。当县长的女人因为难产而大出血,急需有人献血时,小小的有庆就像得到个光荣任务一样,急着去献血。最后却被没医德的、想要讨好县长的黑心医生抽干了血,让他13岁的生命就此终结。
有庆的死亡特别让我心疼。他因为正义感去献血,却害死了自己。他有长跑的理想,却没有得到福贵的支持,他的人生本来还可以有更多的可能,却戛然而止。
有庆的身上,有少年人特有的活力和意气风发,拥有这些珍贵品质的小小少年却被迫离世,怎能不叫人心痛。
看到有庆死了之后,我甚至觉得作者太残忍了,一度想弃书不看。作者如若安排年长的一个个去世,让有活力有理想的年轻生命活着,哪怕活得艰难困苦,也给人以无限的希望啊!“活着”不就应该让生命得以延续,给人以无限希望吗?但转念一想,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都曾活着,苦与乐都曾是他们生活的过客。而福贵依然倔强活着,也是他们希望的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