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回了日记本
(2022-07-04 17:01:45)
标签:
优秀习作 |
请同学们分析下面两篇优秀中考习作结构的独特之处,并画出细节描写的句子,品味细节的写法和作用。
我找回了日记本
我在台灯下写完作业,随手扯过书包,先装好作业本,又向后夹层摸去:“呀!我的日记本不见了!”
于是一阵好找:书柜查了三遍,没有;抽屉三开三关,没有;书包底朝天,没有;床底下,柜子底下都找了,还是没有……
翻箱倒柜的声音终于惊动了爸爸妈妈:“不好好写作业,乱翻腾啥?”“你们看到我的……不是……一本带锁的日记本吗?”我有些迫不及待,也有些语无伦次。
“带锁的日记本?你的?”妈妈吃惊地看着我。
“没看见,啥日记本还需要上锁……”爸爸似乎话里有话。
“不找了,不找了。”见事已至此,我只好另做打算,“你们看电视去吧,我想休息了。”
身体躺在床上,脑子却在不停地东想西想:丢哪里了呢?怎么丢的呢?
第二天我特意起个了大早,又蹑手蹑脚地把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个遍,还是没找到。忙三火四扒拉几口饭,就急匆匆向学校走去,没准儿落学校了呢,我想。走进教室直奔书桌,上上下下找了个遍,仍然不见日记本的踪影。
“找什么呢?”同桌问。
“日记本,哦,对了,你看见我的日记本了吗?”
“是带锁了那本吧?”同桌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
“你看到了?在哪儿?求求你还给我好吗?”
“没看见,真的没看见,天天身不离本,本不离身的,谁知道被你弄哪儿去了。”同桌把刚刚拿起的书放下,压低声音对我说,“没问问你老爸老妈?”
“问了,他们说没看见……但是……我爸爸好像话里有话,莫非……”
“问题就出在这里……”
中午放学回家,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洗手、洗脸、吃饭。见爸爸还在吃饭,就先回到自己房间。躺在床上伸了个懒腰,左手下意识地向枕头底下伸去。“啊!日记本!我的日记本!”这才恍然大悟,记起是自己前天晚上临睡前放在这儿的。这死词性!
我拿着日记本走出房间,大大方方地对爸爸妈妈说:“我的日记本找回来了,不想看看里面记了些啥吗?”
青春的坐标系上已悄然掠去了十四个身体单位长度的韶华。岁月早已将我的记忆碎片串联勾勒成成长历程的剪影。回眸我的成长历程,老师无疑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确,许多老师也许只是你人生旅途中擦身而过的背影。然而有些老师却宛如知心朋友,当你打开记忆樊篱时,会给你“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喜悦。师生之间的那一点一滴,总会在你平静的心湖中漾起漪涟。
初中生活的班主任给我留下也太深的印象。不高的个头浓缩智慧,晶莹的眼镜涌动着灵感。他很平易近人,很坦诚。
师生之间洋溢着和谐与喜悦。朗诵是班主任的嗜好,因为此,我们收获了许多欢乐。那是一节语文自习,班主任挺了挺鼻梁上的眼镜,神采奕奕地告诉我们举行一次演讲比赛。教室炸开了锅。老师微笑着说:“那就让我身先士卒吧。”排山倒海般的掌声过后,老师低调地开读了。“信天游在山沟沟回旋……”老师的首秀令我们叹为观止,似乎深情赵忠祥的真传,我们心领神会……忽然,老师的口里迸出了一句家乡话,引得我们哄堂大笑。随后,老师那句“我是家乡人”的敷衍却引来我们善意的嘘声。接着,同学们个个秣马厉兵,展现自我,颇有些“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味,那节课溢满了欢声笑语……
师生之间洋溢着感动情怀。永不能忘却一篇文章《父亲》,触动了老师记忆的心弦,老师即兴为我们讲叙了他父亲对儿女的深爱。他主动演唱起了《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老师那澄澈的双眸似乎在眺望着童年偎依在父亲身边的情景,又似乎在眺望另一个世间沧桑的老人……也许是师生间特有的默契,亦或是心灵感应,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我们分明看见老师眼眶中闪烁泪花,那泪一半因为父亲,一半因为我们。谁说了“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谬论,我要说泪水磨砺男儿更加坚强!经历父爱感动与洗礼,我们感悟到太多……
师生之间洋溢着大爱无私。那个“黑色星期五”早已定格在我的记忆里,考场上的倒戈让我迷惘无助,而归途中撞伤小孩宛如“晴天霹雳”折磨我的心。我想在黑暗与惶恐交织的漫漫长夜中仓皇出逃,但我却不能在痛苦的沼泽中自拔。叮叮的电话声响起,遥远的电话那头传来熟稔的声音——班主任老师!“辰啊,没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要坚强,明天还会阳光灿烂……”掷地有声的字句惊醒梦中人,浸透着老师厚重的爱,那坚实的双臂为我撑起了半边天,让我在歧途与羁绊前不再孤单……
白驹过隙,岁月的末班车载入我们驶入下一个轮回。离别的伤感却阴止不了时光车轮前进的脚步。但我们深知,那师生间的点滴早已化为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永恒,我同样也会驾着老师用希望编织的诺亚方舟,暖人心,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