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中考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2022-04-10 18:41:29)
标签:

教学随笔

论中考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刘小娟

 

(摘要)针对于学生考场作文难的现状,学生普遍反映无话可说,无事可作。所以培养学生积累、梳理素材的好习惯尤为重要。非但如此,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运用素材。即同一素材可以运用于不同话题以符合作文要求。

   (关键词) 积累 素材 多角度 运用

早在北宋时期苏轼面对巍峨秀美的庐山就有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理性认识。其实,生活中无处不需要换个角度,换种视觉去认识你所面对的世界。在此,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在中考中将有限的作文素材进行多角度地运用。从而使得学生们认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养成积累、梳理素材的好习惯并学会多角度运用素材的方法。

    “作文难,作文难,见到作文就心烦。”这是流行于学生之间的一句口头禅。可见学生们对作文的态度。学生们为什么觉得作文难呢?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作。甚至,有些学生会抱怨:“老师总是让我们写真事抒真情,可是我们每天的生活单一枯燥。哪有那么多的素材去写呢?”

    诚然,老师要求你写真实抒真情,无错。你生活两点一线,无话可说也无错。那么,我们中考素材哪里找?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从学科教材中找。

从小学至初中我们学过不少课文。我们从所学课文中找熟悉的人,熟悉的事。让它们成为你作文的主人公或典型事例。因为这些人和事不仅你熟悉,最重要的是阅卷老师也熟悉。所以,阅卷老师在读你的作文时不会感到陌生甚至可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从自己的现实生活经历中找。

每一位学生都是社会不同的个体,在社会、学校、家庭中都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必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正是因为有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感悟才使得每年的中考作文精彩纷呈,百花齐放。

三、 从平时的阅读中找。

当然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有阅读积累的好习惯。历史典故、名人逸事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所以,我们缺乏的不是写作的素材而是积累素材的习惯。总的来说,存在于同学们头脑中的素材无非分三种:

(一)、哲理故事:(指一些寓含了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如龟兔赛跑、坐井观天、和尚挑水等 。简单的故事但道理深刻。

(二)、历史典型:(指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如霸王别姬、苏武牧羊、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文天祥、陆游、谭嗣同、鲁迅、毛泽东、爱迪生、贝多芬、梵高等 。古今中外,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身上都可以挖掘出写作的素材。

(三)、现实典型:指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如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的回忆、我的理想。可是,材料有限话题多变怎么办?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要讨论的问题。如何把有限的素材运用于多变的话题中。这就需要学生们发挥想象联想的能力,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同一素材。对同一个材料,我们可以选取它的不同角度应用于不同的话题之中。

给你“六字真诀”:拉一拉,靠一靠。但要拉、靠得自然,不露痕迹。如果“靠”过来别扭,那就是失败了。

    举例来说,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散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凯勒 识字、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以及感受“爱”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海伦凯勒 对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论点不同,你怎么“拉”?怎么“靠”?

观点1:教育需要爱心、耐心和慧心。

初次见面,她就通过拥抱表达了对海伦凯勒的关爱。她懂得儿童的心里,并且让一个布娃娃使海伦凯勒对她产生了亲切感。面对大发脾气的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极富耐心。她把海伦凯勒带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海伦凯勒获得了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创造了时机使海伦凯勒接触到大自然。对海伦凯勒的教育她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从游戏入手。让海伦凯勒对游戏、模仿和学习都产生浓厚的兴趣。

观点2:要想创造生命的奇迹必须要有顽强的毅力。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又是如此的坚强;生命是如此的平凡又是如此的伟大。一个自幼因病致盲聋哑的人,自强不息,克服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重新塑造了自己的生命,到达了成功的彼岸。作为生活在幸福、快乐、光明中的健康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从两个不同人物的角度去品读这篇课文,就可以得出两种不同的观点。这何尝不是从多角度去运用写作素材呢?当然这种多角度运用材料绝对不仅仅限于外国文学或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再比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曹刿论战》。“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论点不同,你又怎么“拉”?怎么“靠”?

观点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他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的话。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那国家将何以长存昌盛?
   
观点2: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的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一个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去,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由此可见:同一个材料,通过拉拉靠靠,你可以巧妙地运用到不同的话题之中。这样就大大地拓展了作文素材的运用空间。

综上所述,要想在中考考场轻松地写出切题并且高效的作文就要灵活运用你所积累的作文素材。做到以下几点就能轻松应对。

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
2
、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契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
3
、“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