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个充满实践智慧的语文教师

(2022-04-06 18:54:31)
标签:

教学随笔

  做一个充满实践智慧的语文教师

 

 季正宏

 

如果问自己:语文教学研究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我想脑中肯定会出现一个个清晰具体的案例:余映潮老师教会学生用分类摘录的方法寻找美句,用课文里学习的三层式结构教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用多角度的品析法品析课文背诵课文。钱梦龙老师在《故乡》一课教学中,以学生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口。于漪老师对自己在《笑》的教学中偏离文本的拓展性阅读进行反思……还有我自己的某一次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课堂教学故事,一次随机应变的点拨,一次受到同行善意的指正的课堂教学环节,一次让自己非常遗憾的教学失败。总之,这些鲜活的教学案例就像我的老朋友,常常不约而至,与你聊一会儿,让你回味,让你感动,有所启发。

语文教学研究其实与这些案例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研究是以语文教学为研究内容,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主,研究学生语文学习就要研究两个关键点——积累和语感。无论是语言运用的积累,还是语言中承载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的积累,都是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溶化积淀式的积累。语感更是在长期大量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运用中养成的对语言文字具备的直接感悟能力。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都必须经历学生亲身的语言实践,听说读写,感受运用,潜移默化。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涉及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对话策略的选择、课堂提问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调控等实践性较强的领域,都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反复探索、调整、尝试、反思,积累实践智慧。所以语文教学研究离不开实践,它是将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实践智慧的研究。实践智慧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重要,它又是我们一线教师独有的法宝。我们教师需要重视积累实践智慧。

那么如何积累实践智慧呢?我认为首先在于 “学习”。

一是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实践只有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才能有效,有价值,才能充满智慧。缺少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低效的。有些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教学实践不能说不少,教学经验不能说不少,但是缺少智慧,教学水平很难提高,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但是理论是抽象的,没有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更是难以发挥作用。我们有少数教师对教学研究不屑一顾,对继续教育厌烦透顶,认为这都是搞形式,搞来搞去就只知道几个理论术语。其实这些少数教师没有将科学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这种缺少教育实践的教学研究当然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收效。一位教师心怀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他(她)将会机敏地审视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辨别出哪些教育行为是违背科学规律的,是带着装饰乔装的,哪些学习行为是教育的最好契机,哪些生成是难得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加以利用。教育理念是教师反思自己,在实践探究中不会迷失方向的指南针。我们需要将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研究。近三年,我校分批派教师到广州,到江苏学习生本理念,我是2014年去学习的,认真阅读完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两本全面诠释生本理念的专著,感觉自己在教学研究中不再盲目了,行动研究有依据了。我们立项的省级课题就是《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想在生本理念指导下通过具体实践去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

二是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每个人的时间和经验都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经验,积累丰富的实践智慧,那就要从别人那里借鉴。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借鉴方法。案例紧贴教学实际,镶嵌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案例研究可以有助于我们直观地学习教学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我们从案例的细节中发掘蕴含其中的教育理念,从形象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又回过头来从理论层面反观实践,指导实践。这种认识螺旋式的上升,最终使我们的教学研究达到高屋建瓴的境界。既然教育案例是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的专有财富,那么我们既要认真学习领悟案例其中蕴涵的奥妙,同时我们自己也要随时记录有意思的案例。著名特级教师张桂蕊曾说过:“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就是一个案例,一个失误点是一个案例,一个久久挥之不去的困惑是一个案例,等等,都可以写成一个‘小不点案例’它是我们一线教师的特产,别人生产不出来”。对此我深有感触,现在我担任副校长,有人好心地劝我别带语文了,太累!我想,怎能丢掉语文呢?语文课堂是我们教研的根之所在,我近几年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几篇论文全部来自“小不点案例”的启发。我主持的省级课题的研究都要回归于教学实践,去假设,然后去实践,验证,改进,归纳。

之前我阅读安庆市语文教研员刘和程老师编著的《中学语文听课与反思》一书,为刘老师的深入课堂、笃学善思、潜心研究的实践精神所感动。这本书凝结了他多年来课例研究的汗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将平时听课中的典型课例积累下来,然后如牛儿吃草一般反复琢磨,形成反思的文字”。刘老师在书中对每个案例都站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上去评析。例如《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从教育学中有关学生主体性和个体性的教育理念来评价生成性的课堂;《从副词入手,平中见奇》,从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的教学原理来评价此节课“最优化”的教学有效途径。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听课评价与反思,最能使教师积累大量的实践智慧。也是这种执着的实践精神使得刘和程老师从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逐渐成长为优秀的教研员。

课题研究实际上也是一种实践智慧积累的途径。我参加了我县巢湖初中的《阅读和写作双向一体化》的课题开题会,课题组以新课程标准作指导,对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进行了摸索,听完了课题组长的报告和县教科所专家评点后,我深受启发,在阅读教学时,可以找到与写作相结合的点,引导学生进行扩写、补写、续写等,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将教学回归于学生的学了。这何尝不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有效策略。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敢于尝试,勤于反思。我们要边学习边尝试,将教学理念和有效的策略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至于效果怎样,就得请别人来评价。所以我们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要拿出丑媳妇敢于见公婆的勇气,多上公开课,多接受别人的评价。每次公开课,对自己都是一次磨砺、一次提高。我对此感受很深。95年全县语文优质课校内选拔课,我上《最后一课》,课堂上我慷慨激昂,旁征博引,热情赞扬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课后听课老师善意地说我可以做一名好的政治教师。我落选了。99年,仍然是全县初中语文优质课校内选拔课,我上《皇帝的新装》,黑板上贴满了我煞费苦心绘出的人物肖像画。评课时,听课教师提出质疑,这些画起了什么作用?是不是课改就一定离不开挂图?如何将课改精神真正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两次校内选拔都未出线,我做了深刻反思,语文课怎样上才能有语文味?课堂教学怎样抛弃花架子,真正落实课改精神?2005年全县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我抽到《说屏》一课,导入新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出各种屏风精美的图片,朗诵李商隐的“云母屏风烛影深”,还拿出一副玲珑精致的屏风实物。课后,县教研室杨柏林主任毫不客气地指出,导入新课怎么九曲十八道弯?以后上课,我恐怕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2006年全市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我借班上《曹刿论战》,课后,一位长者肯定了我在课堂上的一处细节:当学生表演没有“下视其辙”这个行动时,能让学生对照课本,发现遗漏,重新研读此句,重新回归文本,没有追求表面的热闹。后来评委点评时,才知道这位长者是怀宁浮山中学赫赫有名的特级教师汪学勤先生,他的这番肯定的话语增强了我的自信心。2007年市教坛新星比赛后,我又反思,为什么离开教学参考书就心里没底?我们平时对教材缺少了独立自主的探究,缺少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分析。读特级教师张斗和老师的《文本解读与实践》,为一篇篇具有可贵的独立思考性的文本解读案例而叹服。公开课伴我成长,成长离不开反思。不会思考,就可能在同一地点转圈圈,不能朝前进。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头驴子就算经历过二十次战役也仍然是头驴子,而成不了将军。”为什么?驴子不会思考。

我们都不是驴子,而是有头脑的教师。让我们行动起来,自主学习,实践反思,探讨语文教学的实践智慧,提升我们的专业素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