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慢慢来
(2022-04-06 16:14:38)孩子,慢慢来
我有意听一节主题班会课。其中一节主题班会课,令我感概万千。此节课的课题是“日新又新我常新”,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整节课老师笑容和蔼,话语温柔,使我感觉仿佛有一道清泉缓缓流淌进心田。
当课程进入到学生盘点自己变化的环节时,一名农民工子弟模样的学生可能是紧张,回答老师的问题竟张口结舌说不上来。当时我暗暗为这名学生着急,更为这名年轻的女教师担心,公开课怎么让这样的学生回答问题呢?现在怎么应对吧?没想到这位女教师微笑地走到这名学生面前,轻轻地摸摸学生的头,诚恳轻柔的说道:“孩子,别怕,慢慢来。”这声“孩子”,多么自然柔软的称呼,发于己口,没有任何做作。没有很高的爱的境界是叫不出这声“孩子”的。
我想到作家龙应台在《蝴蝶结》一书中写的一件事:她在一奶孙处买了一束花,五岁的小孙子因给花打结慢了,遭到奶奶的呵斥。这时龙应台阻止了呵斥,内心生发感想:“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你慢慢来。”
两处的“孩子,慢慢来”都体现出了一种母亲对孩子般沉静细腻的关爱。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伟大,而热爱农民工的孩子更是神圣!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着个性差异,学习基础不同,智力不同,正处在发展中的孩子,尤其是农民工的子弟,他们和城市的孩子相比,表现不可能都遂人心意。这时可不能心烦气躁。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农业则是有时令的,是需要播种、施肥、间苗、除草,是一个慢的过程,急不得。教育亦如此。需要我们教师怀着这种神圣的爱,去沟通,去引导,去等待。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听课,看孩子的脸。看吧!孩子们个个脸上漾着快乐的笑容,那个答不上话的孩子也结结巴巴地讲完了,一脸的自豪,他有了一些自信。
做一位真正的人师,只有业务的精与博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尊重和爱,懂得慢的艺术,学会等待,犹如等待小草萌发、小麦拔节、油菜抽薹、青枣挂果。
在每一个教师的心目中,学生应该是一棵棵小树,如果我们给每一棵树发芽、生长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收取一片浓浓的绿阴!
我性格有点急躁,又是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更需要学会等待。那么如何学会等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