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
(2024-03-12 08:54:08)寓言类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策略
蓝关街道大寨小学
寓言是一种寄托了深刻道理的简短故事,作者往往把要寄寓的道理或教训借助一个虚构的有趣故事表达出来,具有明显的劝导或讽刺意义。因此,寓言类整本书阅读推进课,应当真切地把握问题特质,遴选教学策略,要让学生明白寓言故事所蕴含寓意。学生只有读懂了这一片寓言故事,他们才会想去读下一篇,继而读完整本书。那么,在寓言类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寓言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寓言信息。特别是中国古代寓言,题目往往就是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寓言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寓言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纪昌学射》,通过扩展课题向谁学、怎么学、学得怎样,就能把握这则寓言的大意。
二、六要素法
国外的大多数寓言,都是以故事的主人公为题,围绕主人公展开寓言故事的叙述。我们在概括这类寓言的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如《乌鸦和狐狸》《龟兔赛跑》等,都可以用抓“六要素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兔子自己撞到树上,就像我们有时候可以捡到钱,有时候运气好,可以不劳而获,但它不一定经常发生。
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
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首先,可以抓住角色来问。古代民间寓言塑造了大量角色。主要角色有植物、动物、人、矿物等,大多数是通过隐喻形式来表现性格特征的。寓言的角色性格鲜明,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实际上就是在思考寓意。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就可以问:你喜欢这个人物吗?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联系生活实际
很多老师在教学寓言时,很注重联系生活。例如教学《揠苗助长》,有老师会问:“这样傻的农夫,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但是像农夫这样的其他人、其他事有吗?”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给多肉多浇水,它死了。高年级的孩子可能会回答:孩子不争气,粗暴地打骂他;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把故事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道理、这样的教学对他们的成长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