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策略

(2024-03-12 08:54:08)

寓言类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策略

蓝关街道大寨小学   王萍利

寓言是一种寄托了深刻道理的简短故事,作者往往把要寄寓的道理或教训借个虚构的有趣故事表达出来,具有明显的劝导或讽刺意义。因此,寓言类整本书阅读推进课,应当真切地把握问题特质,遴选教学策略,要让学生明白寓言故事所蕴含寓意。学生只有读懂了这一片寓言故事,他们才会想去读下一篇,继而读完整本书。那么,寓言类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寓言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寓言信息。特别是中国古代寓言,题目往往就是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寓言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寓言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纪昌学射》,通过扩展课题向谁学、怎么学、学得怎样,就能把握这则寓言的大意。

二、六要素法

国外的大多数寓言,都是以故事的主人公为题,围绕主人公展开寓言故事的叙述。我们在概括这类寓言的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如《乌鸦和狐狸》《龟兔赛跑》等,都可以用抓“六要素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三、选择法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有些寓意比较深奥,通过选择比较,可以让他们有个直观的感受。例如,《守株待免》这则寓言节选并改写自《韩非子·五蠹》,主要用于讽刺不经努力而想获得成功的人。“这篇寓言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在设计该问题答案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三个待选项,分别如下:
兔子自己撞到树上,就像我们有时候可以捡到钱,有时候运气好,可以不劳而获,但它不一定经常发生。

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
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以上三个选项在这则寓言中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但是,如果一定要从三个选项里选出一个的话,第二个是相对比较合理的。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很难提炼得如此准确,通过比较,可以让他们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
    四、提问法

    提问是推进课最实用、最常态的教学策略。

首先,可以抓住角色来问。古代民间寓言塑造了大量角色。主要角色有植物、动物、人、矿物等,大多数是通过隐喻形式来表现性格特征的。寓言的角色性格鲜明,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实际上就是在思考寓意。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就可以问:你喜欢这个人物吗?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其次,可以抓住情节来问。寓言的情节有大量的巧合、夸张。这种巧合和夸张能让人很清晰地认识到这则寓言的寓意及其包含的道德教训。抓住情节来问,这类问题可以用“假如”引出。

五、联系生活实际

很多老师在教学寓言时,很注重联系生活。例如教学《揠苗助长》,有老师会问:“这样傻的农夫,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但是像农夫这样的其他人、其他事有吗?”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给多肉多浇水,它死了。高年级的孩子可能会回答:孩子不争气,粗暴地打骂他;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把故事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道理、这样的教学对他们的成长才是有意义的。
    总之,讲故事不是寓言的目的,通过讲故事来说道理才是其根本目的。因此,读懂寓言的寓意,是学习寓言的根本。怎么读懂寓意呢?可以从寓意的表述方式来入手,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取推进寓言故事的阅读的教学策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课堂实录
后一篇:教学反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