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定律》集体备课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举例、观察、发现、验证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运算律。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动画,我们来一起看看吧。(师生观看动画片:《朝三暮四》)
师: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畅所欲言)
二、合作探究
1、加法交换律
(1)引出等式:
师:早上3个,晚上4个,一天吃的是3+4=7个,早上4个,晚上3个,一天吃的是4+3=7个,它们的结果一样,我们就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3+4=4+3 (学生齐读等式)
(2)学生举例: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检查正误
(3)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学生汇报
(4)进行验证:你们的发现正确吗?请举例验证。
小结:通过举例、观察、发现、验证,我们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加法交换律”,也就是今天学习的“加法运算定律”中的一个重要定律。板书课题。
(5)读书之悟:找出关键字。
(6)字母表示
用语言描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么表示既简单又清楚,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
学生要求:独立写——组内展示——全班展示
师: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齐读一遍)
想一想:a、b可以是什么数?(所有数)
(7)试一试: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300+600=()+()()+ 65=()+35
0+15 =()+()a+ 80 = 80 +()
2、加法结合律
两个数相加,发现了加法交换律,三个数相加,又能发现什么呢?请看大屏幕
(1)出示例2,独立思考。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生板书不同计算方法并讲解计算思路(师及时引导)
小结:三天骑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第一天和第二天,也可以先算第二天和第三天,结果一样。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适时板书:(88+104)+96 = 88+(104+96)
(4)猜想:三个数相加,改变了计算顺序,但结果一样。是不是所有的三个加数,计算顺序改变,结果都相等呢?
(5)探究:请看这两组算式,对照学习要求自主探究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计算比较
⊙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师小结:这个规律就是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举例验证。
(6)字母表示: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3、阅读课本
三、畅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检测:1、填一填;2、写一写;3、说一说
4、数学小文化:你知道吗?《数学家小高斯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
37+23=
师:在小学阶段
,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上面这两组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想想:在加法算式37+23=60中,37、23和60分别叫什么?(37、23叫作加数,60叫作和)
2、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计算的有关知识,其实在运算中,还有一种什么变,什么不变的规律,我们把它称作运算规律。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学习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加法交换律(例1)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旅行。(展示图片)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起帮他算一算。(展示例1主题图、出示例1内容)
2、读题,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口答。
方法一:40+56=96(千米)
4、提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加法是一种什么运算?(加法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
上面这两种算法都是求李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等
号)
板书:40+56(=)56+40
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交换40和56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6、引导学生归纳规律。
出示:
集体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板书。
(板书:
加法交换律:
a+b=b+a)
7、学生试着举例说明加法交换律
8、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计算中用了加法交换律。
9、练习(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65+145=_+_
(二)学习加法结合律(例2)
1、出示例题,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2、了解题中所给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
3、学生尝试解答。
4、质疑解答;
(1)通过看图可以看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是怎么列式的?
板书:(88+104)+96
5、观察: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计算结果相同。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出示式子:(88+104)+96□88+(104+96)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相等)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把两个加法算式连接起来)你会用文字叙述这个等式吗?(88与104的和加上96等于88加上104与96的和。)
6、比较发现:(课件出示)
(69+172)+28□69+(172+28)
观察:
(1)
(2)
(3)
(4)
(5)
7、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内容,请学生思考后填空。
(
填写完,学生齐读,理解后记忆。
8、抽象概括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老师板书:(a+b)+c=a+(b+c)
9、学生试着举例说明加法交换律
10、练习(用加法结合律填上合适的数)
(43+145)+55=_(+_+_)
(134+112)+88=_(+_+_)
三、
82+0=0+82
(84+68)+32=84+(68+32)
小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最大的区别是:交换律改变的是数的位置;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结合律的重要标示是小括号的应用。
四、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40+56=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