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2021-01-23 06:00:00)
标签:

2008年上下合为华严寺

国内最大佛寺大雄宝殿

供奉中东南西北五方佛

龙蟒文化始于明代

分类: 神州揽胜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上周六发文后,颇感庆幸,博文在“个人中心”能显现,也未见其它博友提示“新发的博文怎么又被加密了?

想起先前所发《大同两日04 坐西向东的辽代华严寺》,多数朋友只见标题,未见原文,索性碰碰运气,把文中最要紧处——辽代寺庙特点部分略作修改发出来。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这是我根据导游图做的一张示意图,我特意用白色标明了“北”向。

原华严寺分作上、下两寺,记得三十年前我初去大同时,当地人称华严寺为“上下寺”。在2008年保护性修复中,将上、下两寺合为一体,现在统称为“华严寺”。

整修后华严寺的导游图可看出,上寺在北,下寺在南,上寺规模约为下寺的两倍,游客从上寺的山门入,而下寺的山门为出口。

华严寺院主体布局坐西向东,传承了契丹族“拜日为神”的习俗,与传统寺院坐北朝南的惯例迥异。

 

按照华严寺官网介绍:“华严寺究竟创建于何时,历代记载不一”,但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无疑是辽代所建的上华严寺大雄宝殿。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从上图可以看出,修复后的大殿保留了原有风貌。按照华严寺官网介绍:主殿大雄宝殿

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辽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依旧址重建。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总面积为1559平方米,耸立于五米高台之上,为现存古代木构宗教单体建筑中规模最大者。大殿正脊两侧一对琉璃鸱吻高达4.5米,是我国早期建筑中最大的鸱吻。

殿内主供五方佛。中央三尊为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檀木所制,两侧两尊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泥塑而成。环殿壁画于清光绪十六年由大同本地画工董安等人绘制,共875.2平方米。殿顶平棋为明代宣德年间补装,在清代光绪初年重新彩绘,有1012块,纹饰无一雷同。

 

对这段介绍,我解释两点

1大殿南北宽53.75m,东西进深29m,总面积为1559m2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佛殿。另一座著名佛殿是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该殿南北宽49m,东西进深27m,略逊此殿

与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东方三大殿”作比较

北京故宫太和殿,东西宽63m,南北进深33m,总面积为2377m2

曲阜孔庙大成殿,东西宽54m,南北进深34m

泰安岱庙天贶殿,东西宽49m,南北进深20m,总面积为970m2

这些大殿,风采各异,若有时间、有机会,我再作介绍,特别是孔庙大成殿的盘龙石柱很有说道。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月台南北砖刻禅师语录


2与通常寺院大雄宝殿内供奉三世佛不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五方佛,为中东南西北,正中者为法身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毗卢遮那意为“平等觉”、光明普照,普光明殿由此得名。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前出抱厦。殿内塑有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文殊菩萨,右普贤菩萨。环殿壁画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以文殊、普贤和观自在菩萨的造像为中心分为三大部分,讲述了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的教诲下,参访五十三位老师,求得善知终成真觉的故事。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上寺原建筑及文物大致如此,下寺着重看华严宝塔与薄伽教藏殿,本文就割爱了。

 

顺便对《大同九龙壁,是龙还是蟒》略作补充。

“画蛇添足”可谓中华儿童的启蒙故事之一,它告诉我们蛇没有足。

可华夏文化根据蛇演化出的龙是有足(爪)的,而且根据其爪数的多少被区分为龙与蟒,这并非我的杜撰,而是有据可查的。

我猜测,龙蟒文化始于明代,记得赵匡胤陈桥兵变时是“黄袍加身”,而不是“龙袍加身”。蟒,源于明、清时代的“蟒衣明代“蟒衣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赐服,至清代,蟒衣则列为“吉服”。明朝沈德符所编《万历野获编》中有“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故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之说。在明清的章回小说与传统戏中常见“蟒衣”、“蟒袍”的提法。

大同两日补遗——上下华严寺与龙蟒文化

大同九龙壁是代王府的影壁,朱桂当然知道用五爪的龙是僭越,是灭族之罪,故影壁的图形用四爪,是蟒,但我们还是习惯叫它九龙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