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论剑II|王军:原创编剧在,电视剧不死
编者按
“雁越寒潭,怀柔论剑”编剧论坛刚刚谢幕。汪海林、宋方金、王力扶、余飞、刘誉、阎刚、王军、陈彤、沈亢、王志军、孟婕等30余位编剧再度发声。有对行业乱象的幽默调侃,有对错谬方向的沉痛思考,有着眼创造的建言献策…饱含营养,饱蘸深情,饱满热烈。固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不思考,上帝就睡着,人类更加不知其可。行业是大家的行业,表达改变世界。
http://p2.pstatp.com/large/5db0009def47b749a21
王军
鼓楼西大街有一家姚记包子铺,我毕业留校分的宿舍就在那附近,所以经常去吃早饭。当年店面非常逼仄,可包子味道好,每天人满为患,生意很是兴隆。现在更发达了,新店面扩大了很多,一日三餐也都有能力经营了。他们家的生意经其实就是一招鲜,靠着这门手艺经过了十几年的积累,终于开成了一家著名的老店。
为什么要说这个事呢,我是想说,一个产业的发展,真正的命脉所在是手艺,而不是有资本进入就行,也不管资本的影响好坏。总之有手艺,这个产业就能发展,没有手艺那一切就白搭。有些人拿着资本进到这个产业里边来,随便做点啥就往顾客的嘴里一塞,说是包子,其实里面连馅都没有,或许干脆就是用纸壳泡烂做的馅。
他们这种行为,就跟做地沟油、三聚氢氨牛奶是一样的。完全为了牟利,而不是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财富的积累。这样的资本,在这个行业里边是一个非常恶劣的存在。与犯罪无异。
论坛确定的主题是资本与手艺,本想谈资本与手艺之间的关系。刚刚我看到总局下达一个通知,电视剧的申报要有1500到2000字的故事梗概,必须要表达清楚思想内涵。就是说,相关的机构对行业准入已经有了一定的限制。资本因此很难像原来那样任性胡来,什么电视剧都可以拍了。资本的管道逐渐会有更严格清晰规范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手艺人应该怎样去做,为行业建设尽到自己的本分。
http://p2.pstatp.com/large/5db0009def03be3daff
通知截图
大家所居地位不同,谈的角度也就不同。有一些有效编剧,就像力扶这样,每年有大作诞生;可还有一些是无效编剧,接受了很多委托创作,可那些作品并没有面世,或者是没有像他想像得那样去制作完成。这种分野本身可能是一个手艺程度的问题。
刚才力扶谈到了,编剧手艺的养成,没有捷径,都是得要经过二三十年的锤炼和积累,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才能达到的。可能我们今天谈完了这些问题以后,又会有像去年那样的一批人跳出来说,你们分明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有了作品挣够钱了,却出来说,不让我们干这个,不让我们干那个。这些态度是始终存在的。可能都是在个人的角度上去谈的。而不是对一个行业业态的观察。
我们站出来说话,是讨论如何才能让整个电视剧行业正常起来,逐渐转好。我的看法,建立编剧中心制不失为一种路径。我曾经去NHK参观过,日本大河剧的制作,就是采用编剧中心制,编剧实际上同时做监制,由他来指定制片人和导演,掌控未来成品的艺术质量。这在国际上是非常认可、流行的一种方式,韩国如此,美国也这样。
http://p2.pstatp.com/large/5de0009e2543ab11884
电视剧的创作话语权一度归于导演,是电影创作方式的遗留。一部电视剧几十万字,相当于一部长篇小说。一位导演进入到这个项目里边来,他能花多长时间真正地去充分研究这本小说呢?一本《红楼梦》交给导演,看多久能把小说看懂看透呢?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形象思维,用连续画面把它表达出来?这些对于一个导演来说,要求太高了。中国的电视剧导演鱼龙混杂,有些连字都认不全,能把故事讲述清楚,已经勉为其难了,遑论文学性了,估计是个闻所未闻的名词。
电视剧本质上是一个讲述故事的行业。编剧是规划了所有蓝图的工程师。电视剧剧本是一个半成品,它需要通过二度创作之后才能算一个成品。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所有的决定权应该在编剧手上,我还没有听说过一个工厂要生产一个产品,设计师把它设计出来以后,进到车间里边去,一个车间主任居然可以改变一个产品的形态和它的质量,这件事情在其他行业不可想象,在电视剧行业里面,更不应该发生。其他所有的环节,包括制作环节,后期宣发等等,都不应该去改变一部电视剧的形态。电视剧是剧本的艺术,这是通识。
观众看电视剧,看的是故事。孙红雷出演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和《潜伏》这两部戏都是大师作品。一部是黎叔全部使用电影语言拍摄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另外一部是姜伟老师用极其朴实的传统现实主义的画面语言制作的《潜伏》。两部戏都不错,但真正让孙红雷站上演艺高峰的作品,其实是《潜伏》而并非《人间正道是沧桑》。同样的一个优秀演员,其他的所有的可以比较的类项几乎也是一样的,只有剧本上有差异。《人间正道是沧桑》讲兄弟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戏是什么?戏是人物关系,作为主要人物关系的一组兄弟在长达26集没有相见,明显是一个政治理念先行的剧本创作,那不叫戏。那只不过是政治理念的一种图解;《潜伏》却是一部把人物当作创作核心的作品,《潜伏》比《人间正道是沧桑》更火,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剧本好,好到跟教科书一模一样,几乎没有任何的纰漏。
http://p1.pstatp.com/large/5dc0009e1da2bdff7d8
这证明了什么?中国老百姓至少在现在这个审美阶段,是看故事的,而不是看画面的。最近也听说搞了几个亿投资的什么风云,我想那个结果已经不言而喻了。在画面上,在气氛的营造上,下再多的功夫,花再多的钱,只要剧本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舍本逐末。观众就不会买账。
剧本在电视剧制作中的决定性位置,不是资本能撼动的,更不是一个可以商榷的未定话题。编剧机器人做出来的只可能是肯德基麦当劳,绝不会做出满汉全席。 观众口味不一,也不会一成不变,酸甜苦辣咸的程度把握,只有真正的手艺人能做到恰到好处。
编剧作为一种手艺人,即使现在做不成满汉全席,哪怕只会做包子,只要能修炼这门手艺,力求精进,也总会心想事成的。不是识字的人都能当编剧。当你枯守沉寂,在家里完成了一部自己的真正原创作品,表达出了你对生活的思考,对中国当代人性的思考,你才可能真正拥有话语权,才能够在与资本之间的合作时,拥有你的资源包,获得谈判的资格。
欢迎更多人加入编剧行业,更期望大家加入原创队伍,使原创联盟成为改变电视剧创作质量的一种力量。
原创编剧在,电视剧不死。
【文/王军】
版权声明
http://p1.pstatp.com/large/5dc0009e1dbbe39f044
微信公众号【影艺独舌】的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艺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评论,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须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