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柔论剑Ⅱ|刘誉:无节制的垄断,或许是无边的创作黑洞

(2016-05-14 20:48:16)

编者按

“雁越寒潭,怀柔论剑”编剧论坛开锣。汪海林、宋方金、王力扶、余飞、刘誉、阎刚、王军、陈彤、沈亢、王志军、孟婕等30余位编剧再度发声。有对行业乱象的幽默调侃,有对错谬方向的沉痛思考,有着眼创造的建言献策…饱含营养,饱蘸深情,饱满热烈。固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不思考,上帝就睡着,人类更加不知其可。行业是大家的行业,表达改变世界。

非常开心能来参加这次论坛,而且很早就安排我发言,上次在世纪坛剧本推荐会的论坛,我是第二个发言的,结果汪海林无情的打断了我,说不成,你要再说下去的话,别人就没法说了。这次我估计是海林希望我多说点,只可惜我没有宋方金老兄的口才,做不了编剧界的郭德纲,我很是遗憾。

http://p3.pstatp.com/large/5de000749e47d1a4a2e

刘誉 

从上次怀柔论剑到现在有一年了,这一年来我们影视剧的创作、市场方面有了看起来更红火、更热闹的场面,天价大剧轮番上场(特别是IP剧),电视剧、电影的发行价格就像去年股灾之前的A股,不断突破天花板,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这是在股市悬崖式下跌之前(而编剧的价格除外,纵观影视产业链条编剧作为核心的创作人员的价格还是最便宜的)。似乎没人担心这一切也会产生可怕的泡沫,股市的泡沫破灭了有人跳楼,去年真的有人因为股灾跳楼了,而我们的影视业因为互联网资本的进入而形成泡沫会不会让人跳楼我不知道,但我拭目以待。

话说回来,有新的资本力量进入影视行业也正常,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靠资本推动的。

互联网资本的进入不但改变了我国现在的影视产业的格局,也改变了制作手段甚至创作观念,他们让IP这个词流行起来,让IP剧火了起来,他们引领了市场潮流,代表了所谓的“先进性”,让各路网络大神的估值几何级数的增长,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但这红火的场面很可能像一块并不好看的遮羞布,在掩盖着影视行业病态、畸形的现状,影视剧从创作到市场各方面的的问题并没有因新资本的进入而缓解,产生的原因反而更让人感到焦虑甚至恐惧。

新媒体正以摧枯拉朽的侵略姿态让传统媒体日益崩溃,而且有加速的趋势!传统的电视媒体也一样,你们不是现在就在看视频网站的脸色么?电视剧的发行已经到了非IP剧不做,非IP剧不买的地步了,你以为你跟着人家玩真有好日子过么?这是电视媒体在失去市场份额,失去话语权,照此发展下去视频网站早晚一天革了电视台的命!

但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很少见的一个情况,网络媒体会把传统媒体如此迅速的摧跨掉,瓦解掉,很少有。

http://p2.pstatp.com/large/5dc00074918e7a9b395

美国也有新兴的网络媒体,美国人家Netflix还有亚马逊都在做视频,都做得很好。但没看见ABC、NBC和美国哥伦比亚电视网要受到视频网站的制约,制作电视剧要看视频网站的脸色,没听过这事,而人家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英国的BBC也没有因为新媒体的视频网站起来了就怕了,人家代表着精英文化力量的电视剧一部接一部的再拍,质量超级好,让我们国内的视频网站趋之若鹜,争抢着用大价钱买。

只有中国的电视台最脆弱,也最软弱,现在做什么都要看互联网的脸色,这很悲哀。

它不是一个小问题,问题很大,但是没人重视,因为我们很享受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汇就是”互联网思维”,似乎没有这样的思维,你就落伍、落后了,被淘汰、清洗掉是活该的。

没错,现在我国“互联网思维”体现在了方方面面,刚才方金兄也提到了,在百度的推波助澜下,医院系统被“莆田系”了。虽然看起来影视公司没有被“莆田系”,但是BAT已经把影视行业占领了。有人说,这怎么了?互联网公司有钱,给你带来资金、带来工作机会不好么?我从不反对资金进入影视行业帮助行业有序的发展,有序的创作。但是,这些看起来很美的事儿真的好么?如果影视行业只有这样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是正常的么?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很难说清楚,问那些互联网的大佬,他们也很难解释清楚,不过他们手里有个工具可以支撑这个看起来很嗨的词儿的,那就是所谓的大数据!

用数据说话,很多人听到过这个词。

测算各方面的数据,只要数据好,演员的数据好,导演的数据好,剧本的数据好(比如很牛的克顿公司,用数据来分析剧本)这项目就成了,就能挣钱了。

我一开始也被蒙住了,真神奇啊,数字可以代替一切,真科幻,真先进,真真的高大上!可是当我仔细研究以后,我就愤怒了,真想骂这些打着出卖数据旗号说话的人,扯淡吧!蒙谁呢!

http://p2.pstatp.com/large/5db0007481885083709

因为靠数据来创作是完全虚假的!彻头彻尾的一个骗局!

为什么,我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纸牌屋》,很多人都说Netflix做《纸牌屋》是靠数据算的,算出了凯文·史派西和大卫·芬奇的数据,然后包括他们的观众值是重叠的,包括他们的创作作品的类型是重叠的,然后制作了《纸牌屋》大获成功。我们很多国内公司以Netflix这个事儿为例,说我们是掌握数据的,所以你们要听我的,拍什么,怎么拍都听我的。

但这事儿根本是假的。

真相是什么呢?真相是Netflix的一个实习生在坐飞机出差的时候,看了英剧的《纸牌屋》,他觉得这个挺有意思,就写了一个报告给了上司,上司看了以后也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再写个报告给制作部门看看能不能制作,然后所有的人都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那好我们开始做吧,《纸牌屋》的创作跟数据毫无关系。

第二个例子,美国有个啤酒和尿布的案例,什么意思,说经过复杂的数据分析,在超市里边把啤酒和尿布放在一起,这两个产品的销量都会变得很高。这个原理怎么来的我到现在没弄清楚,但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案例,被美国人拿来吹牛。但是去美国的超市,根本没有啤酒和尿布放在一起的事儿,这个案例也是假的,蒙人的。

第三个案例,是怀孕的女高中生的案例。一个做女性用品的一个医疗保健公司,编造了一个大数据的案例,说用我的方式测算,能够很大程度预测哪些高中女生可以怀孕,然后就可以把一些避孕药品和保健品出售给那个家庭。这个案例也被吹了半天,最后也被辟谣了,假的。

http://p1.pstatp.com/large/5dc0007491adaa98f9c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听到的所谓大数据的案例没有一个是真的,但是到了中国就是真的了。为什么?我们善于造假,特别是数据造假。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掌握了海量的数据,他们也成了造假的重灾区!

去年陈彤老师在第一次论剑就说了很多新媒体的数据虚假的问题,网络点击量、流量是没人监管的,因为我们看不到他们的数据后台。网站怎么说就怎么是。

他们从来没有公开过那些互联网数据是怎么来的,完全是互联网企业自说自话,有第三方监管吗?并没有。

我很喜欢的一个互联网公司——谷歌,曾经想用数据分析的方式预测流感的趋势,这应该很靠谱了吧?用海量的数据预测流感会在哪个地区爆发,它大概是什么样的类型、传播的大概方式。连每天都在想着改变人类的谷歌也失败了,谷歌承认这是无法用数据预测的。

掌握最尖端技术的谷歌都无法完成看起来可以量化测评的项目,那么影视创作这个以创作者为核心的行为怎么就可以用数据来预测呢?凭什么呢?

因为数据分析只是事后的分析,对于下一次的判断,提供不了任何绝对的保证,否则分析数据靠谱,那么大家都可以用数据来做股票,大家都可以是股神,股灾来了都不用担心跳楼的问题,可现实呢?

所谓依靠大数据的预测,对社会也许会有很致命影响,甚至是非常负面的影响。因为只有有权和有钱的超级机构,才有能力有资格汇聚一切的信息,大家应该明白这意思。谁能有数据?谁能掌握信息?那些超级的机构——中国的BAT,他们掌握了数据,就成了上帝一样。他们进入影视行业,就像上帝一样的在发号施令,指挥着一切,现实就是如此。

因为大数据的形成的后面,是壁垒森严的超级关系体系。所谓超级关系体系就是只有有权和有钱的人才能掌握信息,而普通的人是掌握不了信息的,我们没有能力看到数据的来源,互联网权威想说的事情就无从考证也无从证实,你只有听从和服从的份儿,那自由创作、多元化的创作从何谈起呢?

影视业现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互联网公司制造的数据控制下,出现了众多的网剧,网络IP,数据指标都超级好看,他们自己在制造这样的数据,把自己包装的特别的完美,让影视行业的创作者、制作者盲从、屈从,好像你不依靠互联网你就完蛋了。

这就是我们现在残酷的现实,所以在座的传统媒体的同志们,你们赶快找工作,我说的这个情况还在加速,它不会停下来。为什么不会停下来?那就谈到了我要说的另一个问题——垄断。

我们现在影视行业彻底被垄断了,被我刚才说的那一堆做数据的机构,控制数据的机构,吹捧互联网思维的机构垄断了。这个垄断是不会被打破的,因为垄断的资本家不会自己拆掉垄断的闭环。

在北京电影学院讲课的时候,每年面对新生我都会讲的一个案例,那就是美国1948年针对好莱坞大制片厂制度的派拉蒙裁决。内容是什么呢?美国人用反垄断法案,把曾经超级巨无霸的好莱坞各大公司全部支解了,用国家颁布的法令告诉那些垄断机构你不能垄断!

因为垄断文化市场是不行的,美国人知道要保护文化以及影视创作的重要性,垄断了创作的多样性就缺失了。这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就像我们说物种应该多样性一样,如果不保护物种只有人类,人类也无法独立在地球上生存,这是特别简单的道理。

http://p2.pstatp.com/large/5db00074819d282d41d

垄断的制片厂制度为什么不好?我想到了一个好玩的故事,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历史上的真事儿。

表演大师卓别林曾经工作过的一个电影制片厂叫启斯东电影制片厂,老板叫麦克塞纳特。这个老板很有名,他在自己的制片厂里面盖了一个监狱一般的瞭望塔样式的建筑,把自己的办公室放在那个瞭望塔上,浴缸也放在上面。因为他垄断了一切他可以一边洗澡他一边看下面人怎么拍电影。

这是就是我今天强调不应该被垄断的原因!我们不应该倒退,不应该像一个监狱里的犯人一样进行创作,这是不对的!

回想去年第一次论剑之后,阿里的副总裁徐远翔说的那些话,他就是想复原那个瞭望塔的监督拍摄影片的方式。他像监狱长一样,监督所有人的创作。其实他说的不只是编剧这一个行当,所有的行当都可以被他囊括进去,只是他没明说罢了。

这样的思维,这样的方式引发的其他的问题也很严重,比如文艺评论的问题,评论也被互联网控制了,产品被控制、评论一样被控制,数据好,评论怎么会不好呢?这些全都可以被制造出来!

对比国外,美国也有小鲜肉卖基卖腐的作品,比如《暮光之城》那些。但是国外的文艺评论不会被控制,《暮光之城》还有《五十度灰》这样的片子挣再多的钱,在主流媒体一定会有一个很客观的文艺评价,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作品,什么价值的作品。这一点我觉得独舌的李星文老师还是很毒舌的,他在努力的保持着评论的文艺性和客观性!这很难得!

但大部分的媒体或许在目前的趋势下会沦落成为资本的宣传工具,我很无情的说这句话,对不起诸位在座的记者们,也许你们就是其中一员!可能这并不是你的初衷,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的,这就是垄断带来的后果,非常非常严重的后果。

垄断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是什么呢?要求创作的速成。因此制造数据太容易了,干嘛要费力的创作呢,差不多就行了,结果整个影视行业都在讲速成。

有个很大的公司找我合作一个项目,写国家的特种行业,因为人家项目还没完,我不能具体说。但这个公司对我的要求是让我三个月完成剧本,我说这是不可能的,我的《锋刃》写了两年,特种行业的戏你最少要给我一年半的时间,但是不行他们等不及。

影视行业被垄断以后,影视从业者被互联网思维垄断以后,一切都要快,就像力扶说的碎片化。可越这样越可怕,我很难想象我三个月完成的剧本是什么样,因为我写不出来,我也不会。这是对创作有致命的挤压和影响的。

在座所有的编剧都是对自己的文字有追求的,我们需要用一定的写作技巧,独特的表现手段来创作,让作品有些文化的体现和思想的体现,就算影视作品是通俗文化也总得有点情怀吧?

可那些用炮制出来的华丽数据体现的所谓有互联网思维的影视作品都在表现什么呢?我们的网络剧集中在玄幻、神话、妖魔鬼怪什么的,我的媳妇是这,或者我的老婆是那(在我的老婆后面换各种引起人们色情联想的各种词汇)......

有人说观众喜欢这些,特别是90后的观众就喜欢这些。我觉得也太扯淡了。年轻人真的只喜欢这些么?根本不是!最近很火的一个韩剧叫《信号》,还有《回答吧,1997》、《回答吧,1988》,我们的90后、95后都非常喜欢!

因为国产剧没有这样的作品,所以我们年轻人用国外的优质作品在补充自己的影视阅读。90后和95后只看小鲜肉,大长腿吗?《黑名单》那个红魔,詹姆斯斯派德,是个老同志老家伙,很多年轻女性观众都很喜欢,人家根本不是小鲜肉,跟小鲜肉无关。

影视行业被垄断以后,那些假造的数据不但把影视行业的从业者蒙了,连那些做数据的人自己也被蒙了,觉得自己真的成了影视行业的上帝。直到泡沫有一天直接破灭。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影视行业的现状,一股庞大的像黑洞一样的势力在蔓延着,他们好似哈利波特里面的伏地魔,无情的笼罩着一切。让影视行业异化、变化,盲从,这是让人感到恐惧的问题,它影响到影视创作的每一个环节。我很悲观,因为我没看到方向、也没看到希望,只觉得它在加速加速再加速,而且是个不可逆的加速!

最后我要说,资本一定要尊重创作,如果不尊重创作的话,资本跟狗屎没什么区别。上次怀柔论剑我说比较柔和,这次我要说得再严厉一点,这就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文/刘誉】

版权声明

http://p3.pstatp.com/large/5dd0007485009bca127

微信公众号【影艺独舌】的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艺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评论,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须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http://p3.pstatp.com/large/5dc0007491c072f09ab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