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慈母有淑德——何氏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何夫人,三国时期吴国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她是孙权次子孙和之妾,吴末帝孙皓之母,名字不详。何夫人的父亲何遂,本是吴军的一名普通骑兵。那时,何夫人还是个小姑娘,不过十几岁年纪,但姿容秀丽,清雅脱俗。孙权称帝后,有一天出巡的时候,何姑娘和众多百姓一样,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跑去街上围观天子。因为何姑娘出众的外貌,所以孙权一下就注意到了人群中的她,于是就把她带回宫里,指给自己当时的太子孙和做妾氏。从此,何姑娘便成了何夫人,后来,何夫人更是为孙和生下了儿子孙皓。孙权很喜欢这个孙子,亲赐小名“彭祖”,这是古代一个著名长寿神仙的名字,以此惠赐,足见孙权对孙皓的关切之深。
此时孙和虽为太子,却与自己的异母姐姐、孙权的爱女孙鲁班不甚和睦。在孙和与孙霸的“二宫之争”中,孙鲁班支持自己的另一个弟弟鲁王孙霸,她一直想找机会,把孙和与其母王夫人,从太子与皇后的宝座上拉下来。在孙权病重的时候,孙鲁班看准时机,给孙和母子下了一剂猛药。孙和的正妻张氏,乃是东吴重臣张昭孙女。病中的孙权,让孙和去太庙里为自己祈福。张氏的叔叔张承的家,离太庙很近,在孙和完成祈福任务后,张承就邀请侄女婿孙和去家里坐坐。孙鲁班得知这一消息以后,马上进宫对孙权说,孙和并没有去为孙权祈福,而是跑到自己妃子的娘家,策划自己在孙权身后的接班事宜去了;孙鲁班还说,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在听说孙权病势沉重后,不仅不感到忧愁,反而面有喜色。这让孙权勃然大怒,他派人狠狠地训斥了王夫人,王夫人因此抑郁而终,孙和也因此被父亲疏远,恩宠渐衰。几年后,在孙鲁班等人不懈的努力下,孙和终于被孙权废黜,贬为南阳王,出居长沙。这个时候的何夫人,自然也跟着丈夫踏上了颠沛流离的流放之路。
孙权死后,幼主孙亮继位。当时的辅政大臣诸葛恪,是孙和之妻张氏的舅舅,所以在得知诸葛恪辅政后,张氏便派人向诸葛恪致意,希望能得到他的照顾。因为孙亮年幼,故而诸葛恪有意迎立孙和为帝,还为此整修了武昌的宫殿。吴主孙亮得知此事,遂与宗室孙峻合谋,借群臣宴会之机斩杀诸葛恪。之后孙峻取代诸葛恪成为辅政,孙峻为了巴结孙鲁班,以孙亮的名义下诏,将孙和贬往新都,后更遣人赐死。而孙亮因为孙和对自己皇位的威胁,对此也乐见其成,没有加以阻止。孙和为人儒雅谦逊,与一众妻妾感情很好,他身死之日,张氏与一众妻妾大多殉情而死,独何夫人未死。何夫人说,如果她们都追随丈夫而去,那就没有人抚养孩子们了。于是她选择了活下来,并在之后的岁月中,十几年如一日,悉心抚育包括孙皓在内的,孙和的四个孩子。
在这十几年里,东吴的朝堂上也发生了很多事。辅政大臣孙峻病死后,其弟孙綝继续辅政。这就引起了皇帝孙亮的不满,孙亮与孙鲁班谋杀孙綝事败,孙亮被废,孙鲁班被杀。之后孙綝迎立孙休为帝,孙休又杀孙綝。孙休病死后,因为太子年幼,濮阳兴、张布等重臣遂舍太子,立孙皓为君。半生坎坷的何夫人,终于熬出了头,她成了吴国的太后,居升平宫,何家子弟,也多封显官。也许是苦日子过怕了,何夫人做了太后以后,何家的人依仗她的势力横行朝野,她也不加禁止。其子孙皓,后宫多有宠姬,与皇后滕氏感情不睦,多次想废掉皇后。这时,也是何太后以母亲的身份多次加以劝阻,她告诫儿子:“结发之妻,不可轻弃。”所以,滕皇后才没有被废,得以保全。
和众多历史上的女性一样,何氏也没有留下名字,以上我所叙述的,就是她在历史上的全部事迹。她这一生,从何姑娘到何夫人,再到何太后,实在经历了太多坎坷。作为太后,她或许并不合格,因为她没能约束家中子弟,但有道是瑕不掩瑜。作为孙和的妻子和孙皓的母亲,她能在孙和故去后,不辞劳苦教养遗孤,一个女子,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能做到这种地步,这让我不能不动容。而且,在儿子夫妻失和的时候,她能够设法保护儿媳, 于滕皇后而言,她也的确是一位好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