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代茶圣的悲喜人生——陆羽

(2022-06-03 10:36:04)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一代茶圣的悲喜人生——陆羽

陆羽,字鸿渐,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陆羽嗜茶,毕生以钻研茶学为业。他不仅奔走全国,实地考察,而后又将胸中所知,以数十年光阴,倾力著成《茶经》一书,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全面而系统的茶学专著。因为在茶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故而陆羽被后世之人尊为茶圣茶仙

陆羽貌丑口吃,所以出生没几年,就被父母遗弃在竟陵城西郊的一座小石桥下,后来,他被竟陵龙盖寺的高僧智积禅师收养在寺内。陆羽一开始并无名字,智积禅师通过占卜为他取名,最后得到《易经》中的渐卦,卦辞为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为大雁翱翔在天空之上,羽翼齐整,四方皆为通途。于是这个孩子便以陆为姓,以羽为名,以鸿渐(意为鸿雁高飞)为字。后来陆羽就跟在智积禅师身边,做了一个奉茶的茶童。这智积禅师亦精通茶道,不管什么茶,他只要喝上一口,不仅能判断出茶叶的品种与优劣;还能说出煮茶的水是江水、井水、还是泉水;甚至还能猜到煮茶的人是谁。自幼跟在他身边,耳濡目染,陆羽对于茶的兴趣,大概便起源于此。智积禅师对陆羽的期望,本是成为一代大德高僧。谁知陆羽偏偏不想做和尚,而喜欢儒家经典,有了功名之念。他对师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年纪尚轻,又没有兄弟姐妹,还没有娶妻,怎能就此落发为僧呢。陆羽认为,这是不符合孔孟之道的。智积禅师见此,生气地留下一句痴儿未知佛法之妙。,便拂袖而去。此后,为了使陆羽能够回心转意,智积禅师索性将他贬为寺中杂工,把打扫卫生、修补院墙、洗衣做饭、以及耕田放牛等诸般苦累之役,都交给陆羽这个十二岁的孩子来做。而且还有专门的人看着他,如果做工的时候稍微有迟慢,动辄就是一顿鞭子,有一次,陆羽被打得血肉模糊,鞭子都被打折了。后来陆羽实在受不了了,就给智积禅师留了一封信,逃出了寺院。其实智积禅师之所以让陆羽学习佛法,也是为了他好,陆羽相貌丑陋,又有口吃的毛病,老人家是怕他入世以后受人欺辱。当智积禅师看到陆羽这封信的时候,只是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流着泪叹息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且由你去吧。……”

离开寺院的陆羽没了经济来源,只好去戏班子里演丑角,因为天资聪慧,又有自身奇异的外貌加持,他的每次表演都惟妙惟肖。这段时间,陆羽将自己的表演经验编著成三卷之书,名为《谑谈》。在一次官员的宴会上,陆羽结识了竟陵太守李齐物。李齐物对陆羽赏识有佳,不仅赠予诗书,而且在他的推荐和资助下,陆羽还得以前往火门山邹老夫子处学习儒家经典,并于七年后学成归来。在书院的这段日子里,陆羽因为口吃和相貌丑陋的缺点,没少被同学取笑排挤,于是功名之心始绝,自此专心于茶学的研究。而后,在李齐物的介绍下,陆羽又与刚刚到任的竟陵司马崔国辅结为挚友。陆、李、崔三人,整日里谈诗品茶,游山玩水,乐在其中,好不自在。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陆羽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六羡歌》:

不羡黄金罍,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

其后,陆羽出游巴蜀、江淮,考察茶叶产地,临行前,崔国辅以白驴、乌堼牛、以及文槐书涵相赠。这一路上,陆羽逢山采茶,遇泉品水,历尽辛劳,所得甚多。正是此次的数年远游,让他得出一个结论——“凡泡茶用水,当以山泉之水为上,井水次之,江水又次之

后安史之乱起,陆羽不得已寓居湖州。在这里,他结交了颜真卿、韦应物、才女李冶和妙喜寺的主持皎然和尚等人,几人多有诗词唱和之作。皎然和尚俗家姓谢,乃是东晋名臣谢安的后人,他是陆羽一生的知音,正是在他的鼓励之下,陆羽才决定撰写《茶经》。在皎然的帮助下,陆羽结庐苕溪,闭门著书,就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潜心创作。这段时间里,陆羽经常身披纱巾短褐,脚踏磨鞋,拄杖独行于山野之中,品泉采茶,往往是黎明即出,深夜方归。《茶经》全书共三卷十章,七千余字,分别为茶之源,茶之造,茶之具,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此书为陆羽毕生心血结晶,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唐代宗李豫年间,皇帝听说复州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精于茶道,于是就把他招进宫来,可智积禅师却告诉皇帝,说自己有个名唤陆羽的弟子,他的茶学修为远过于自己。于是皇帝又命人找到陆羽,陆羽给皇帝泡了一碗他亲手采摘的明前茶,皇帝却没有喝,而是叫人拿去给智积禅师。老人家只喝了一口,就明白是陆羽这孩子来了,二人时隔多年再次相见,不免喜极而泣。那一年,陆羽四十多岁,而智积禅师,已然年近八旬了。皇帝本想把陆羽留在宫中做御用茶师,但被陆羽婉拒了。他天性自由,不喜拘束,和朝廷里的迎来送往相比,他更喜欢那清风吹拂的山野,与悠然自得的临泉。陆羽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喜参半。所悲者,在于他身世凄苦,漂泊一生。所喜者,在于他有群友相伴,一部《茶经》,又让他垂名后世,人生至此,可以无憾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