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怀社稷的狄仁杰

(2022-06-03 10:38:05)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心怀社稷的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唐代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狄仁杰初以明经入仕,为汴州佐判,后得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赏识,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在并州时,狄仁杰曾登上太行山,他回首南望,看见天空中两片白云在飞,他便指着白云对身边的从人说,他的父母双亲,就在那白云下面。狄仁杰久久凝望白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母一样,直到白云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才转身离去。同样是在并州任职期间,狄仁杰的同僚郑崇质,要奉命出差到很远的地方去,狄仁杰知道他母亲年老多病,因此主动请求替他前往。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在任上,他一年内就清理历年积案一万七千多件,这些案子,没有一件是错判的。 后来,又有两个朝廷官员误砍了唐太宗昭陵中的柏树,依照唐律应当免职。可盛怒之下的唐高宗,却一定要将二人杀掉以儆效尤,幸有狄仁杰犯言直谏,这两个人最后才保住性命。

唐睿宗李旦时,狄仁杰外任宁州刺史。宁州地处边塞,夷汉杂处,素称难治。狄仁杰到任后,恩威并施,调和诸戎,政声卓著,宁州百姓为他立碑纪念。御史郭翰奉朝廷之命巡察陇右,回朝之后,他弹劾了许多不称职的地方官吏,却唯独对狄仁杰大加赞赏。狄仁杰随即被召回朝廷,任冬官侍郎。两年后,狄仁杰又任江南巡抚使。当时江南各地多崇信鬼神,故而各地用来祭祀各种鬼神的祠、庙非常多,这种举动在当时的唐朝政府看来是违法的,这些祠堂、庙宇也被唐朝政府称为淫祠。狄仁杰到任后, 把诸处淫祠毁灭殆尽,只留下了伍子胥等几位忠臣良将的祠堂和庙宇。唐朝政府究竟为何这样规定,我也不太明白,想其原因,大约不过是神权与皇权的冲突罢了。狄仁杰任豫州刺史的时候,唐朝宗室、越王李贞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命宰相张光辅率兵征讨李贞。张光辅在出征过程中,纵容士兵大肆劫掠百姓,狄仁杰上疏弹劾张光辅,说他的罪行比李贞还大。张光辅怀恨在心,班师后,奏说狄仁杰轻慢宰臣,狄仁杰因此被贬为复州刺史。平定李贞后,被牵连获罪、将要处死的人,有数千人之多。在时任豫州刺史狄仁杰的劝谏下,武则天最终免了这些人的死罪,改为发配丰州。这些人发配途中,在经过狄仁杰曾经任职的宁州时,围着当地百姓为狄仁杰立的那座功德碑,大哭不止,而后又在宁州斋戒三日,方才离去。到丰州后,这些人又为狄仁杰在丰州也立了一座功德碑。后武则天建立武周,以狄仁杰为地官侍郎、代行尚书事,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自此,狄仁杰正式为相。

狄仁杰拜相后,武则天对他说,他在汝南为官时政绩良好,但是却有人造谣重伤于他,她问狄仁杰,想不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狄仁杰闻言答道,如果武则天认为他有错,那么他应当改过,如果武则天认为他没错,那就是他的幸运。他没有必要知道这个人是谁。武则天为之感叹,说狄仁杰有古大臣风度。后来狄仁杰被来俊臣诬陷谋反,依据武周律法,一经审讯承认罪行者可以免死,否则也将被屈打成招,酷刑折磨而死,于是狄仁杰承认自己谋反。随后,狄仁杰抓住看守松懈之机,买通狱吏求得笔墨,又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写下陈冤帛书一封。狄仁杰又借口天气炎热,说自己要把棉衣送出去,让儿子为自己撤去衣服夹层中的棉絮,最终获得了看守的批准。就这样,他把自己这篇文字藏在衣服里,交给儿子带出牢房,让儿子呈给了武则天。武则天看过狄仁杰的文字后,就把来俊臣找来询问,但来俊臣否认对狄仁杰动过大刑。武则天又派人到监狱里去查看狄仁杰的情况,但使者惧怕来俊臣,并未查看,就回奏武则天说,来俊臣说的是事实。武则天又亲自召见狄仁杰,问他为什么承认某反,狄仁杰笑说,他要是不承认,恐怕早就死在监狱里了。武则天又拿出了狄仁杰写的遗奏,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遗奏根本不是狄仁杰写的,而是来俊臣伪造的。狄仁杰在狱中时,酷吏王德寿曾经想让狄仁杰诬陷曾经的同僚杨执柔,来作为他王德寿升官的台阶。可狄仁杰认为这样做有违天理,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狄仁杰以头撞柱,最后血流满面,王德寿惊惧而去。来俊臣之所以如此陷害狄仁杰,是因为狄仁杰心中倾向于李唐,而来俊臣则与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沆瀣一气,武承嗣对储君之位觊觎已久,他认为狄仁杰是他最大的绊脚石,所以才会指使来俊臣这样做。最后,狄仁杰被贬为彭泽县令。此后,武承嗣及御史霍献可,又多次请求武则天杀掉狄仁杰,均被武则天拒绝。

后契丹首领孙万荣领军攻陷冀州,河北震动,武则天以狄仁杰为魏州刺史,派他去抵御契丹。狄仁杰到任后,一面勤修战备,一面劝课农桑,使百姓各安其业。孙万荣听说狄仁杰复起,遂撤军而归,当地百姓因此争颂狄仁杰之德。后来,狄仁杰又调任幽州都督,被武则天赐予紫袍、龟带。不久,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时突厥犯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以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以御突厥,狄仁杰到达战场时,突厥已经退归漠北。当初突厥来时,河北各地百姓多为其胁迫,在其军中服役,突厥退兵后,百姓们害怕朝廷会因此降罪,故而纷纷逃亡山谷。狄仁杰见状,再次上疏武则天赦免了这些百姓,使他们可以放心回家。武则天命狄仁杰举荐尚书郎和御史中丞的人选,狄仁杰举荐自己的儿子狄光嗣为尚书郎,又举荐曾经想置自己于死地的霍献可为御史中丞,二者皆称其职。武则天称赞狄仁杰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卿可谓今日祁奚了。狄仁杰素有知人之明,曾先后荐李楷固、骆务整、张柬之、姚崇、宋景等人,这些人都是将相之才,时人称狄公桃李满天下。而这,也是成语桃李满天下的出处所在。

武则天晚年的时候,曾在立嗣问题上迟疑不决,不知究竟该立武家侄儿,还是李姓子孙。她曾经做过一个梦,先是梦到自己下双陆棋下不赢,而后又梦见一只折断双翅的鹦鹉。武则天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把狄仁杰找来解梦,狄仁杰说陛下下棋赢不了,是因为陛下没有棋子,这个棋子,对应的也就是太子,这是上天在昭示陛下,要陛下早立太子,以安社稷;鹦鹉的名字里边,带着陛下的武姓,鹦鹉的双翅,说的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只要陛下信用您的两个儿子,这鹦鹉的断翅,自然也就接上了。武则天还是想立侄儿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接着为她分析道:侄子和儿子比起来,还是儿子更亲一些,陛下只有把儿子立为太子,将来您才可以配享太庙,而侄子,是肯定不会让姑姑配享太庙的。于是武则天幡然醒悟,派人从房州接回了庐陵王李显,并立为太子。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九月,七十岁的狄仁杰病逝于洛阳。武则天悲痛异常,为之停朝三日,追封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来唐朝复国后,又先后追封狄仁杰为司空、梁国公。据说,狄仁杰在老病缠身之际,还曾数次密召张柬之等人至家,商议兴复李唐之事。狄仁杰去世五年后的武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这次政变,最终迫使武则天退位,太子李显继位,复改武周国号为唐,李显便是唐中宗。而此次政变的种种谋划,皆出自当年的狄仁杰。

武则天与狄仁杰,可谓千古君臣典范。武则天对狄仁杰恩礼备至。狄仁杰在世之时,她从来都只称呼狄仁杰为国老,而不肯直呼其名;狄仁杰去世时她说,老天把她的国老夺走了;狄仁杰故去后,朝廷每有疑难之事,她总会想起狄仁杰,并为他叹息流涕,每到这个时候,她总说:国老不在,朝堂都空了。狄仁杰对武则天也忠心耿耿,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在狄仁杰心里,却从未忘记大唐,这一点,武则天心里也清楚。狄仁杰,是武则天这一生最好的朋友,最忠心的臣子,却也是最强大的对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