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师未捷身先死——钱沣

(2022-06-02 14:04:48)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出师未捷身先死——钱沣

钱沣,字东注,云南昆明人,清代名臣。其人博学多才,能书擅画,他在书法上推崇颜体,被称为清代颜书第一人,在画画方面,他画马也画得极好。然而,钱沣的闪光之处不在才学,真正让他青史留名的,是他与和珅几十年的斗争。

钱沣的父亲是银匠,母亲是落魄士人家的女儿。他幼时家贫,甚至几次濒临辍学,最终在母亲的坚决支持下,钱沣才得以完成学业。这样的背景下,钱沣很珍惜读书的机会,每每得到旧书残篇,他都反复阅读,仔细思考。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三十一岁的钱沣中进士,由此步入仕途,后官至御史。御史的主要职责是监察百官,于是在御史任上,钱沣开始忠实履行他的职责,他的眼睛牢牢地盯住了乾隆朝最大的贪官——和珅。

山东巡抚国泰为和珅党羽,他贪腐成性,在山东向下属官员勒索钱财,而且数额巨大。下属为了满足国泰,甚至拿国库里的银子给他,此举导致山东下属各州县的府库存银为之一空,不用问也知道,这些钱肯定都进了国泰与和珅的腰包。其事为钱沣所觉,在钱沣将要上疏弹劾国泰的时候,和珅听到了风声,他特地前来拜访,想要用钱收买钱沣,被钱沣严拒。钱沣一旦上疏,乾隆帝必将派人清查山东府库。眼见得收买不成,和珅与国泰二人,又想向商人借钱充作库银,来应付即将到来的检查。二人的来往书信又被钱沣查获,钱沣随即将书信与奏疏,一并上交给了乾隆帝,乾隆帝览奏,命钱沣与刘墉、和珅一起,赴山东彻查此案。在查案过程中,和珅还多次想袒护国泰,但在刘墉的鼎力相助之下,钱沣最终还是将国泰送上了黄泉路。国泰除了是和珅一党之外, 还是皇亲国戚,其势力之大,可想而知,钱沣却凭着自己的一股执拗劲儿,硬是将他拉下了马。由此,钱沣名震天下,但却也招来了乾隆帝与和珅的嫉恨,后来,乾隆帝找借口将钱沣降职,并终身未予重用。

钱沣对此毫不介意,此后,钱沣又多次上疏弹劾和珅,说他身为军机大臣,所办之事多不遵制度。乾隆帝一开始不予理睬,无奈钱沣是个倔脾气,不管你理不理他,他该说的话还是要说。见乾隆帝一直不表态,他就一直上奏,在他接连不断的狂轰乱炸之下,乾隆帝最后干脆把他派到军机处值班去了,让他负责监督军机处的日常工作。乾隆帝此举意图明显,这样做,无异于送羊入虎口,因为当时主管军机处的,正是钱沣的老对手和珅。

钱沣为官廉洁,故而家中清贫。做官之后,他也不坐车马,只是买了一匹瞎了一只眼的骡子当做代步工具;他御寒的衣物,只有一件穿了几十年、早已残破不堪的貂裘大衣;因为营养跟不上,所以钱沣的身体一直不好,常年体弱多病。钱沣这个情况,和珅是知道的,为了报复,他就把那些劳累繁琐的事物通通交给钱沣来办。雪上加霜的是,当时钱沣正在病中,最终,时年五十五岁的钱沣,积劳成疾而死,也有人说,他是被和珅下毒害死的。不管怎么样,钱沣的这条命,算是交代在了和珅手上,更加可悲的是,这恐怕也是和珅身后的乾隆帝希望看到的结果。钱沣的儿子钱嘉枣在整理其父遗物时,在钱沣生前用过的枕头下边,发现了钱沣准备再次弹劾和珅的奏稿,其中洋洋洒洒数千字,明确开列和珅数十款罪状,皆证据确凿,言之有物。只是,这道奏疏还未曾拜发,写奏疏的人,却已经溘然长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