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袖里握兵符——秦良玉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秦良玉,字贞素,明代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秦良玉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女将军,不仅数次率军抗击明末诸路农民军,多有斩获,而且在清兵进犯北京时,秦良玉曾经率军自四川出发进京,千里勤王。卓著的战功,让她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在史书中拥有单独列传的女将。
秦良玉性格虽然文雅娴静,然而她擅骑射、晓兵事、精文墨,及长,嫁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土司)马千乘为妻。秦良玉佐夫治兵,号令严整,其部作战勇猛,远近闻名。因其部下擅用长枪,枪杆皆为白色,故世人皆称其军为“白杆兵”。
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600年),四川播州土司杨应龙反。朝廷派四川总督李化龙为帅,总督诸路军马讨之,马千乘与秦良玉夫妇奉命,以兵三千从征。是役,白杆兵大放异彩。杨应龙曾经趁着官军大摆宴席,夜晚前来劫寨,秦良玉夫妻一马当先,将其击败,而后乘胜追击,连拔金筑关等七寨,又攻克叛军要塞木桑关。秦良玉为川南战功第一,但平定杨应龙后,她却不曾自报战功。四年后,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因为拒绝了太监邱乘云的索贿,而遭到他的陷害,被逮捕关押三年,最终病死于云阳狱中。因为儿子马祥麟年幼,故秦良玉代行石砫宣慰使事,她整顿军务、安抚部众,在当地颇有政声。
当时后金犯辽东甚急,朝廷命秦良玉派兵往援,秦良玉于是派出兄长秦邦屏与弟弟秦民屏率兵数千先行,自己率军三千为后队。朝廷赐秦良玉三品官服,以邦屏为都司佥书、民屏为守备。未几,后金攻辽阳,秦家兄弟率数千白杆兵,与十倍于己之后金八旗军血战于浑河岸边。后金伤亡惨重,而白杆兵最终也全军覆没,邦屏战死,民屏突围而出。秦良玉从弟弟嘴里听到兄长战死的消息后,顾不得悲伤,而是与其子马祥麟率领三千白杆兵直抵山海关,协助官军守御关门,以防后金进犯京师。途中,母子二人与清兵遭遇,马祥麟被敌箭射中一目,他以手拔箭,仍然力战不退,最后击退了清兵。战后,明熹宗朱由校下诏褒奖秦良玉母子,封秦良玉为诰命夫人,赐予二品官服,其子马祥麟为指挥使。秦良玉又上言秦邦屏与秦民屏的浑河战功, 于是朝廷追封秦良玉兄长秦邦屏为都督佥事,子孙世袭,与浑河战死将士一同立祠祭祀,秦良玉弟秦民屏进为都司佥书。
其后,兵部命秦良玉回乡募兵。秦良玉归乡途中,恰逢永宁宣抚使(土司)奢崇明反于重庆,奢崇明部将樊龙遣使至秦良玉处,想要与之结盟。秦良玉当即斩其使者,率领弟弟秦民屏,以及兄长秦邦屏二子秦翼明、秦拱明发兵讨逆。在秦良玉的部署下,秦翼明与秦拱明逆流西上,越过重庆城,直插位于重庆后方的南屏关,据险扼守,以断敌归路。秦良玉则以奇兵袭击长江与嘉陵江上的敌军水军,毁敌船只,又分兵守忠州。随后,秦良玉又传檄夔州,知会当地驻军严守瞿塘峡上下游,以防敌军。此役之后,秦良玉上奏弟弟秦民屏等秦家儿郎的战功,朝廷以秦民屏为参将,秦良玉的两个侄子、秦邦屏之子秦翼明与秦拱明皆为守备。后来奢崇明兴兵围攻成都,在此之前,他曾经重金贿赂四川各地土司,要求他们不要去帮助官军。于是在明朝四川巡抚朱燮元,征调各路土司兵会剿奢崇明的时候,这些人都贪图贿赂,不肯应命,独秦良玉慨然出征。秦良玉先是率军攻取新都,而后又在成都城下,与城内官军里应外合,击败了围城的奢崇明。在奢崇明败走之后,秦良玉率军连续攻破二郎关、佛图关,继而长驱直入收复重庆。朝廷再度加封秦良玉为都督佥事、 充都督同知总兵,并给予夫人封号,秦民屏为副总兵,秦翼明、秦拱明俱为参将。其后,秦良玉率军于红崖墩、观音寺、青石墩三战三捷,逼得奢崇明兵败身亡。此次平定奢崇明,秦良玉身先士卒,天下皆闻其名,因为她功勋卓著,所以朝廷多次赏赐她金币。秦良玉虽然屡立战功,但在那样的时代,以女子之身出入官场,不免为人所轻。后来还是秦良玉自己向皇帝上疏说明,皇帝下旨痛斥了那些官员,这才好了一些。
后来秦良玉弟秦民屏,在跟随明朝官军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时候战死,民屏二子秦佐明与秦祚明身受重伤,突围而出。秦良玉再次上疏,为弟弟一家请求抚恤。朝廷于是追封秦民屏为都督同知,立祠祭祀,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封了参将。秦良玉兄长秦邦屏的两个儿子,秦翼明与秦拱明,都官至副总兵,秦翼明后来做了总兵,却因为围剿农民军不利而被罢职。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皇太极率清军大举进攻明朝京畿地区,永平四城失守。秦良玉再次奉旨率兵进京勤王,部队粮饷缺乏,朝廷无力供给,她便毅然以家资充作军饷。在入京的各路勤王部队中,秦良玉是第一个敢与清兵一战的,经过数番血战,清军退兵。其后,秦良玉又在大学士孙承宗的指挥下,率军与祖大寿的关宁军密切配合,从清军手里收复了永平四城。局势稳定后,崇祯帝在紫禁城平台召见了秦良玉,赏赐甚多,并为她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其一
学就西川八阵图,
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
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
蜀锦征袍自裁成,
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
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
露宿餐风誓不辞,
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
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
凭将箕帚扫胡虏,
一片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
丹青先画美人图。
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张献忠攻陷川东重镇夔州,秦良玉率军前往支援,张献忠不战而走。秦良玉率部追击,与其子马祥麟前后夹攻,大破张献忠军,其后,张献忠接受朝廷招安。五年后,张献忠与罗汝才联合,降而复反,罗汝才再攻夔州。秦良玉于夔州城下大败罗汝才,夺其帅旗,其众或降或死或走,再不成气候。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破襄阳。秦良玉子马祥麟,时在襄阳助守。在李自成破城之前,处在围城之中的马祥麟寄信给母亲秦良玉说,他已抱定殉国之志,请母亲不必以他的安危为念。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好,好,真吾子也。”后来,马祥麟当真以身殉国。
两年后的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聚众数十万再入川境,此时川中兵微将寡,无粮无饷。张献忠长驱直入,数次大败官军,并再攻夔州。秦良玉与之交战,被张献忠击溃,败归石砫。回到石砫的秦良玉,见大局已不可救, 乃分兵守石砫境内诸处险要,据境自固。张献忠攻陷成都后,秦良玉对众人说:“我的两个兄弟,都为国家战死了。我一个妇人,受国家厚恩二十余年,现在虽然局势到了这种地步,我也敢与贼人势不两立。在我石砫境内,如果有敢从贼作乱者,我就灭他全族。”后来,秦良玉得知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的消息,她悲痛欲绝,在石砫为崇祯帝发丧。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后,派人四处招降四川各地的土司,却唯独不敢来石砫。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福建隆武帝朱聿键,专程遣使赴石砫,册封秦良玉为太保兼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钱海岳《南明史》为忠州侯)。在此同时,辗转西南的永历帝朱由榔,也遣使封秦良玉为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镇东将军。南明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七月十日,七十四岁的秦良玉寿终正寝,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