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不屈的皇叔——载涛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爱新觉罗.载涛,字叔源,号野云,满洲正黄旗人,载涛曾经受封贝勒爵位,故而人称“涛贝勒”。载涛是清朝老醇亲王奕譞之子,光绪帝和摄政王载沣的弟弟,宣统帝溥仪的叔叔。载涛身体康健,精于武术,尤擅长拳短打,喜好京剧和马。载涛在清末时曾经担任过清政府的陆军大臣,也做过民国的将军,但是当日本人找上他,请他去侄儿溥仪的“满洲国”,当“亲王”的时候,他却断然拒绝,并且做好了舍生取义的准备。
载涛曾经赴法国索米骑兵学校留学,学习骑兵作战。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9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过世后,摄政王载沣执政,而载涛也随之位列中枢,任陆军大臣、统领禁卫军,显赫一时。但这段时光并未持续多久,武昌起义后,溥仪退位,清朝灭亡。载涛的境遇,也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之后被民国政府任命为将军,但那点薪水,远远不够维持一家人的基本开销。作为曾经锦衣玉食的皇族亲贵,又是留学法国的高材生,这时的载涛为了保障家人的生活,甚至不得不去前门大街摆地摊,靠变卖祖产和收破烂儿维持生计。
九一八事变后,“满洲国”成立,溥仪曾经多次派人来请载涛,许以“亲王”高位,让他去东北的“满洲国”任职。结果每次都被载涛毅然拒绝,载涛说,他一大把年纪了,不能让人戳脊梁骨。载涛还多次以叔叔的身份劝说溥仪,希望他不要和日本人勾结,但是这时,溥仪一心做着他复辟清王朝的大梦,并没有把载涛的话放在心上。
后来日本人占领了北京,载涛为了避乱,领着一家老小,住进了位于北京西郊小汤山的醇王府老宅,而这里,也是醇王家族墓地所在。因为战乱的缘故,所以载涛也没法摆摊了,此时他的生活颇为窘迫,他也时常为此郁闷。一九三三年初春的一天,四十六岁的载涛,正在家中愁肠百转,这时仆人来报,说溥仪的特使又来了。载涛一听,就知道没好事,但碍于溥仪的面子,又不好太强硬,只得先把人请进来再说。等仆人把人让进客厅,载涛抬眼一看,从外边进来三个穿中山装的,来人载涛也认识,正是关东军的土肥原贤二,另外两个是他的随从。土肥原贤二此来,还是老调长谈,说溥仪知道载涛现在生活拮据,许以高官厚禄,想让载涛去“满洲国”。土肥原贤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旁的载涛,却始终有一句没一句地同他打着哈哈,不做正面回应。最后土肥原贤二急了,直接问他到底去不去,载涛淡然一笑,表示自己岁数大了,身体不好,恕难从命。土肥原贤二见软的不行,就打算来硬的,他直接掏出了手枪,对准了载涛的脑袋,让他再好好考虑考虑。土肥原贤二那意思很明显,载涛要是再不答应前往东北,那就打死他。在辛亥革命的时候,载涛不赞成清帝退位,隆裕太后问他,如果不退位,他去带兵,能不能打败革命党。结果当时载涛就跪下了,他战战兢兢地说,他以前只是练兵,从没有带过兵,恐怕无法胜任。自从这件事以后,载涛胆小怕事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北京城。土肥原贤二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多年,是有名的中国通,这件事他自然是知道的。其实,土肥原贤二也并没有打算真的打死载涛,他只是认为载涛胆小懦弱,想用这个办法吓唬他一下,以达到目的罢了。在土肥原贤二看来,只要他一掏枪,载涛这个软蛋为了保命,肯定会立即答应他的条件,到那个时候,他就可以以胜利者的姿态,狠狠嘲讽载涛一番了。可让土肥原贤二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他却打错了算盘。见土肥原贤二如此过分,载涛也豁出去了。这个四十多岁的北京旗下爷们儿,不知哪里来的底气,当时就把脖子一挺,对土肥原贤二说干脆打死他算了,他载涛宁可饿死,也决不当汉奸。载涛还说,这里就是他家的祖坟,在这里打死他,他正好下去和祖宗团聚。一向庸碌的载涛,这次竟然如此倔强,这是土肥原贤二始料未及的。考虑到载涛在满族人中的威望,他也没有胆子真的把载涛给杀了,最后只是撂了两句狠话,便拂袖而去了。
载涛是十分懂马的,怎么养马这点事,都在载涛肚子里装着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鉴于载涛在抗战时期坚持民族大义的表现,又有擅于养马的专长,中共中央人民政府,特别委任载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的马政局顾问,享受部级待遇。那时候,解放军的许多军马,都是载涛和同事们不远千里,从内蒙、新疆、西藏等地挑回来的。一九七零年九月二日,八十三岁的载涛在北京去世,后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载涛一生坎坷,这辈子,福他享过,罪他也受过。过去见过载涛的那些老北京人,都说他是个老实人,可老实人,也有自己的底线。在民族大义上,即使面临生死抉择,老爷子也从来没含糊过。不论日本人如何威逼利诱,老人家都没有落水当汉奸,就这一条,就值得我们竖个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