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王贞仪

(2022-06-02 13:51:31)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王贞仪

在我国的历史上,才女并不少见,可要说到研究天文的才女,那就很少了。东汉年间,才女班昭,曾经为其兄班固未竟的遗作《汉书》,续写过《天文志》。自班昭之后,要再说女天文学家,那就得数清代的王贞仪了。


王贞仪,字德卿,安徽天长人,居于清代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王贞仪通诗书,明医理,精骑射,晓历算(数学),但要说她最出彩的一方面,还得说是天文学。


王贞仪的一生,受祖父影响较大。王贞仪的祖父王者辅,不但是清朝的知府,同时也是一位大学问家,精于历算,家中有藏书七十余厨。王贞仪自幼便蒙祖父教诲,她的历算基础,就是在祖父手里打下的。王贞仪十一岁时,祖父在吉林去世,王贞仪跟随祖母去给祖父奔丧,在吉林一住数年。在这期间,王贞仪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读书,二是拜师学艺。王贞仪作为孙女,继承了祖父留下的所有藏书,从此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偶尔有闲暇,王贞仪就跟吉林当地蒙古将军的夫人,学习骑射之术,她天资聪颖,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便能骑射如飞,发必中的了。


王贞仪的父亲王锡琛,也是位饱学鸿儒,无奈屡试不第,好在他精通医道,便以行医为业。王贞仪在医学方面的造诣,便得益于其父。在料理完祖父的丧事后,王贞仪先后随父游历北京、陕西、湖北、广东、安徽等省,行医治学。正是这次游学经历,极大地丰富了王贞仪的阅历和见识。


在游学结束后,王贞仪一家在南京安顿下来。这时的王贞仪才终于腾出时间,开始了她对数学与天文的潜心钻研,或许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钻研,就是一辈子。


王仪贞在祖父的藏书中,读过大量有关数学的著作。那些书虽皆出前代名家之手,但言语繁复,对于普通人来说,未免太过于艰涩难懂。王贞仪决心,她要改变这种状态,让所有人都能把数学看懂,学会。为此,她呕心沥血,先后撰写了《西洋筹算增减》、《重定测算证讹》、《象数窥余》、《历算简存》、《筹算易知》,这些简单易懂的数学科普读物。


古人就已发现,当月食发生时,太阳是在地球和月亮中间的。这个结论,引起了王贞仪极大的兴趣,她不明白其中原理,就打算亲自动手实验一下,此举成了王贞仪踏入天文学的开端。王贞仪利用灯光、镜子这些平凡的物件,通过一次次精密测算,证明了月亮和地球都是围着太阳转的。月亮自己没有光,月光来自于太阳的反射。而当太阳的光被地球遮住时,月亮缺乏光照,自然就会出现阴影,这就是所谓的月食。后来,她将自己的观点归纳总结,并据此写成了《月食解》一文,完整而系统地向世人阐述了月食的原理。在古时候,就有人提出疑问,说地球既然是圆的,那么那些站在地球边缘的人,为什么从来不会倾斜摔倒。对此,王贞仪在她的《地圆论》中,给出了答案。她认为,人类所谓的边缘上下,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时,所得出的观点。而宇宙是广袤无垠的,宇宙包罗万象,没有边界,故而生活在宇宙里的人们,也就都不会倒了。王贞仪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是她的《岁差日至辩疑》,该文的出现,再次推翻了当时天文学的两大误区。当时的一些书中,将恒星年同回归年区别说的起源时间,说成是西汉武帝时期。经过仔细筛查,王贞仪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恒星年与回归年区别说,应是起源于晋代,而非汉武帝时。当时的人一般认为,从冬至开始,太阳是逐渐向东移动的。王贞仪通过多方查证,否定了这种说法,她向世人宣布,自冬至日后,太阳应该是逐渐西移,而不是东移。


王贞仪二十五岁那年,与青年才俊詹枚喜结连理,夫妻二人琴瑟和弦,不想婚后仅四年,二十九岁的王贞仪便撒手人寰。据前人书载,王贞仪的著作共有六十四卷,其中包涵了天文、数学、和文学三个方面,时至今日,大多都已失传。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这是王贞仪的丈夫詹枚和她的友人们,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保存下来的。


王贞仪所处的毕竟是封建时代,她一个女孩子家,不好好学女红针线,却偏偏喜欢数算、天文这些旁门左道。这在当时,不免招来非议。对于这些闲言碎语,王贞仪不屑一顾,她的诗中有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之句,这不仅是她的言志之语,也是对她这一生,最好的注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