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唐宣宗大中年间,有日本僧人慧锷,慕名来到大唐修习佛法。除了学习大唐佛法以外,慧锷还游历了大唐河山,而正是得益于慧锷的这番游历,才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传奇。
这日,慧锷至五台山法华寺游览礼佛,只见法华寺大雄宝殿中,一尊白玉观音像玲珑剔透,浑然天成,不由得连连赞叹。慧锷一边看着观音像,一边又想到日本的僧人们,在那些人里,并无多少人见过观音的真容。于是他就请求方丈,将这尊观音像送给他,好让他带回日本,让日本的同门都看看观音的音容笑貌。法华寺的老方丈见慧锷言辞恳切,心地诚实,也就答应了他。于是,慧锷在满心欢喜地拜谢了方丈之后,便带上观音像,踏上了归国之路。
那时中国到日本的路程,走海路最为便捷,慧锷想要回国,自然也是要坐船的。不料,慧锷的船行至浙江舟山普陀岛附近,原本晴朗万里的天空,霎时间变得阴云密布,刚刚还波涛不惊的海面,也突然变得波浪滔天。慧锷把船停了三次,又启航三次,可还是不行,每次都是出发时万里无云,半路上狂风暴雨。到第四次时,甚至连船都开不动了。周围巨浪似山,狂风如魔,可那船就像生了根一般固定在海面上,一任船工如何努力,船就是一寸不移。
见此情景,慧锷起初大为吃惊,可一个转念,他又淡然一笑。只见他转过身去,对着身后的菩萨像合掌叩首而拜,心中暗暗祈祷道:“菩萨难道是不愿随我归国吗?果然如是,可速息风浪。”慧锷心中这番言语方毕,只见刹那间,红日复出,乌云尽散,大海也复归于平静。慧锷见状,心中叹息,无奈地说了一声“阿弥陀佛,弟子遵命便了。”于是慧锷便在这普陀山上停留了数年,靠着自身所带财物,还有向周围百姓化缘的钱,就在普陀山紫竹林内建起了一座观音院,并把那尊观音像留在了这里,而后自己归国去了。
观音不肯去日本,所以留在了普陀山上,故而慧锷所建的观音院,又被人们称为“不肯去观音院”。至今,浙江舟山普陀岛犹为观音菩萨道场,香火鼎盛。那尊从五台山南迁而来的观音像,也依然安详地坐在观音院的大殿之中,用她那永恒而慈爱的目光,关切地注视着她所爱护的世间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