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府的婚礼(二)

(2022-04-11 09:48:43)

    担负两亲家最后联络沟通任务的正客,在沟通好大日子后,主家这边就要着手进入实质性的筹备阶段,首先是准备给女方家里的四色礼,记得有肉、莲菜、烟、酒。肉至少要五斤,一般为一刀,且要带两根肋骨,西府和娘家骨肉相连,莲菜要长二多节,不能断,寓意藕断丝连。四样礼,从美好象征到人间烟火,涵盖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主家要准备的第二件事,要在婚礼举行的倒数第二天晚上,请自家家族人小聚,在西府这叫“户下”,家族的意思。自古迄今,唐亲近,表亲远。一来血缘关系使然,而来。唐亲毕竟属于近邻,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宗族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在有重大事务以及需要对外应对的情况发生,本家子弟是属于最方便“召之即来”的。在那个年代,小聚是名副其实的小聚,都是晚上七点半八点不到,吃过晚饭,准新郎挨家挨户去“户下”叫人,一家一般只来一个,户下小的可以多来几个,一盘烧酒盘子(属于西府烩菜,包含粉条、豆腐、红萝卜与几个肉片,)几壶白酒,几盒烟。酒是地产的太白,烟是大雁塔,到后来日子越来越富足的时候,请客的菜品、种类以及研究的档次逐步提高。户下在一起,同样还要有一个总指挥的,这个总指挥一般是村干部或户下里比较有声望的人,有时候这个有声望的人本身就是村干部。总指挥在这里叫执事或总执事。总执事给众位户下强调一下主家婚事的重要意义,希望自家人首先鼓劲,团结起来把好事办好。第二天当天,便要搭棚、借家具,这都是户下的事。
    第二天晚上,也就是婚礼的前一天晚上,按照总执事的前一天的安排,户下有专人到全村挨家挨户请客,这个请客也是每家一人,晚饭后到主家聚会,同样的烧酒盘子与烟酒茶,只是范围大了很多。很快,盘子见底,酒过两三杯,大家知道,开始要“部署”第二天的任务了。总执事仍旧先要强调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上升到全村的名誉高度,要求大家“提高认识”“鼓足干劲”,力争办得风风光光的。下来开始分工,首先是接亲,要上女方家里接新娘子,需司机一名,从拖拉机司机到卡车司机再到小车司机有数年的发展,正客一人,负责衔接,其他精壮劳力10人左右,主要是搬运嫁妆的;餐饮(西府称锅上案上)数十人,这里面一般包括专业厨师1-2人,洗菜切菜配菜、烧水、搭汤、下面捞面、洗碗,压面、揉面、蒸馍;接待数人,包括礼桌两到四人,门口迎客两到三人,专职熬茶一到两人;招呼席面数十人,这个根据规模有大有小,一个桌子一个负责人,西府叫“把桌子的”,然后一个桌子固定1-2个专门端盘的;婚礼仪式,一般3到5人,订议程,哄台子,维持秩序;还有在两顿饭之间负责陪客人,主要是陪娘家客人说话的。分工明确后就散会了,年龄大的回家睡觉,年轻力壮精力旺盛的便留下来凑热闹,也叫“哄场子”,打牌者有之,闲聊有之,人愈多、持续时间愈久,不仅仅是热闹气氛的营造,也是对主家人缘的肯定。主家在现场一般不说话,只是不停地发烟、倒酒倒茶,说些客气的话。
    主家还有一件要准备好的事,就是接新娘子人员的确定。这里说的接新娘子的人不是去新娘子家里的人,是在大门口迎接新娘子“下轿”的,一般是两个人,一个长辈、一个晚辈。长辈一般是新郎的本家婶婶或伯母,平辈的一般是新郎本家嫂子,如果这两人的属相与新娘胡新郎“犯冲”,那选择范围就要扩大,或许还要出了本家的范围,一般要求庄重、端庄、说话得体、修养教养比较好的人。前一天晚上,新房子里到最后还要留一两个人,陪新郎“压床”,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讲究,一般由新郎的哥们充任。
    在女方家里,除了要准备好嫁妆,放在便于装运的位置外,主要考虑两件事:一是组织送亲队伍,二是确定具体贴身送亲的人,两个,首要条件是属相要“和”,要“喜”,绝对不能“犯冲”。一个大人一个男孩子,大人一般是新娘子的表姐之类,男孩子一般不能超过11、2岁,这个叫“压轿娃”。笔者曾经很荣幸地当过一次“压轿娃”,因为属相和那位要出嫁的表姨相同,我母亲的属相也和她相“喜”,我们母子在婚礼当天便享受了一回比娘家客人还要尊贵的礼遇。母亲在前一天便叮咛我,送亲的人当天要端着,实际上就是要严肃一些,拿出娘家人的庄重、矜持来,让不可到处乱跑,不可大喊大叫。曾经有个压轿娃本来在一本正经地被新娘子牵着通过院子进洞房,一听见鞭炮声便撒了手去捡拾未响的鞭炮,引起婆家满院哄笑,小孩子倒也不存在丢人,但送亲的人觉得还有点“没拿住”,很快在我们那里传为笑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