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六章 “爱和自由”的教育实践

(2017-02-20 06:17:55)
标签:

杂谈

第十六章 <wbr>“爱和自由”的教育实践

第十六章 “爱和自由”的教育实践(上)

关于环境创设和教学

环境创设:对我们来说,环境首先是一种感觉,我们希望它简洁、明快、协调。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教室的整个环境的布置有一个颜色的规定。白色、粉色、米色,这三种颜色选择哪一种都行,作为教室的基本色调。

家具的样式和尺寸必须是符合儿童的特点,所以也有规定。老师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基础上美化环境。“美”就不讲了,因为它没有办法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就像你的家跟他的家不一样,我的风格与他人的风格不相同。所以每一个人是依据个人的审美来布置教室的。有的老师把家里的花搬了来,把家里的包啊、书啊...........搬了来,都弄得很好,很雅致。但是要记住儿童的审美高于成人,所以不要主观地认为劣质的和可笑的卡通会对儿童有帮助,那是成人的感觉和认识。当老师能用世界名画来装饰时,我们发现一个孩子站在那儿专注地观赏着,老师留意了一下,这个孩子看了十四分钟。所以我们布置房间时应该以最高的审美为出发点,而不是所谓的童心。

授课:

授课的语言要求:语言简洁,也就是“让你说的每句话都算数。”这句话不要理解成:“说到做到,做不到不行。”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说一句废话,凡说的都不是废话,凡是废话一概不说。”

关于教具和集体课:在这个教育中,没有人有权强制孩子去操作什么教具。蒙特梭利说通过自由的制度,儿童在学校中应该表现出它们的自然倾向,只有这样他才能知道他要操作什么,拿什么教具。所以在蒙氏幼儿园里没有上课的铃声,没有具体的一节课,儿童自由进教室,自由出教室,这个阶段由儿童自己把握,所以幼儿园没有规定,这课上还是不上,因为我们知道儿童在刚刚进入教室的时候是不可能有纪律的,要在长久的过程中,在混乱的过程中,孩子才会逐渐形成一种自然倾向,这时候教师才能知道这个孩子喜欢什么。在这样的状态下,集体课是不可能产生的,因为你正讲着时,他可能没听,也可能走了。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点也不在一个点上,他还没有形成内在的纪律,他要走掉,你又不能制止他,除非你让孩子害怕你。所以集体课在蒙氏教育中基本上是没有的。儿童会根据他自己的愿望来活动。刚进园的孩子,有时候聚在一起闹,有时站在桌上,有时钻到桌下,大部分时间在院里玩耍,进进出出,出出进进。但两个月后,当他们开始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有时会在院子里反复玩一样东西,有时在教室里会去拿一些教具,并不断地换教具,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渐的学会了观察,有了观察,就有了这个教育成功的第一步,儿童才能够进入工作的状态,最后产生纪律。

蒙特梭利说,在蒙特梭利幼儿园几乎很少上集体课,集体课并不重要,我们几乎把它取消了。那么集体课什么时候上,是在儿童已经进入了非常好的状态,而且孩子的敏感期都基本相同时才能上。

授课的基本要求:蒙特梭利说,授课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简洁、明白、客观。

所谓明白:就是孩子对某一件事情或某一概念的清楚认识。这一点不容易,我和我的孩子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要把一个事物给他说明白很不容易,比如说“骄傲”。到今天我也没给我儿子讲明白,因为我一讲就是一堆话,一堆话也就是一堆概念。对孩子来说,用概念解释概念是说不清的。在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这又是老师进行自我矫正的过程,教师的素质会在同孩子的对话和接触中得到训练和提高。我们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不明白,也不清楚,这样就迫使我们学习。比如说“宇宙”。有一天一个朋友对我的孩子说:“你要是从宇宙飞船里出来的话,就会掉进宇宙里。”孩子却说:“错了,我们现在就在宇宙里。”是呀,我们就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怎么会掉进宇宙里去了呢?显然他这个概念建立对了。成人的概念,错得太多了,儿童通过观察能自己把握建立正确的概念。

孩子们在六岁以前,不是靠向别人学习来建立概念的,他是依据自己对生活和事物的体验建立概念。

有一次,我丈夫因儿子做错了事,发脾气,儿子哭了。我抱起儿子对他说:“爸爸是爱你的,只是有时他太严厉了。”儿子停止了哭泣,沉思了一会儿,对我说:“妈妈应该这样说,他有时候爱我,有时候不爱我。”我真是很庆幸,他的眼睛能看到一个客观的事实,我不怕他看不到真理。这不是来自于谁对他的教育,而是来自他的内心,来自于他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体验。

一名优秀的蒙氏教师,首先不是给孩子讲什么观念和概念,而是维护孩子们的自由。回想我们成长的经历,许多观念和概念来自外界,来自父母、老师和一大堆同实际生活不相符的文章、书籍,并不来自我们自身的体验。当我们长大,发现世界不是像别人或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已经无法再建立我们自己的东西了。

有一次我们看护后院的一位老人训斥我们的一个孩子,孩子扑到妈妈的怀里哭着说:“他撒谎,他为什么这样?他还是爷爷呢!”妈妈说:“他老了,孩子.......”孩子大叫一声:“不是的!他从来没有得到过爱!”我相信,在今天有70%的成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爱或者都不清楚爱的概念是什么。

孩子们经常会问为什么?是什么?如果我们不能给儿童一个正确的回答就可能出问题,所以这首先要求老师,如果你不懂的话,不要胡编乱诌。幼儿园有一位老师开始有这个毛病,她不知道蒙氏教育要求她怎么做,但她会想象蒙特梭利让这么做。“老师这个为什么呀?”她想一会儿就自己编了一个说法。我问她:“你为什么不查书呢?”她说:“我觉得应该这样。”

每当儿子问我问题的时候,我以前总是认为我想象一下就能回答出来,不在乎对或不对,成人总觉得对与不对,在儿童面前不会丢脸。我们如果告诉孩子:“我不知道这个内容,我们可以去查书。”这样结果可能就好得多。我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做家教,一次那个孩子不断问他问题,把这位家教问的火冒三丈,就说:“你再问,猫过来抓你。”这话让正在做饭的妈妈听见了。那位母亲非常严厉地指出了这一问题,饭也不做了,拿了本《百科全书》给孩子讲“猫科动物”。她不愿意让孩子在那么小的时候把猫的概念建立的那么可怕。

我丈夫经常用大灰狼来吓唬儿子,你想想,如果我们经常讲大灰狼来了要吃你,每天睡觉前都这么吓唬孩子,让孩子早睡觉,试想一下大灰狼会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什么形象。有一次智力测验,用的是狼的图片和羊的图片,绝大部分孩子一看到就说:“大灰狼吃羊。”我儿子什么都不害怕,唯独害怕大灰狼,后来老师讲狐狸的时候,我儿子就问:“老师,狐狸会不会跑到教室里?”老师说:“当然不会,狐狸在森林里,或是在动物园里,哪能跑到教室里?”我儿子经过推理认为狼也不会。回家说:“妈妈,爸爸是个骗子,狼在森林里,在动物园里,不可能跑到这儿来。”

我母亲为了不让外孙子到水渠里玩水,就说水里有“迷糊子”,孩子问我:“妈妈什么叫迷糊子?”我说:“迷胡子就是“水鬼”的意思。”我儿子一听说:“哦!”他不害怕了。但从那天开始,儿子不再单独同外婆在一起,儿子说:“外婆骗人,她说有“迷糊子”,可是根本没有!她还说爱我,我不信任她。”后来我感觉到,我们如果不给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概念,对孩子可能有终身的影响,因为他有可能终生不变的使用童年形成的概念。

简洁:就是废话少说。比如讲一个正方形,我们的老师在给孩子讲的时候会说:“小朋友们你们看!”“小朋友们你们看”就是废话。“你们看,这是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呢有四条长边........”是不是废话?全是废话。讲三角形,“小朋友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这是一个三角形,它呢有三个角,一个角,两个角三个角。”全是废话,正确的方法是,拿起三角形,说:“三角形。”“哪个是三角形?”“这个!”“这是什么?”“三角形!”这就是三三段式教学。

“三段式”这种方法,我在我儿子身上做个试验。有一次,我们去农村找一个园艺工。门口有一头牛“哞哞”叫。我告诉孩子:“你看,这是牛。咱们喝的牛奶就是从牛身上挤出来的。你看这是牛拉的屎。”我对儿子讲了许多,那时他两岁多。讲完以后我又去了后院,那儿正好有一个猪圈,我用三段式进行。我指着猪说:“猪”我又说:“这是什么?”孩子说:“猪。”到了下午,我想起这个试验,就把我儿子抱到牛那儿,问:“这是什么?”“不知道。”我又把他抱到猪那儿,问:“这是什么?”“猪。”真有效,后来我就经常把儿子抱出去,用三段式给他讲。我发现凡是用三段式讲的,儿子都记得较好!凡是非三段式讲的,儿子忘掉的多,记住的少。儿童概念不清楚,这可能就是原因之一。

简洁是幼儿教学的妙法,它使语词袒露,直指对象。它排除了注意对象以外的干扰,给出即时环境的主词。它非常对应儿童初期“电报语”的特点,突出要语,省略杂成。

优秀的教师一句废话都没有。你若废话连篇,会把儿童的心搞乱。因为你不知道你的哪一句话把儿童的注意力打乱了,反而把儿童没有掌握的概念同其他事物隔离开。

“简洁”是蒙氏教育中最重要的方法,它尽力将一个概念同其他事物隔离开来。就像我们吃饭摆筷子一样,我们想用筷子建立儿童对数的概念,但儿童可能完全把注意力放到谁缺少一双筷子上了,而不是数的本身,这样就偏离了我们的目的,就我们的教学目的来说,这就是“废物”。

教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客观”。蒙特梭利说:“教授必须以不表现出教师个性的方法进行,仅仅突出教师想要孩子注意的客观对象。”比如说让儿童认知颜色的时候,我们只让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在颜色上,而不集中在老师的身上。因为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性格和习惯动作都不一样。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学校的小朋友有类似老师的一些动作。如有的老师留长发,工作时她的头发不断地往前跑,她不断往后捋,时间长了,孩子们也这样,所以要要求老师一定要把头发挽起来,因为你正在操作,头发“刷”锤下来,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老师的能动性太强,就没有办法让儿童达到一个客观的状态。蒙特梭利方法为什么要求老师要么跪下,要么就盘着腿,整个动作要求一律一致。这样完全是为了规范我们的行为。

比如走路,每个老师的走路姿势不一样,每个班的孩子姿势也不一样,有的老师走路是大踏步孩子就一路小跑的跟着,有的老师走路速度比较慢,班上的孩子走路也就不快,每个班的孩子出来都不一样。

儿童在发展。当儿童达不到成人的能力时,他就会看你,模仿你,吸收你。就像大家包饺子,你回家看看你包的饺子,90%是自己妈妈包的那样,小时候养成的很多习惯,很多行为方式你可能终生都在使用,而且从不会提到意识层面上来认识。这些习惯和方法,可能完全来自于我们小时候的环境,我们自己都不知道。

所以我们要求老师尽量客观,客观到什么程度?把你自己的所有不文明习惯都抛弃掉,不要以为你的观念-----道德、价值、审美都是正确的,更不要试图把它强加给孩子。比如上厕所,全国很多一流的幼儿园,厕所几乎都是一个大通间,老师还明目张胆的站在那儿。没有一个孩子没有天生的羞耻感,他们不喜欢在做这件事的时有人站在那儿或是被人看见。但是没有人尊重这些,大人感觉不到这会造成什么。看看我们成人的世界吧,随地吐痰,在人群中大声擤鼻涕,这同大众当众大小便有什么差别?我们破坏的是这个民族的羞耻感。

仔细想想,我们只有小心的检查自己,尽力克制我们的偏见、弱点、较低的意识层次,尽可能以我们最好的举止和语言面对儿童才可能谈得上客观。

一位好老师,把班里的秩序维护好,给儿童一个更客观的状态,让儿童去工作,不干扰他就可以了。教学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境,当儿童对这件事不感兴趣时,应该怎么办?停止。儿童有没有错误?没有。绝对不能说“你笨”,也不要暗示孩子。是儿童对这个不感兴趣,所以不要谴责他。蒙特梭利要求把握住两点:一是在这种情况下不要继续进行;第二,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犯了错误,或是觉得他自己不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等待时机,使儿童在他有兴趣时去努力理解。儿童的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能力的把握上,而不是同别人比聪明,因为你永远不可能比每一个人聪明。大自然赋予了我们每个人独特的特征,我们不必为别人比自己多了点什么而感到自卑,我们应该发展自己,这个世界才叫丰富多彩。让孩子在一个秩序的环境中发展自己,这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客观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