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2015-10-25 13:03:56)
标签:

365

分类: 论文讲课

语文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新课标第12课《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一小学  王晓妮

邮箱:545301001@qq.com电话:18991509674

教材简析:

《桂花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课文先写“我”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再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通过前几个学期的训练,对学习汉字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步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文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教学本文,我先启发学生质疑,引发阅读期待,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打开学生与文本的绿色对话空间,浓情营造师生之间充满灵性的对话磁场。把课文中的情境形成生动的画面。再通过朗读、感悟,理解母亲话的含义,感受作者的爱花思乡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重  

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法设计: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触摸语言,品悟语言,加深

对文本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语文

学法设计:

1.学习在阅读中抓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的方法。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的心情、动作、语言 把事写具体的方法和“借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梳理文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桂花的香。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读出桂花的香。

预设流程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3-6自然段,理解“摇花乐”和“花雨美”。

课时目标:
     1. 学习3-6自然段,理解“摇花乐”和“花雨美”,感受桂花给全家及全村人带来的乐趣。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爱花思乡情。 
    重  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  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表达的感情。

预设流程: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沉浸  糕饼” ,师生评议。

2.“浸”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上半部分是屋子里一只手拿着扫帚,下边一只手把东西放进水里。表示浸湿东西就像人睡觉一样,需要一段时间。“沉浸”就是很长时间沉醉其中。文中是说人们多长时间沉浸在桂花香里?说明桂花香的时间长。让人们陶醉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让作者常常想起不能忘怀的是什么? 

(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齐读,引导质疑,教师梳理。

二、自主学习,感受摇花乐花雨美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语句能感受到摇桂花对很快乐。并用——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2.汇报交流

1)(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自由读这句话,说说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读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场____的桂花雨?

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句子,齐读)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2)(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演一演,读一读。

3)师配乐范读,生闭眼想像:这下,我可乐了,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一朵朵,一串串,金黄金黄的,带着香味,带着调皮,像雪花,像星星,像天使,落在我的头上、肩上、脸蛋上、鼻尖上、舌头上、眼睛上、脖子里,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假如你是文中的小姑娘,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纷纷落下来的桂花像_____,一朵朵黄黄的、小小的花儿带着浓郁的香味,落到了—— ,你感觉——

   桂花越落越多,看着这漫天飞舞的桂花雨,你想____地喊____大声喊起来,把你的快乐告诉大家。

读到这儿,你觉得这又是一场____的桂花雨?
  好美呀!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齐读)(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沐浴着这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香,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妈妈、爸爸)
  (4)引读[出示句子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
  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的?读出你的感受

5)“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父亲的诗你读懂了吗?说说你的理解.桂花不仅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快乐,还给作者一家人带来了——快乐,让我们感受到那一家人浓浓的亲情。所以,作者在最后说:——(齐读)
  (6)引读第4节。
  看!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读下去)——拣去小枝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出示句子]: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指名读。你又读懂了什么?
  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给作者带来了童年的快乐,给一家人带来天伦之乐,给全村人带来丰收之乐。桂花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作者在最后说:——(齐读)
    然而这样的快乐如今只能出现在梦中了,在作者12岁的时候跟着母亲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桂花树,来到杭州上学,杭州有一处小山上,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爱桂花的我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三、体会感情。
  (出示句子)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为什么母亲这样说?你是怎么想的?  

后来,作者去了台湾,又去了美国,她打电话对母亲说:
  (1)这里的橘子真红,母亲一定会说: 
  (2)这里的水真清,母亲一定会说:
  他乡的桂花再香,香不过家乡的桂花。他乡的山再秀,也秀不过家乡的——山,他乡的水再美,也——美不过家乡的水。母亲思念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是思念——故乡。

作者写家乡的桂花,其实是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作者是借桂花表达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这种写法叫 “借物抒情”。

“莫道人间情万种,最真莫过思乡情。”这场缤纷的桂花雨,承载着作者甜甜的梦和那份浓浓的乡愁。让我们再次读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让那场美丽的桂花雨在我们的心头绽放。(配乐朗读最后一段,男生读,女生读,齐读)读到这儿,你觉得这还是一场普通的桂花雨吗?这简直就是一场____思乡雨所以,作者在最后说——(齐读)(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同学们读得多动情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体会到了甜甜的摇花乐和浓浓的思乡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次读读课文。 

四、总结拓展

这恒古不变的思乡情曾令多少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魂牵梦萦夜不成寐,他们往往借助一花一草来表达自己的情愫,聪明的孩子们,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五、布置作业(自由选做)

1.喜欢读书的同学,课外搜集一些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和诗句,读一读,背一背,举办一次“花雨缤纷入梦甜”的朗诵会;有时间还可以读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2.喜欢写作的同学回忆童年令自己难忘的人或事,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思乡情       借物抒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