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桂花雨》同步练习题
(2015-10-25 13:08:35)
标签:
365教育 |
分类: 精品资源 |
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12课
第一部分
一、比一比,再组词。
茁( ) 捧( )吩( )栋( )
拙( ) 棒( )纷( )拣( )
二、照样子写词语
笨笨拙拙:
湿
炊烟袅袅: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桂花开得( )时,不说( ),至少前后左
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 )。”若将句中“没有不”换成别的词语,可以是:( )。
2.父亲闻着( )和( )的混香,诗兴大发:“( ),( )。( ),( )。”
3.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 )小枝小叶,( )在簟子上,( )好几个天太阳。桂花晒干了,( )铁罐子里,( )茶叶中泡茶,( )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 ( )在桂花香中。这正是父亲诗中所说的:“( )。”
四、拓展练习
1.填写读书名言。
1)“书犹( )也,( )读之可以( )。”这是刘向说的,说明读好书可以让人变得( )。
2)“我扑在书上,就像( )的人扑在( )上。”高尔基把书比作( ),说明读书可以使我们( )。
2.填写歇后语。
茶壶里煮饺子--( )。
八仙过海--( )
刘姥姥进大观园--( )
( )(自己写一歇后语。)
五、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江山如画的江南,是人间天堂。傍晚泛舟西湖,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极目远眺,湖光山色,水光接天,真是相得益彰。江南还是个鱼米之乡。
1.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这段话中,作者将桂花树与____________的外形进行了对比,写出了桂花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在自然界,有许多植物在外形上并不突出,如小草、花生等,但它们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或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请选择一种植物,学习这一段话的写法,进行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一、成语接龙
我来接龙。可以是同音哟!
二、我能选择最恰当的关联词语送给句子。
1._____不来台风,我_____可以收几大箩。
2.小时候,我_____对什么花,_____不懂得欣赏。
4.长大后,_____我走到哪里,_____不能忘记我的故乡。
三、我能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
3.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
四、小马虎把这段话写得乱极了,快来帮助他排列一下。
(
五、快乐阅读
摘星星,每完成一题,得一颗。看谁摘得多。
咯”地叫,吵醒了妈妈,我只好无可奈何地走开。
1.我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划线字正确的读音。
短暂——(
3.分别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和一个排比句。
4.作者列举了哪几件事来表达对故乡童年的思念?
六、小练笔
你的故乡在哪里?有什么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写一写吧!
七、活动乐园
你知道爸爸、妈妈(或者亲属)的家乡在哪里吗?他们的童年也一定有一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