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法理论学习心得
延安慧泽小学
张娜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导入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其产生良好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活泼,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这个问题。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好动而且胆子大,敢于表现,所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环境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好的开头,尤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成功的课堂导入重在吸引,使“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有位名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疲倦”。导入作为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任务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产生学习动机,把学生带到课堂情景来。小学英语缺乏必要的真实评议环境,小学生爱玩好动,心很难集中到课堂上。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情况,讲究精彩的导入艺术,在课堂黄金阶段-导入这一节牢牢吸引学生眼球,赢得学生高度的注意力和高涨的学习激情,让课堂教学踏出成功的第一步。随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身处教育一线的广大英语教师正努力将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方法渗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各种“有效教学”策略、方法不断涌现。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改带来的变化: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了,课堂互动模式多层次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了。但是,表面热热闹闹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下列问题。
问题一:导入环节过于程式化。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善于导入环节的设计,似乎总是通过师生间互致问候或询问天气、星期几、日期、学生身体状况和出勤情况等问题开始新课;有的教师习惯于以值日生报告(on duty)的形式开始新课,大多是两名学生在表演一段对话后,教师不加以评价,使值日流于形式;有的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形式很新颖,但只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设计,与本节课学习内容不相关;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占用大量时间,解释如何做该项活动时占时过多,而真正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却很少,学习掌握新知识只是一带而过;甚至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干脆没有话题导入的环节设计。
问题二:不能有效控制活动练习。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现状,但这并不意味着为活动而活动。有些教师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这个我们在平常的一些公开课中都深有体会,很多时候学生处于“配合”的状态,表面很花哨,实质学生真正能接受的东西很少,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导致教师教的很吃力,学生学的也很吃力。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否该做一些反思呢?
教学中追寻一种简单的“导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英语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英语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意识和进取精神的一种彰显。这种“简单”的旨归是一种“不简单”,是关注于叙述在语言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和实际需求,是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珍惜课堂教学前二十五分钟宝贵的黄金时段,抓紧时间呈现新的语言知识,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在课堂的后阶段,不适宜再呈现太多新的语言项目,而应将重点放在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巩固上。因此,在导入阶段,首先要剔除一些与教学主题活动关系不大的活动,采用简单的导入是奏响有效英语课堂教学序曲的一种良好选择。
当今的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话题,以单元板块形式呈现,每一单元都包含好几个板块,每个板块语言知识内容不同,紧扣单元主题展开,相互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要使学生的语言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进行而循序渐进,在每一课时的导入时,要能在前一课时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呈螺旋式向上发展的态势。虽然这只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细节,有时却能决定一堂课的效果。
教学中更应追寻一种相互“链接”的导入方式,是一种知识的“交响”,这种“交响”是对“各自为政”式导入的一种“联谊”,是对英语语言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这种“链接”的旨归不是一种简单的“合并”,而是关注到英语语言知识学习中核心的东西,那就是学生英语知识的自我构建,它以一种更为含蓄、低调的方式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总之,英语课堂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导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入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