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法研究理论学习材料
(2019-09-11 13:03:29)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法研究
理论学习材料
延安慧泽小学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的设计原则及有效策略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对一堂课教学是否能够顺利的进行,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设计有哪些重要的原则?导入的实施有哪些有效策略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的设计原则
1.突出针对性。 教师要针对所要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导入;要针对新知识的重点,以及新知识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来设计导语。这样设计的导入才能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漫无目的的导入是毫无意义的。
2.追求简要性。课堂导入可以说是开启一堂课的钥匙,也是一个简短的引子。因此,导入占有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显然是不合理的。为了提升导入的有效性,教师所设计的导入内容应该是简短扼要,能让学生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集中精力,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的。
二、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1.通过对话进行导入。在进入英语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结合所要学习的新内容,设计一个或多个与之相关的话题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这些话题的设计要注意融入学生学过的英语知识,旨在通过对话交流让学生温习所学知识的同时,为新课的学习作出良好的铺垫。 例如,笔者在执教Unit 2 “Nice to meet you”这节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对话导入:首先我将准备好的一些头饰展示给学生看,有Mr Green ,Miss Li, Helen……然后,我戴上Helen的头饰向学生介绍:This is Helen.然后依次和学生展开对话:“Hello. I’m Helen. What’s your name? ”学生回答:“Hello!My name is Li Xiao li.” 接着我回答:“ Nice to meet you!”这样,通过对话自然导入了句型的运用,也使学生对新句型的出现产生了好奇心。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对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英语存在心理障碍, 总是不敢说。但是这种和教师共同参与进行的对话方式,首先调节了课堂气氛,均等的参与机会打消了学生的顾虑,使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动力,为一堂课的成功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2.通过歌曲导入。小学生具有爱唱、爱跳的特点。因此,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入歌曲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随着旋律的变化进行英语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很多课文是非常适合运用歌曲导入的方法来进行的。 例如,在执教Unit 9 “Happy birthday!”的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歌曲导入,伴随着多媒体播放的精致的生日蛋糕画面,响起了“Happy birthday to you!”。因为这首歌是学生们所熟悉的,在多媒体营造的氛围中,学生的情绪被感染了,他们也随着歌声唱起了“Happy birthday to you!”歌曲播放完了,我接着提问:“同学们,看来都会用英语说‘生日快乐!’那么,今天是海伦的生日,要用英语祝贺海伦生日快乐该怎么说呢”……由此,很自然地导入了“Happy birthday!”的学习.运用歌曲做课堂导入,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充满活力和乐趣,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将要学习的知识发挥促进作用。歌曲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大家齐唱、教师独唱、师生对唱、学生单独或分组对唱等。
3.通过游戏导入。 游戏导入是指结合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点设计成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地走进对新知识的探求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游戏的设计中要善于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运用英语. 例如,在教学关于颜色的单词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我们一起去花园”的游戏。首先,我为游戏准备了一盏红灯和一盏绿灯,由两个学生负责开关,还准备了一些红色、蓝色、黄色、紫色的塑料花,摆放在恰当位置;然后告诉学生,我们在去花园的路上,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If we see the red light,we must stop.If we see the green light,we can go.”。接着,让学生根据红绿灯的开关来做游戏,红灯亮的时候,就停止不动,绿灯亮的时候做踏步动作。等学生进入“花园”后,我带领学生一起赏花,在赏花的过程中先复习了以前学过的颜色,再设计场景:“Look, a blue flower , a purple flower”等,从而引入新的颜色的学习。在这个游戏中,通过红绿灯和花朵等巧妙地复习了前面所掌握的颜色的单词,又引入了新的颜色单词学习。而将游戏引入教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游戏与新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使英语的学习与游戏的开展得到有效的整合。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导入,对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简要性、趣味性、艺术性的导入,通过对话、歌曲、游戏等多种方式做好课堂教学的导入.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同样是小学英语课堂成功的开始。新颖、有效的导入不仅在上课之初就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他们学习本课知识的浓厚兴趣,而且在接下来的40分钟时间里可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究竟有哪些巧妙的导入方式呢?
课堂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导入的过程是为新内容的呈现搭桥、铺路的过程,导入得法,可以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其思维,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的理论要求
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一定都有这样的感受:一方面,学生刚从喧嚣的课间进入教室,有的东张本望,有的匆忙从书包中找英语书,往往需要几分钟时间才能静下心来,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能站在讲台上示意他们快一点。另一方面,小学阶段,大多数英语课都安排在上午的数学、语文课后面,有的英语课甚至被安排在下午第二、第三节。几节课上下来,学生的大脑已处于高度疲惫的状态,上课时精力不那么充沛了,注意力也没那么集中了。这时,英语老师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课前的热身运动,学生不可能迅速地投入到当时的教学情景中,情况严重的学生甚至会打哈欠,做“瞌睡虫” ,有的学生整节课注意力分散。 这样的情形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这句话用在课堂上再恰当不过了。还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万事开头难”等都说明了开头的重要。一节课的导入恰如其分,就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活跃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整体教学打响第一枪,老师也能很快找到讲课的感觉。相反,如果导入欠佳,一开始就会令学生觉得这节课没意思,学生的精力就会分散,注意力也不集中,教师讲课的情绪也较低落。有效的导入既能使学生从喧闹的课间回到课堂上来,安定学生情绪,使学生慢慢进入英语课堂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为开展新课教学作好铺垫。因此,要使学生对所教的课感兴趣,课堂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种导入手段,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从课堂导入的理论要求及课堂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谈谈有效设计导入环节,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技巧。
一、课堂导入的理论要求
在一节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如果课堂导入方法得当,就能极大的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笔者认为,成功的课堂导入应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首先,课堂导入要具有趣味性。
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正如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情绪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所以,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能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
其次,课堂导入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教学内容不同,课堂导入的设计就应该不同,教学对象不同,课堂导入的设计也应该有所不同,但前提必须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服务于课堂教学。切记,单纯为了“导入”而“导入”。
最后,课堂导入的材料要具有新颖性。
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新颖的导入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小学生不仅富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新颖且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学生参与的兴趣就会越浓,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时如能利用时下的流行素材或借助于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材料,必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气氛,从而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入正题,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课堂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应注意课堂导入时间的科学性。一般来说,正常的课堂导入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为宜。导入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课堂导入,因为如果导入时间过长,就会显得喧宾夺主,不仅会使课堂导入显得庸俗繁杂,而且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如果导入的时间过短,又会使课堂导入显得苍白无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英语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即导入环节是转换学生的语言思维,辅之以易于接受的感性材料,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英语环境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感知。
一、导入的关键
导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导入语言产生足够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注意力转到课堂学习上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需求、教学内容和目的甚至是班风等,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所教内容的重要意义和趣味性,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以严谨的态度和热情的教学方式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导入前的设计:一是导入材料要有趣味性 ,尽可能新鲜、生动。二是导入过程要有导向性,自然进入讲授内容。三是导入内容要有刺激性,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四是导入语言要机智、准确,并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二、导入的具体方法
一堂课如何引入,因教师及其教学风格、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甚至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模式。应该说,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都把导入语的引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因而肯定会拿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导入,力求导入的趣味性、实用性和艺术性。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可采用以下方法:
1、情境导入法。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引人入胜。
2、谈话导入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问与答来实现的,其特点是直接、明确,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活跃课堂的气氛。
3、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故意让学生复习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回忆,更好为引入新授课题服务。这个方法一般不常运用,因为新课改之后的各篇文章都能独立成篇,内在联系并不很大,只有复习内容和新授内容有较大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借用。
4、预习提问导入法。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特别是让学生明确几个关键点,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介绍名人轶事导入法。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政界名仕、商业巨子、历史名人等有关,教师课前可准备一些趣闻轶事讲给学生听.
6、介绍风土人情导入法。有些课文内容与英美国家的生活、待人接物的习惯有关。例如,在讲授Unit12所介绍的国家----冰岛时,我先概括讲了冰岛虽然与法国、德国等国家处于同一大陆,却在很多方面大相径庭,通过寥寥数语把学生的疑惑给挑了起来,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7、音乐导入法。好的音乐、歌曲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使人振奋,催人上进。所以,几分钟的音乐欣赏会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对于上午第四节课或下午课更有效。例如,在学摇滚乐来华演出的文章之前,播放著名的英国BEATLES所演奏的歌曲,从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中导入要讲的主旨和内容。
8、小游戏情境导入法。教师可以借助于表演、游戏等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可设计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响后,教师或者拿一封待看的信,或者自带手机,事先安排其它老师打来电话,通过这些表演,让学生以为老师真的要忙着看信、接电话,这是由表演导入新课,使学生恍然大悟,顿觉新鲜有趣,新课的主题也就一目了然了。同样一堂课,着眼点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会不同,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就是好方法。
如何有效开展英语课堂的导入环节
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苏霍姆林斯基.英语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不知不觉已走进小学课堂十几个年头了,而如何构建学生满意的英语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英语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要想体现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的成效,保持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或辅之动作开展一些简短的活动,从而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就是课堂导入环节。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所以,如何有效开展英语课堂的导入环节,以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便成了英语课堂伊始的重中之重。
一、有效课堂导入的作用。
1、安定情绪,吸引注意。课堂导入常常是课下活跃与课上安静的分界线。机敏的教师善于运用多种导入方式,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思维尽快回归到课堂脑力思考的起跑线上,从而根据不同的英语教学内容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高尔基曾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好去寻找它。”而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认识过程,需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则是这种认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巧妙地导入新课,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
2、激发兴趣,沟通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兴趣。”在导入过程中,师生之间简短的对话,有趣的竞赛游戏,漂亮美观的板书,一幅美丽的简笔画,一首动感的英语歌曲……这些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而良好的课堂导入也会增强师生之间的认识,更好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鼓舞的动作、一抹灿烂的笑容、一句温情的话语,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交流和升华。3、明确目的,启迪思维。在导课过程中让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目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富有创意的课堂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充分发挥了导入的效力,使整个英语课堂教学变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二、不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课堂导入。
1、词汇教学、会话教学的课堂导入。
(1)以英文歌曲导入,滋润学生的口耳目。朗朗上口的歌词,优美动感的旋律,生动有趣的动画,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上以强烈的刺激,能够很快地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不由自主地跟唱。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需要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学生跟唱,让学生在反复吟唱跟文本有关的歌词中巩固所学重点词汇和句型,养成“词不离句”的习惯。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Unit 2 Colors时,一首优美动听且涉及很多颜色词汇的英文歌Colors会更好地帮助学生识记颜色类歌词。又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Unit 1 My classroom相关内容时,我和学生用我自编的动作边唱边跳英文歌What's in the classroom?,学生乐此不疲。而学到和家庭房间有关的话题时,我在What's in the classroom?这首歌原有旋律的基础上更改了歌词,让它成为新歌What's in the living room?或者What's in the bedroom?,从而达到反复操练生词,熟读重点句的目的。
(2)以押韵且节奏强的韵律诗导入,培养学生的语感。英语课本的每个单元都有固定的话题,所涉及到的重点单词和重点语句也有很多,要提高孩子对这些重点词句的记忆,机械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反复、机械的带读常常会引起学生的疲惫感,因此,多样化的朗读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以及强化记忆的关键。教学时,我把所学的重点词句编成朗朗上口的韵律诗,带着孩子有节奏地朗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强化了学生对重点词句的记忆。比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中有关食物话题的导入环节时,我用已学过的食物编成朗朗上口的韵律诗,带着孩子边说边做动作。如:What would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tea,tea,tea!What would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salad!What would you like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a hamburger!...
(3)以喜闻乐见的游戏导入,强化学生的记忆。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在多样的活动中,学生最喜欢的就属简单却又有趣的英语游戏了。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3 At the zoo单元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big,small,long,short,fat,thin”等反义词类词汇时,我和学生一起玩“唱反调”游戏,当我边说边用动作表示出“big”时,学生就相应地表示出“small”一词……学生兴致盎然,乐此不疲。词汇课教学的导入环节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头脑风暴”的游戏,以归类的方式处理之前学过的一些基本词汇,强化了学生话题类词汇的记忆。。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Unit 4 At the farm单元时,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这一问题带着孩子们玩“头脑风暴”游戏。学生不仅回答出三年级所学的“cat,dog,pig...”等动物名称,更有孩子把平时积累的动物词汇也汇报了出来,如“ant,fox,dinosaur...”等。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更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
2、阅读课教学的课堂导入。
阅读课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新语法和巩固旧知识的主要载体。它的教学目标不同于词汇课和会话课在于掌握重点词汇和语句,更多的是对词汇、语句的整合及灵活运用。因此,阅读课的课堂导入方法更为灵活多变。
(1)充分利用“班班通”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条款化的语言,运用具有审美载体的并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变得新颖、生动、活泼且富有趣味性,让学生爱说英语,爱上英语课。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且好奇心强的思维特点,在教学阅读课时,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以形象、生动、有趣且色彩艳丽的有声画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 C Robin likes them all这一话题时,我利用电脑动画呈现四季不同的景色:春的翠绿,夏的火红,秋的金黄,冬的雪白……生动的画面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由衷的感叹道:Wow! So beautiful! 接下来,课件播放录音配乐朗读:Spring is green. Summer is red. Autumn is yellow. Winter is white.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旋律中很快掌握了四季单词和四季的特点。
(2)简笔画导入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阅读课通常篇幅较长,文本里常有些生僻词汇。这时,简笔画循序渐进的动态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本,更快习得和运用所学语言。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 5 There is a
(3)别开生面的“小小播音员”活动,让孩子爱上英语朗读。语言习得的快慢往往取决于听说活动参与程度。在英语课堂上,给孩子创造给多的听说的机会,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掌握第二语言的学习。因此,我在高年级英语课教学时,通过设置的“小小播音员”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听与说。如,在教学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Part C Robin has GPS课文时,我先让孩子拿出课前准备的自己家附近的地图,然后用There be句型介绍自己家附近的建筑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位介词,为阅读课的开展打基础。 而在教学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Part C 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时,我让学生在卡片上自己设计出新型交通工具,用英语简单地介绍交通工具的名称,颜色,以及每天上学的交通方式,介绍得详细清楚的同学获得“优秀播音员”勋章,学生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得到充分提高!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结合文本内容,以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英语课堂导入环节,帮助学生习得语言,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以“教师引导为主”变为“学生主动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创设更多的活动,让课堂导入真正发挥实效,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