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天宇专栏】大雁归来(教学设计)(原创)

(2019-03-14 10:00:00)
标签:

365

大雁归来

教学设计

分类: 成员专栏

【徐天宇专栏】大雁归来(教学设计)(原创)

大雁归来 教学设计

西安爱知中学  徐天宇

 

                   主备人:徐天宇      授课人:               

班级

       

课型

自读课文

教材分析

《大雁归来》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美国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的一篇知识性散文。文章以饱含“爱”的笔触介绍了他在沙乡观察到的春三月大雁归来时的各种情态,爱鸟之情充溢字里行间。本文语言句句精美,知识与趣味性并重。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说明文,主要以事物说明文为主。面对《大雁归来》这一篇事理说明文,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作者在文中记录的大雁在春天的北归,但是对于其中蕴含着的对自然界一切生命形态的温情和尊重确实却未必能够理解到位。

学生的探究意识较为强烈,因此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味作者传达的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说明顺序;学生自主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写作的顺序。

2.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结合具体语句,引导学生感悟体会知识性、抒情性与思想性。

3.热爱自然,尊重生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身边各种生命形态的尊重,使之成为自身真实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说明顺序;

2.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1.热爱自然,尊重生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身边各种生命形态的尊重,使之成为自身真实的情感态度。

教学方法

朗读  讨论法  任务驱动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及内容

学生的学

教师的导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一月,积雪融化,可以追逐臭鼬(yòu)的足迹,在无冠山雀的身上找脚环......

二月,开辟菜园,劈开一根有八十多岁、被雷击倒的栎(lì)树,生火取暖......

四月,贫瘠的农场有时会遭遇春洪的袭击,葶苈(tíng lì)开遍小洲,还可以观看雄山鹬(yù)的空中舞蹈......

五月,聆听从阿根廷归来的高地鸻(hèng)的飞行之歌......

六月,到深潭游泳,在溪边钓鳟(zn)......

 

同学们看,这些文字有点像咱们平时写的什么体裁的文章?(生:日记)这其实就是观察月记,是美国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著的一本叫《沙乡年鉴》书的一小部分(书名板书在副板)。

 

1.初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概述“大雁归来”的旅程。

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应明确大雁归来的时间、旅程远近、栖息地、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细节,分类整理,班组交流。

 

2.品味语言,感悟情怀

感悟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平等对待自然界生命的情怀,激发对自然的爱,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可结合对语言的品味进行。

1)抓住“人”与“雁”的关系,从本文对大雁“人格化”的写法入手感悟。

文中多次出现“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春雁”“我们的大雁集会”等提法,可以抓住这点,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这样称呼大雁,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再结合文中将大雁人格化的语句,如前几段中的:

一只定期迁徒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

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

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再深入体会,作者这样写,赋予大雁以人的性情,体现了什么倾向?明确:作者对大雁怀着深挚的感情,将其视作“我们”中的一员,和人类一样,都是自然界的平等成员。

2)品味细腻的描写。

文中还有很多细腻的描写,字里行间也洋溢着作者对大雁、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找出来细细品味。如: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

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晁着从

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仲出双脚。

3.延伸拓展。

本环节旨在通过延伸性的活动,将学生感悟到对自然的情感进一步内化,形式不拘。

建议形式:

1)了解大雁,制作“大雁档案”。

搜集整理与大雁相关的知识,如大雁的分类、体貌、习性等生物学知识,大雁作为文学形象,等等,结合图片与视频,制作“大雁档案”。

2)了解“爱鸟者”,尝试做个“爱鸟者”。

对鸟类的喜爱在人类文明史上源远流长,作为“爱鸟者”的一种系统的活动,“观鸟”则是近代以来兴起的。许多热爱自然、喜爱鸟类的人们,定期到野外观察鸟儿,记录它们的活动,绘制或拍摄它们的图片,以这种活动增进了人们对它们的了解,拉近了人类与鸟儿的距离。可以介绍相关的知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还可以学习本篇作者的做法,写一写“观察手记”。

 

作业布置:

1.再读课文,找出两句富含作者对大雁情感的语句,写出赏析。

2.建议阅读《沙乡年鉴》。

 

 

 

 

学生默读文段。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老师提问。

 

 

 

学生默读全文,自主明确大雁归来的“旅程”。

 

学生发言,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信息。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我们的”,体味“人”和“雁”的关系。

 

批注旁批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同桌交流观点。

 

 

 

 

 

 

鼓励学生从字词句里找到“人格化”的大雁。

 

 

学生整体感知文中的情感。

 

 

 

细细体味文中富有情感的句段,并用在课本上写出自己的体味和赏析。

 

 

 

学生当堂活动: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文章内容;

按照课文内容为大雁制作档案;

班里的“爱鸟者”,以文字形式梳理思路,为大家介绍自己熟知的一种鸟儿。

 

 

 

 

 

 

 

 

 

 

 

 

在课件中展示《沙乡年鉴》关于自然景物的记录性文字(个别疑难字词注音)。

 

提问:“这像咱们平时写的什么体裁的文章?”

(可尽可能提问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或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学生)

 

组织学生默读,提出问题——概括“大雁归来”的旅程。

 

板书学生发言的要点,互相补充。

 

 

“文章多次提到“我们的”,这体现了作者对“人”与“雁”怎样的关系?你还能从文中找到体现这种关系的其他语句吗?”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作者将大雁人格化了,和人类一样成为自然万物的平等一类。

 

 

 

“通过这样的语言,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喜爱之情。

 

 

 

找出相关语句并不难。

教师对学生提出鉴赏要求:注意关照到句段中的重点字词;注意赏析语言的顺畅和形象。

 

 

 

 

 

 

 

 

安排三位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提前在预习阶段,摘录《沙乡年鉴》中的优美的文段,当堂诵读分享,激发同学们进一步自读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大雁归来

                                     报春使者——珍爱

                                         —春雁

                                     鸣叫—孤雁     喜爱    保护动物  热爱自然

                                         —群雁

                                     国际联合——敬佩

教学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