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玲专栏】《卖炭翁》教学设计(文言教学)(原创)

(2019-03-13 20:00:00)
标签:

365

文言文

卖炭翁

分类: 成员专栏

【杨玲专栏】《卖炭翁》教学设计(文言教学)(原创)

                     卖炭翁

西安爱知中学  杨玲

                   主备人:  杨玲                授课人:                

班级

初二(      )班

课型

阅读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学生的学习障碍有两个:古代语言和不熟悉诗歌这种文学样式。

因此,其教学任务有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学习古代语言、积累文言词语。传统的古诗文教学一般先串讲,用教师的理解替代了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文言词语积累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这首诗的教学按照“基于富有意义的任务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将阅读教学(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古代语言的教学糅合的方法,让学生为了理解诗意去学习古代语言,整个课堂教学围绕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这个“富有意义的任务”展开,使课堂学习由于“有意义”而变得“有意思”,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与本课有关的文学常识及本课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以卖炭翁为典型代表的广大劳苦人民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教学重点

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以卖炭翁为典型代表的广大劳苦人民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教学方法

诵读积累、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及内容

 

学生的学

教师的导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力地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不仅诗歌的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而且艺术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新乐府诗《卖炭翁》。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那《卖炭翁》作者是为何事而作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这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的杰出诗篇。

 

 

 

 

 

 

 

 

 

 

2.讽喻诗有什么特点?

特点: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卖炭翁》一诗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苦难,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鞭挞和抨击。

 

 

 

 

 

 

 

 

 

 

 

 

 

 

3.介绍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夺去了,宦官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实为掠夺。

 

目标导学二:理清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明确:地点——市南门外。

人物——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事件——记叙了卖炭翁烧炭运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板书:烧炭运炭抢炭)

 

 

 

 

 

 

 

 

 

 

 

 

 

 

 

 

 

 

 

 

 

 

 

 

 

 

 

 

 

 

 

 

 

 

 

 

 

 

 

 

 

 

 

 

 

 

目标导学三:感受对比,体会作者情感

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明确:(1)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2)牛困人饥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3)衣正单愿天寒对比,强烈对比之中写出了卖炭翁为生活所迫的悲苦无奈,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这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的杰出诗篇。

 

 

 

 

 

 

 

 

 

 

 

 

 

 

 

 

 

 

 

 

 

 

 

 

 

 

 

 

 

 

 

 

 

 

 

 

1.这是一首叙事诗,我们说叙事诗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那本文的叙事要素是什么呢?

 

 

 

 

2.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3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为什么这样写?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感受对比,体会作者情感

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介绍背景资料及作者简介

 

 

 

 

 

 

 

 

 

 

 

 

 

 

 

 

 

 

 

 

 

 

 

 

 

 

 

 

 

 

特点: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卖炭翁》一诗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苦难,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鞭挞和抨击。

 

 

 

 

 

 

 

 

 

 

 

 

 

 

 

 

 

 

 

 

 

 

 

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明确:外貌描写。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明确:心理描写。天冷可自己身上衣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小结: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危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怀着对人民深切的同情写出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诗歌当中的一首。它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但《卖炭翁》的意义远不止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这首诗,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仿佛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鱼的、织布的人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虽然不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也各自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着辛酸和仇恨的泪水。《卖炭翁》这首诗不仅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全诗通过卖炭翁辛劳烧炭、艰难运炭上市、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经过,借卖炭翁的不幸遭遇,为百姓鸣不平,用卖炭翁的形象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击中唐的弊政之一宫市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

讽喻诗、叙事诗

烧炭——运炭——抢炭

外貌描写:艰苦、可怜

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强烈反差

 

教学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