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专栏】《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散文教学)(原创)
(2019-03-14 20:00:00)
标签:
365昆明的雨散文 |
分类: 主持人专栏 |
【杨玲专栏】《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散文教学)(原创)
西安爱知中学
学科 |
语文 |
班级 |
初二24班 |
主备人 |
杨玲 |
审核人 |
|
|||
课题 |
《昆明的雨》 |
课型 |
阅读课 |
第2
|
||||||
教材 分析 |
《昆明的雨》一文是自读课文,教材说明指出“自读课文,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能力”,这就是说自读课文是对教读课文中所学能力的运用和巩固,也是对其的承旧和拓新,引导学生将已有散文学习经验深化,理性化,开拓视野,感受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而本文正是一篇很有韵味的写景抒情散文,是汪氏散文的代表,将日常生活趣味化、诗意化此其特点一,文白相间、标点活用此其特点二。就这两点,足够师生咂摸一节课!而这两点又相辅相成。 结合以前教读汪曾祺文章的体会,学生很喜欢汪氏散文的风格,品读一文尤嫌不足,于是课下师生共读了汪曾祺散文集《草木春秋》,后期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很多学生模仿汪氏语言有模有样,而教材的编写说明中提出要建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即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就是说,我们的阅读教学可以由一篇到一类,甚至一个流派。因而,希望通过《昆明的雨》 一文,拓展学生的视野,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看到汪曾祺语言艺术的传承脉络。 在开学初,师生共读了《草木春秋》一书,勾划批注,根据阅读体会写了书评。第一课时,扫清字词障碍,交流作者资料及创作背景,梳理文章的写作线索(景-物-事)为体会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准备。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以感受作者珍爱平淡生活,丰富而醇厚的内心世界,品析学习本文“淡而雅”的语言。 |
|||||||||
学情 分析 |
在《中考说明》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对课外语言材料的感受、理解、分析、欣赏、评价和探索的能力(散文、小小说)。 这些能力中最能够拉开学生层次的是赏析、评价及探索的能力,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打开一扇门,提供一个平台(即教师的导),而初二年级的学生文学阅读鉴赏的能力,参差不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优秀学生,占大约百分之十左右,基本可以把握文本的写作脉络和主旨内容,体会到作者的写作风格。2、中等学生,占百分之八十,阅读时有所体会但很难用自己的语言概况,不能联系阅读的知识点。3、学困生,占百分之十,阅读流于表面,感情和思考都不能深入。 散文阅读的能力是中考考察的重点,也是一个人思想深化、语言学习运用的终身能力(是写作的基础)。针对创新班扩大优秀学生,培养卓越生的教育教学目标,散文的学习应不仅定位在阅读提炼信息,更倾向于赏析品味语言,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立意,学习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和风格,指导自己写作中的选材立意。 引导优秀生通过学习此文在自己的写作中化平凡为诗意,平淡中见真情,语言尽力做到“淡而雅”,将学习本文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感悟输出。关注中等生赏析时语言表达的精准、结合术语来概括提炼自己的体会。能用课堂教授的技巧选材描写日常生活,写出生活中的美好、趣味、诗意。启发学困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趣,感受到语言大家的魅力,能学习文章侧面选材描写的手法。
(发现和体会生活中的美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敏感的眼和心是开启学生性格人生的基石,体现语文的人文性。这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来说,就是引领他们走进语文的大门。简单说,就是让部分中等生和学困生体会语文不难,很有趣,真正感受生活就是语文。) |
|||||||||
教学 目标 |
1、品析学习作者的语言风格。 2、学习用侧面描写来写物抒情。 3、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想念,感受作者在凡人小事中体悟生活之美、生活之趣的人生态度。 |
|||||||||
重难点 |
1、品析学习作者 “淡而雅”的语言风格。 2、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想念 |
|||||||||
教学法 |
合作探究、赏析品悟、写作实践 |
|||||||||
教学过程 |
||||||||||
教学内容 |
教师的导 |
学生的学 |
||||||||
导入: 回顾旧知,概括昆明雨的特点?
雨之精神不易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之;
一、悟读
二、赏读 总结: 1、淡而雅(文白相间、活用标点) 2、诗意的表达(用形容A事件/物的词—(人感情的作用)—形容B事件/物)(描写之后加一句诗意的抒情,自然而然的情景交融)
三、借鉴
|
概括昆明雨的特点? 总结作者围绕昆明的雨都写了哪些景物事?总结时用一两个词概况出这个事物或事件的特点。
作者所写的这些景物事中哪个是你最感兴趣的?最想品尝的?最愿意体验的?(3分钟默读勾划6-10自然段,以“我最想……”开头谈谈感受。) 回读文章,细品汪氏语言的“味道”。 学习模仿汪曾祺的语言风格,改写自己的习作,体会汪氏语言平淡质朴,含蓄有味的运用。 |
学生温故知新 将侧面描写和概况文章内容结合起来,学生明确这是一种写作技巧。 学生深入文本的情节中,通过这个问题,达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共情,激发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文章,感受文章在平凡生活中选材,热爱留心生活的态度,给优秀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并引领其更深入全面、个性化的阅读;激发中等生独立分析、勇于表达的阅读激情;给学困生做示范和指导,使其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我最想去看看 我最想去尝尝 我最想去感受 我最想…… 学生使用批注法赏析语段。 (品析语言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是感性层面的,或者是纯公式化的,而我认为对语言的品味首先是感性层面的,个性化的解读,其次是理论的,专业的,而有些老师习惯先把理论的赏析公式塞给学生,其实无形中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最珍贵最多元的思考。但对于学生来说,给予方法的指导是将他们带到了较为规范的语言品味的路上,是给中等及以下学生的一个钥匙。 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在全班展示。 |
||||||||
板书 设计 |
昆明的雨 (景物、事物、人情、诗意)-----(喜爱、怀念) |
|||||||||
教 学 反 思 |
|
|||||||||